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这个节目实在不简单(组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7月27日12:05 兰州新闻网
这个节目实在不简单(组图)
这个节目实在不简单(组图)
黄河第一桥吸引了记者们最多的关注

  本报讯昨日,是全国城市电视台“丝绸古道行”联合异地采访团在兰州活动的第二天。上午9时,来自全国21家城市电视台的记者们来到了兰州电视台《“一把手”上电视》节目录制现场,集体“探营”。记者们在对主持人、节目嘉宾、现场观众进行了轮番轰炸式的采访后,深有感触地说:“兰州的《‘一把手’上电视》在全国城市电视台中,是独一份的节目。作为同行,我们对这个节目很感兴趣,能到节目录制现场采访,真得很高兴。”

  主持人:今天得比平时更卖力

  《“一把手”上电视》节目的主持人、兰州电视台副台长汪小平在节目正式开录前,就被众记者团团围住。面对外地同行频频发问,他不得不边化妆边擦汗还要不停地回答记者提问。

  汪小平开玩笑地说:“这下《‘一把手’上电视》节目要‘火’遍全国了,看来,今天得比平时更卖力气。”“一把手”:问题尖锐点儿没关系

  昨天,录制《“一把手”上电视》节目的嘉宾是市中级人民法院院长闻长利。面对全国众多城市电视台的记者,闻长利一直显得很放松。

  记者们问闻长利,如果观众提出的问题过于尖锐您怎么办?闻长利坦然地说:“我不害怕观众提出的问题尖锐。问题尖锐,说明了他的一种情绪。如果我们的工作做好了、做到了位,群众就不会再有情绪了。”

  晚报总编:媒体联动优势互补

  作为《“一把手”上电视》节目联动媒体的负责人,本报总编辑银鑫昨天也成为各家电视台记者争相采访的关键人物。

  记者们最感兴趣的问题是,《兰州晚报》作为一家纸媒体,在这样的节目中是如何发挥作用的?

  银鑫回答,媒体间的联动是新闻发展的一种趋势。《兰州晚报》与兰州电视台共同打造《“一把手”上电视》这样的精品栏目,一方面可以更好地发挥纸媒体的优势,为节目宣传、造势;另一方面,《兰州晚报》借助这个节目,也为自己构建了一个更广阔的平台,加强了与各部门、各单位“一把手”之间的联系,使自己的信息渠道更为畅通。

  众记者:这个节目很难“克隆”

  通过现场采访,全国各地城市电视台的记者们对《“一把手”上电视》有了直观而全面的印象。

  记者们说,兰州的《“一把手”上电视》实在不简单!这个节目不仅创意新、有内容,而且效果非常好。如果没有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各部门“一把手”的配合,没有兰州电视台、《兰州晚报》两家媒体的倾心打造,这个节目是做不好的。这样的节目,不是随便哪一座城市、哪一家电视台能够轻易“克隆”的。

  采访花絮

  晚报记者蔡宁祯 实习生徐瑞/文 党运/图

  数数黄河上有多少桥

  黄河穿城而过,兰州市因此总是和黄河联系在一起。有河就有桥,雁滩大桥、中立桥、中山桥、小西湖立交桥、安宁黄河大桥、银滩大桥,一座座造型各异、风格独特的桥梁给记者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黄河第一桥”———中山桥吸引了记者们最多的关注。他们在桥上流连忘返,当得知它的真正用途(连接铁索、固定浮桥)时,大家纷纷感慨:一座桥见证了一个城市的历史!

  “外来的和尚好念经”

  一向不怎么接受媒体采访的市建管委主任杨广增对记者们是有问必答。这“惹”的本地媒体有了“意见”,都说杨主任“偏心”。没等杨主任解释,南京电视台的记者就代他回答了:“外来的和尚好念经,我们是远来的和尚嘛!”一句话说得大家大笑了起来。其实,每一个兰州人都能理解杨主任的“偏心”,因为我们的兰州太需要对外宣传了,“酒好还要会吆喝”。

  作者:晚报记者方言/文 窦泽中/图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