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瞭望东方周刊专题 > 正文

中国军营建设向第四代转化:军队加大环保力度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7月27日11:57 瞭望东方周刊

  中国军队的新营房建设是从驻港、驻澳部队开始的

  全军环境工程设计与研究中心的张统博士,最得意的作品是他参与设计的一个军营污水处理系统。

  这个安装在石家庄机械化步兵学院的污水处理系统,利用无公害的生物办法,对全
院每天排放的3000立方米生活污水进行回收处理,处理后的中水用于浇灌林木、果园和草坪,还在营区内建成了生态园和10个人工湖。

  “我们的系统处理污水的成本每吨只需要0.14元,北京高碑店的污水处理厂每吨要0.4元以上。”张统博士毫不掩饰他的骄傲。

  据悉,军队环保部门也开始展开环境影响评价。2004年完成了某大型船坞、格尔木至拉萨石油管线等大型工程的环评工作。同时,减少军事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和破坏,有效治理军事废水、废气、固体废物、噪声、辐射等污染,实现军事污染的无害化、减量化和资源化,也是军事环保正在着力解决的课题。

  5月间,《解放军报》刊文称,军委主席胡锦涛指出,军队建设涉及的所有领域和所有工作,都应当成为战斗力生成的源泉,成为战斗力的增长点和创新点。

  总后勤部部长廖锡龙在不久前的一次讲话中说,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维护国家生态安全,是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需要,也是军队义不容辞的责任。

  21世纪的新军营

  一级士官岳转朋已在位于洛阳市郊的二炮技术工程总队生活了3年。这个河南籍女兵谈起自己的营区就很兴奋。

  在这片绿地率达到46%的营区里,人均绿地有40平方米。除了铺着塑胶跑道的大操场、音响设备先进的大礼堂,在营区的一角,还完好地保存着一座1500年前的古石桥。三十六计浮雕、战争与和平壁画,掩映在大树、花草与藤萝错落摇曳的花园中。

  二炮工程技术总队将多媒体电化教学网、信息局域网、军营卫星点播网、有线广播电视网整合为“四网一体”的网络平台,每个连队都有可以上网的电脑,官兵可随时在网上查询信息、点播歌曲或影视节目。

  总后基建营房部副部长林杰告诉《瞭望东方周刊》,他理想中的21世纪新营房,还要有更高标准,应该是真正意义上的生态营区。

  有36年军龄的林杰少将说,军队营房建设正处于第三代向第四代转化的过程中。

  新中国成立初期,当时大量接收敌伪遗留的营房设施,自建“干打垒”营房;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部队处于临战状态,营房与军队的驻防相吻合,多是工式营房一体化的简易房,建设状态也是“羊拉屎”,随着部队的推进而建设;到上世纪80年代,局势相对和平,军队强调革命化、正规化建设,开始建设永久性的营房,进入了14年的综合治理时期。

  林杰说,中国军队的新营房建设是从驻港、驻澳部队开始的,目前中缅、中朝边防的营房建设也已经达到了21世纪新营房的标准。

  生态营区的概念就是在此时提出的。过去军队营房突出的问题是配套差,水电供应不足,锅炉冒烟,垃圾随意放,基本没有草坪绿化。后来提倡建设“绿色营区”,“但是当时的绿化不讲究,有什么种什么,绿了就行”。现在讲究绿化的生态效应,不仅要绿,而且要吸尘。防噪,消烟除尘,还要进行垃圾无害化处理。

  林杰少将说,生态军营建设的根本目标是稳定军队,提升战斗力,造福社会。

  中国军队正处于发展的关键时期,军事斗争准备的任务异常紧迫和突出,提升战斗力发展水平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显得更加重要。建设信息化战争条件下“打得赢”的军队,军营建设必须与此相匹配。

  同时,近年来士兵的成分变化很大,城市兵增多,文化程度高,他们对于军营的文化生活、和谐氛围也有了更高的要求。

  总后军事环保问题专家吴景峰告诉《瞭望东方周刊》,人是战斗力的核心,而军营环境对于人的精神状态的影响虽然难以量化,但是绝对不可小视。解决好与官兵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环境问题,确保官兵喝上清洁的水,呼吸到清新的空气,有更好的工作、生活和训练环境,对于提高军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至关重要。同时,部队营区建设不能只满足于绿起来,更要有利于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军队环保力度加大

  在航天发射场,火箭呼啸升空景象壮观,但是火箭推进剂燃烧后的滚滚浓烟对人体健康存在不良影响;随着武器装备的更新换代,大量的废旧炮弹需要销毁,但炮弹拆解中产生大量废液污染性也很大。此外,部队官兵的集体生活也会产生大量的生活污水和医疗污水。

  张统博士告诉《瞭望东方周刊》,部队的环境污染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在国防武器试验和军事活动中产生一些军事特种污染源,如航天发射场的推进剂产生的废气废水污染、微波污染、弹药污染、噪声污染、放射性污染等;二是部队营区的生活污水和医疗污水。

  兼任全军环保绿化委员会主任的总后勤部部长廖锡龙,对于军队环保有具体的规划:突出抓好国家重点流域、海域、区域附近营区和城市驻军单位营区的污水治理及城市驻军营区大气污染治理,尤其要抓好特种污染源治理。要创建污染少、能耗低、资源保护利用好的节能型、生态式绿色营区,使营区环境建设由单一绿化美化型向生态环保型转变。

  事实上,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等十多家单位已经开展了环保营区建设。位于巴丹吉林沙漠边缘的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年降雨量仅40毫米,水资源匮乏日益严峻。如果再不对这里的污水予以治理,发射场的工作和生活将会受到严重影响。

  总后基建营房部环保绿化科训局张忍奎局长介绍说,与国外军队相比,中国的国防经费相对较低,但污染防治任务较重。目前全军对军事工程建设项目,严格执行污染防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交付使用的“三同时制度”。为减少大气污染,驻大中城市部队改用了清洁能源;海军军港配备了环境监测舰船、油污接纳船,并建设了舰船油污水和垃圾处理设施;对一些噪音污染,如航空发动机修理厂的试车台噪声污染等进行了综合治理。

  近年来,全军近2万个废水、废气、噪声等污染源已被有效控制,治理率达到86%。各营区植树2亿多株,造林9.47万公顷,80%以上营区绿化率达标。

  “十五”期间,到2005年,全军共完成重点污染源治理项目570项,驻京部队大气污染治理任务完成40%。完成“三荒”土地治理800万亩,创建“绿色营区”450个,参与西部生态环境建设,累计完成植树种草800万亩。

  2004年起,军事区域环境污染治理首次纳入国家总体规划,安排专项经费10多亿元,启动和治理污染项目300多个。国防费每年安排2亿元专项经费用于驻京部队大气污染治理,驻京部队按照北京绿色奥运总体规划,治理了3万多台汽车尾气,完成清洁能源置换和营区裸地绿化等430项。

  中国军方还对军队消耗臭氧层物质情况进行了摸底和分析汇总,向国家环保总局编报了未来军队消耗臭氧层物质需求。

  解放军正着手建立军队环评专家队伍。目前,全军已经有4个获得国家首批认证的环评师职业资格,110多名从事环境管理的人员将参加国家第二批环评师资格考核认证。

  多项军队环保绿化法规也在最近两年出台。《中国人民解放军环境保护条例》重新修订;依据国家《环境影响评价法》,研究拟制了《军队环境影响评价条例》;《军事区域环境污染治理工程管理办法》、《军队三荒造林工程检查验收办法》等规定也相继出台。

  “十一五”军队环保将投上百亿

  从日前在洛阳召开的全军生态营区建设暨环境监测座谈会上传来消息,军队“十一五”环保规划的基本思路已经确定。

  林杰介绍说,“十一五”期间,军队的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要保障各项战备、训练等军事活动顺利实施,同时要积极采取有效的环保措施,避免或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损害,优先治理危害严重的军事特种污染源,优先治理部队急需和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污染源,防止和减少各类污染事故发生。

  据悉,未来5年,中国军队将创建800个绿色营区,建成50个生态营区;完成三荒土地治理1200万亩;抚育管理2300万亩林木资源;支援地方造林绿化800万亩;完成固废、噪声等其他污染源治理3700项,完成113个重点城市部队大气污染源治理5000项。

  军队污染防治技术研究的重点,将放在推进剂废水、废气的处理,微波污染物防护技术装备,放射性废水、废物的处理与处置技术,废旧弹药清洁拆解技术等方面。

  在监督管理方面,将建成全军环境信息数据系统,环境监测覆盖率达到50%以上,完善全军环境影响评价体系,环境影响评价率达到40%以上。建成25个环境影响评价机构,并通过相应的资质考核。

  还将完成15个重点环境监测机构的装备升级配套和重点实验室建设,现有35个环境监测站全部通过国家实验室能力标准认可,争取使2到3个军队环境监测站成为国家环境监测网络重点站。

  有关人士介绍说,军队污染防治任务依然相当艰巨。军事设施、军事活动和军事装备产生的军事特种污染源,需要得到有效治理;大气污染与国家要求相对滞后,仅驻国家限期治理的113个大中城市的部队单位,还有9700台燃煤锅炉、1.2万个茶炉大灶和27万辆汽车尾气污染源,需要改造或治理。

  林杰告诉《瞭望东方周刊》,现在的多兵种联合训练必须出拉营区进行,对环境、对周围群众生活有什么影响,需要加强环境影响评价。而目前部队军事活动、战备工程的环境影响评价还比较模糊。正在起草的《环境影响评价条例》,将为源头治污提供规范。

  据悉,中国军队在环保投入方面与外军相比还有较大差距。美军每年用于环境治理的资金有几十亿美元,2004年是40亿美元。

  同时,美军已开始实行ISO14000环境管理系列国际标准,2007年覆盖率将达到30%。而中国军方的环保专家也正在推动这一系列国际标准在中国军队的“本地化”,为生态营区建设提供明晰实用的操作标准。《瞭望东方周刊》记者程瑛、胥金章/北京、洛阳报道

  相关专题:瞭望东方周刊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