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国际金融报:赵启正新闻外交启示录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7月27日18:56 国际金融报

  在巴黎、在纽约、在东京、在圣彼得堡、在北京,在新闻发布厅、在国际论坛讲坛、在电视演播厅,与外国政要谈天说地,同外国新闻界朋友纵论风云,与世界各地受众共享东西文明之美。怀一颗赤诚之心,向世界说明中国,这,就是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主任赵启正的艺术人生……

  启正主任被海外媒体称为“中国内阁发言人”,但他的工作与美国白宫发言人麦克莱
伦有很多不同,他的工作不仅仅是发布一两条新闻———尽管发布新闻也是他的主要工作,对涉及中国的重大的不准确报道,还会及时增加新闻发布会予以澄清。国务院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的做法也与美欧有很大不同,不仅仅是解答几个问题;各个国家部委的负责人也都通过国务院新闻办发布会的场合介绍本部门本领域的发展情况,回答媒体提问。

  启正主任在1998年4月到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上任之前,曾担任上海市副市长兼浦东新区管委会主任。期间,他天天与外国各界人士打交道,参与国际活动,在做实际的外宣工作。他喜欢和善于与外国人交朋友,谈话务实,懂得如何有效地和他们对话。

  在长期的对外新闻交往实践中,启正主任不仅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外交风格和模式,也为新闻工作者和外事工作者提供了许多鲜活的新闻外交经验。

  亲和的艺术

  "要是能让13亿中国人中的十分之一一边喝巴西咖啡,一边欣赏巴西足球和桑巴舞,会是什么样的美妙情景!当然,我们也希望有朝一日,巴西人民能一边喝中国茶,一边欣赏中国武术和京剧。"

  每一次对外交流活动,启正主任都极尽所能,搜集与对方密切关联的最新信息。他的演讲和谈话中,经常将这些新鲜信息生动地加以运用。

  1999年9月,正值在巴黎举行“中国文化周”。启正主任应邀在巴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演讲,他出人意料地引用了19世纪法国著名作家戈蒂耶的一首叫作《中国热》的诗词,诗的大意说,“我心爱的姑娘在中国,住在细瓷塔中,在那鱼鹰出没的黄河畔。……”当时,他使用多媒体展示20世纪初中国小脚女人的照片和20世纪末中国女足获得世界杯亚军的场面,同时介绍有关中国发展的新鲜数据,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

  2000年8月至9月,中国在美国纽约、华盛顿等多个城市举办“中国文化美国行”活动期间,启正主任在全美新闻俱乐部演讲时,以对汉字“美国”和“美利坚”的平实、巧妙解释为开篇,“中文‘美国’两个字的意思从字面理解是‘美丽的国家’。……但最终定为‘美国’———一个最好的中国式名字,这会使一个不了解美国的中国人对她自然产生好感。”当时,我从新闻报道中了解到启正主任的这个开头,觉得十分耳目一新。即使到了今天,演讲的内容被美国人遗忘,但是关于他们“美丽的国家”的美誉一定恒久地同中国人联系在一起了。在当时“妖魔化中国”的背景下,启正主任的讲话达到了很好的效果。

  2004年11月,由于偶然原因,启正主任原定赴巴西、阿根廷的访问计划搁浅,他将准备好的讲稿发在中国在线葡萄牙语网页上,他在文章结束时,深情地说,“一位巴西咖啡商曾说过,只要中国人每人每天喝一小杯巴西咖啡,巴西就要发大财。这种期望是有道理的。要是能让13亿中国人中的十分之一一边喝巴西咖啡,一边欣赏巴西足球和桑巴舞,会是什么样的美妙情景!当然,我们也希望有朝一日,巴西人民能一边喝中国茶,一边欣赏中国武术和京剧。”

  又如,2003年8月,启正主任参加在圣彼得堡举行的“中国周”活动,在斯莫尔尼宫演讲时,他提到18世纪中国戏剧《赵氏孤儿》在俄国宫廷和贵族社会中流传的情况,同时对夏宫的中国式客厅表示赞赏,还称赞列夫·托尔斯泰等令圣彼得堡人自豪的几段历史,流露以演讲人为代表的中国人对俄罗斯人和俄罗斯文化的真挚情感和深入了解,拉近了和对方的距离。

  除了“中国文化美国行”,在各国举行的“中国文化周”之外,启正主任还与其他部门一道,积极推动具有亲和力的对外交流活动。2002年,国务院新闻办组织题为《历史的记忆的展览》,包括驼峰航线、陈纳德飞虎队的故事,在美参议院办公大楼展出,展览内容丰富、感人,受到广泛好评。2003年10月,该展览又在美国空军博物馆举办,受到美国空军的热烈欢迎。

  批评的艺术

  "上帝并没有要求世界各国的政治制度必须一样!中国的制度是中国本身的国情决定的。"

  在1998年10月,在由中国人权研究会和中国联合国协会联合主办的“面向21世纪的世界人权”国际研讨会上,启正主任巧妙地引用英国哲学家弗朗西斯·培根的“洞穴假相”学说,指出西方一些人“总是把共产党领导的中国想像为一个反人权的国家”,思维方式“受固有的‘洞穴’所蒙蔽,他们无法正确认识中国人权的真实情况,看不到中国的积极变化和发展,甚至把中国促进人权的努力都误认为是侵犯人权的表现”。引用西方人熟悉的名人名言,佐证一些西方人的歪曲做法,维护了国家尊严。

  2004年5月10日,在会见位美和加勒比海国家高级外产官访华团时,启正主任针对美国发表《国别人权报告》提出批评,“4天前,布什说美国士兵虐待伊拉克战俘不代表美国的价值观。按这个逻辑,凡是不好的行为都不代表本国,这样,任何国家都是完美的。我认为,美国士兵残酷虐待伊拉克战俘至少代表美国价值观的一个侧面。”启正主任敢于说自己的话,而不讲官话、套话,自然能够打动听者。

  2002年12月在北京会见世界报业协会访华团时,启正主任一开口就捅破窗户纸,针对“中国限制新闻自由”的说法,他说,“西方媒体认为中国新闻不自由,主要是指中国媒体不攻击政府的现行政策。”一针见血地指出批评者的根本落脚点,阐释中国政府鼓励媒体对公务员的行为进行批评,鼓励媒体对政府的政策进行舆论监督和讨论。在分析了“中国不像某些国家那样实行两党制,没有两党之争。所以中国的媒体不存在由党派利益驱动的媒体对政府的攻击”之后,他又回到了实质判断上,“西方媒体对‘中国限制新闻自由’的攻击,从根本上讲,不是针对中国的新闻制度,而是针对中国的政治制度的,因为中国的政治制度与西方国家不同。”

  他更进一步用西方人熟悉的语言提醒人们,“上帝并没有要求世界各国的政治制度必须一样!中国的制度是中国本身的国情决定的。”启正主任回忆说,这次直截了当的谈话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客人表示“理解起来没有一点困难”。

  澄清的艺术

  一位德国记者提出"听说中国年轻人对'9·11'事件表现出幸灾乐祸情绪"的问题。启正主任说,纽约世贸中心的倒塌使上海浦东金茂大厦"失去了一个好姐妹"

  启正主任说,在准备发言前,首先要在心里构造与听讲者之间的确切关系。为此,一般要请工作人员与对方一起确定“合适的听众”,防止讲话过“浅”或过“深”,要充分估计听者的心理感受。

  2001年9月14日,美国刚刚发生了“9·11”事件,在柏林亚太周记者招待会上,一位德国记者向启正主任提出“听说中国年轻人对‘9·11’事件表现出幸灾乐祸情绪”的问题。答问人既要对美国人民表示同情,又要对我国一些年轻人的不成熟表现作出合理的解释,化解外国人的误会,对这两点,启正主任都拿出了具体事例,以理服人。他说纽约世贸中心的倒塌使上海浦东金茂大厦“失去了一个好姐妹”,令人印象极为深刻。他谈到中国驻南大使馆被炸和中美撞机,合理地解释了中国一些年轻人的反应。他说,“这只是他们一时的表达,而不是哲学的思考。”他的这番回答赢得了热烈掌声和轻松的笑声,获得了理解。

  2002年5月在中日媒体研讨会上,有记者就5个朝鲜人闯日本驻沈阳领事馆之事提问。启正主任毫不含糊地指出,“事实很清楚,就是有人闯进了领事馆,中国警察阻拦了,但没有成功,又进去把他们拉出来。”在表达完这个基本事实后,他阐明,“中国武警的任务就是保卫大使馆的安全,这是最重要的,其他都要服从这个任务”,“假如闯入者身上带着炸弹怎么办?那样日本是否要感谢中国警察?”“为什么要把它歪曲成了敌意?为什么电视台要反复播放这样的镜头?”他提出,媒体要在中日关系间起稳压器的作用。随后的事态发展表明,在启正主任的答问在日本广泛报道后,过了几天,日本媒体对此事的炒作大幅下降了。

  2002年3月,启正主任在京会见瑞士新闻代表团时,对方提出中国统计数字中是否含有水分的问题。启正主任在表示“中国政府在对外公布数字时,绝对没有有意地公布虚假数字来欺骗公众和媒体”之后,谈到中国的全民教育水平还比较低,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只占总人口的3.5%,各地统计工作者的素质存在差异,有些地方做不到准确地统计数字。随后,他坦诚地列举另外两个引起数字失真的原因:一是个别地方官员弄虚作假,二是中国在统计方法上有和国际惯例不一致的地方。启正同志还提出非常具体的平衡数据真实的办法,“观察中国经济运行情况可以参考如能源消费指数等其他数据指数来印证。”

  维护文化主权毫不含糊

  "西方媒体对中国的报道不公道,中国需要发展自己的大的媒体集团,让中国自己的声音向世界表达真实的情况。"

  2002年4月在博鳌亚洲论坛上针对“媒体的全球化”讨论话题,启正主任首先肯定信息传播全球化日趋发展这个基本事实,随后,他没有对“全球性新闻”下任何褒贬的结论,只是陈述事实,让听者去下结论。但他对于本国文化主权,作出表态,“在这当中各国都从中受益,但也要防止外来文化逐步淹没本国的传统文化。”

  他还顺便批评了一些西方媒体的不公正报道,“回忆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时,有些西方媒体将一切过错归罪于亚洲各国的价值观和发展本国经济的独特方法。今天已经得出结论,当时他们的很多观点是错误的,其原因在于那些建议并不符合受援国的国情。”

  对于外界一直关心的中国媒体市场对外开放问题,启正主任以一位新闻主管官员的身份,毫不含糊地阐明中国的立场和政策。2003年8月在圣彼得堡斯莫尔尼宫答问时,他说,“中国图书、报纸、期刊的进口是出口的4倍多,而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的进口额为出口额的14倍。我们必须改变这种不平衡”,“所以,在WTO谈判中,我们在文化方面没有太多的让步。”他再次表达了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中要清醒地保护好本国的优秀文化传统,防止对本土文化淹没的问题。

  事实上,中国在WTO谈判中从来没有涉及过报纸、杂志、电台和电视台这些传统媒体的领域,也就是说中国没有对境外资本进入这些领域作出任何承诺。当然,我们在互联网,报刊、音像制品的批发零售市场是有承诺的,启正主任也通过一些场合阐释这一政策。

  2003年6月,启正主任在京会见韩国国政弘报处代表团时说,“亚洲整体GDP占世界27%,但在新闻传媒上的影响力远没有GDP的比例高,显然这当中有语言和实力的原因。”他还在另外场合强调,“西方媒体对中国的报道不公道,中国需要发展自己的大的媒体集团,让中国自己的声音向世界表达真实的情况。”

  2002年5月在东京中日媒体研讨会上,针对有关中国政府控制互联网的提问,启正同志回答,“我们也问过日本、美国、法国等一些国家,似乎他们就是把传统媒体的一些规则视为对互联网也有效,所以不能说他们对互联网就不管理。”对于发布有害信息、假消息的网站,当然要禁止。

  介绍新一代中国领导人

  很多外国记者都认为,启正主任总是善于把每一个公开演讲、谈话机会变成抓住记者注意力、为媒体设置议程、引导舆论导向的好时机

  党的十六大以后,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新闻报道提出了“三贴近”原则,更是具体要求媒体简化领导人活动,特别是简化领导人讲话的报道。其实也包括了改进在会议场合讲话风格的要求。

  启正主任身体力行,为了准备演讲稿和谈话要点,他往往事先请人到书店买来一摞相关书籍,请文化部、商务部等方面提供相关资料,把其中的生动案例、说法、数据以至有关段落,或摘或印,消化为写作材料。每一次重大会见或者演讲,都会增加他的藏书。

  作为“中国内阁发言人”,在十六大之后,他还承担着向世界介绍中国新一代领导人的工作。他在2004年4月会见香港《南华早报》客人时介绍,“新政府领导人都曾长期在中央或地方工作过,这有利于保持重大政策的继承性,在中国的各项政策不会有大变化,但会有小调整,主要是更加侧重以人为本,这使得政府与人民更加亲密。在经济上进一步强调可持续发展,而不单纯强调GDP增长,更注重教育、环境等领域的投资。另外,中国的贫富差距从某种意义上看是较大的,但消灭贫富差距很难在短期内做到。事实上,贫富差距加大也是经济大发展初期的产物,我们将在发展经济的基础上努力缩小贫富差距。”

  他的介绍朴实、直率,体现了政治智慧和清新文风,谈话本身也是很好的新闻表达。很多外国记者都认为,启正主任总是善于把每一个公开演讲、谈话的机会变成抓住记者注意力、为媒体设置议程、引导舆论导向的好时机。心中总是装着记者的需求,这是启正主任获得记者青睐的重要原因之一。

  推动文化“走出去”的艺术

  向世界介绍中国,营造有利于我的国际公共关系,营造良好的国际环境,需要新闻外交,需要文化外交,在请进来的同时,中国文化要坚定积极地"走出去"

  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高度重视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作为新闻主管官员,启正主任身体力行,抓住一切机会予以推动。

  小布什总统上台后,宣称中美两国不是战略伙伴关系,他的班子成员也公开将中国定位于美国的潜在对手。启正主任2002年2月在京会见美国在线时代华纳首席执行官李文时,对客人说,“中国与世界航母型大公司的合作是战略性伙伴的合作。”作为一名部长级新闻官员,启正主任对推动与美国巨型传媒集团的合作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他们是将中国文化产品推向发达国家有效途径。在这次谈话中,启正主任称赞上海财富论坛取得的成功,“财富论坛现在已经成为一个标准了。”他还向李文推荐中国的博鳌论坛,希望时代华纳参加。

  李文带来了美方已经提前使CCTV—9落地纽约,2002年2月22日起,该节目也开始在休斯敦落地的好消息。同时,李文还协助将中国电影推向世界影院。如今,CCTV—9法语、西班牙语频道也已开播。

  2003年11月,启正主任在京会见新西兰自然历史公司董事、总经理史达民,同他讨论拍摄中国人文纪录片的事宜。在强调中国已经成为世界舞台上一个重要的角色,“世界上很多人需要关于中国的信息,包括你们的记录片提供的信息”后,他告诉对方,欢迎就政治、经济、自然、文化各个方面的许多题目一起探讨。

  2003年8月,启正主任在圣彼得堡接受媒体采访,在评价中俄文化交流时说,“不过从近几年交流的情况看,俄罗斯到中国的艺术团组多,中国来的少。这种不平衡应该逐步改变。”2003年3月会见美国星光映佳集团董事长谢诚刚时指出,“在电视节目交流方面,中国的出口不像其他商品那样多。中国购买了大量的外国节目,却没有相应地出口。”2004年9月,他在京会见英国金融时报亚洲版总裁李尔庭时,提出与对方一起开设汉语培训中心,实施汉语推广计划。

  2005年3月在京会见国际艾美奖主席布鲁斯·派斯纳时,他就艾美奖加强与中国的联系,接受中国的节目提出倡议,指出这样艾美奖才“更具有世界意义”。他还就“中国到处都是古迹和文化遗产,它们都可以提供作为举办艾美奖活动的场所”提出具体意见,指出“在中国举办艾美日和艾美奖颁奖仪式,是个好主意,这也是艾美奖将来和奥斯卡竞争和比较的特殊之处”。

  向世界介绍中国,营造有利于我的国际公共关系,营造良好的国际环境,需要新闻外交,需要文化外交,在请进来的同时,中国文化要坚定积极地“走出去”。今天的中国已经具备了“走出去”的能力。

  作为一名外宣高层领导人,启正主任的工作风范、工作经验,为我们提供很好的借鉴,他的经验也是我国新闻外交实践中的宝贵财富。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事业的继续深入,我们参与国际交流的机会将更多,挑战与机会将同时并存。“新闻外交”将是一个持续的工程,相信随着时代的前进,我们今天的耕耘和铺垫,会不断结出丰硕的成果。 董少鹏 2005年07月27日

  《国际金融报》 (2005年07月27日 第八版)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