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校领导“化缘”自建助学基金会(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7月28日13:15 光明网
  记者张剑锋 刘英才 张太凌 佟佳熹 朱艳莹发布时间: 2005-07-28 09:50 来源:新京报
校领导“化缘”自建助学基金会(图)
  前晚,李娜拉下自己打工所在饭店的最后一扇防护卷帘,现在她每天能挣到20元钱。献县一中得知李娜每天仅靠3个馒头度日后,决定建立基金会资助贫困高中生。如今李娜已被河北北方学院录取。

  今年6月25日,高考分数公布的第三天,家在农村的刘什章给河北献县一中写了一份申请书,希望考得556分的儿子刘景茂如被高校录取后,能得到学校助学基金会的资助。昨天下午,献县一中的高聪明书记从柜子里拿出这封信说,该校“助学基金会”资助贫困高考生已成为很多贫困家庭希望孩子考上该校的原因。

  献县,河北沧州市下辖的国家级贫困县,献县一中是当地最好的中学,全校约4700名学生中,80%来自农村,贫困生占到5%左右。4年前,该校成立“助学基金会”,接受师生和社会的捐助,以资助贫困生完成学业,同时也资助部分高考贫困生。在附近的县城中,这是个新鲜事物。

  “馒头”事件催生基金会

  该校助学基金会的形成,缘与一个叫李娜的学生。

  2002年,李娜考上献县一中,但同学们总见不到李娜吃饭,后来发现李娜早上花5毛钱一次买上3个馒头,早上吃一个热的,中午和晚上时吃一个凉的,并且从来不吃菜。

  老师这才知道,李娜爸爸1996年去世,母亲改嫁后,家里只剩下两位70多岁的老人和一个弟弟。马庆良校长说,老师们之前对贫困生很注意,也组织过很多班级进行捐款活动,但像这样的事情还是让老师们十分震惊。于是,学校开会专门研究贫困生问题。

  老师们讨论后发现,高中前的小学和初中属于义务教育,有中国青基金会的希望工程资助。在大学,有各种奖学金、助学金以及勤工俭学的机会,但贫困生在高中阶段缺少资助,如果没有高中,大学的资助有什么用呢?

  献县教育局计财股股长陈汝胜说,根据政策,献县对于贫困学生的资助主要是“两免一补”,免是指免除教科书费和杂费,补是指寄宿制学生补生活费,目前的政策对高中学生没有特别的资助。

  高书记说,贫困高中生似乎只能靠亲戚的资助,后来学校决定成立一个内部的对学生资助的机构。2004年4月,献县一中“助学基金会”成立,基金会成员由学校领导及相关负责人担任。

  书记“化缘”好话一箩筐

  从2002年开始,每年4月份,学校都要召开文明礼貌月总结暨助学基金捐助大会。在会上,学校的全体师生自愿把捐给助学基金会的钱放进募捐箱。

  高书记说,靠师生捐款根本不够用,为给基金会募集资金,2002年校领导决定去县直各单位“化缘”,几位校领导每人分给几个县直单位去筹钱。

  高书记说,因为是国家贫困县,各单位的资金都很紧张,所以别人并不慷慨。

  “一个劲地说好话。”高书记说,到别人单位后得陪笑脸,常说的一句话是:“你们少一顿饭,少抽几盒烟就行了,给1000不嫌少,10000不嫌多。”有一次,高书记说着说着贫困生的情况就哭了,人家赶紧拉着高书记的手说,“大姐,啥也别说了,这钱我们一定出。”后来,这个单位向学校账户上打了1000元。

  经过学校的四处奔波,加上师生和社会一些企业的捐助,4年来,基金会总共募捐到36万元。现在,每年师生和社会的捐助已成为比较稳定的来源。

  每月20元能管大半月

  每年新生入学后,学校都会向学生宣传助学基金会,让家庭贫困学生自己填写申请,随后老师会逐一入户调查,情况如不属实,则会被剔除出资助名单。然后,学校根据学生家庭经济状况的不同,将贫困生分为3类,一类贫困生免交全部学费,二类学生免交一半学费,三类学生免学费100元,同时每位贫困生每月得到20元生活补助。

  “能管大半月”,接受学校助学基金会资助的贫困生高玲玲说。高玲玲是个弃婴,捡她回家的“姥姥”家也很困难。

  高玲玲每个月有三十几元就能对付,学校免了学费,还给20元补助,管了大事。今年高考,高玲玲以527分的成绩,超过报考的第一志愿———河北农业大学的分数线。

  高书记说,贫困县生活水平低,20元是不多,但要是没有,一些像高玲玲这样特困家庭能否坚持供孩子到毕业还真得打个问号。

  高书记说,这几年,从来没有一个考上一中的学生因为贫困而失学。截止到目前,献县一中助学基金会已资助了306名在校贫困高中生。

  献县教育局党总支书记张广琦说,一中的助学基金会运作得比较顺利,能够在一定范围内解决高中贫困生的困难。据他了解,附近县市还没有类似对高中贫困生进行专门资助的组织。在县财政困难的情况下,政府对助学基金会的作用十分肯定。

  贫困高考生难全获资助

  贫困高中生的问题解决后,考上大学的贫困生学费的问题又摆了上来。

  去年,献县一中申报中国扶贫基金会的“新长城项目”,资助了近60名高考贫困生。高书记说,60人的名额已经很多,但去年还有十多个贫困高考生没有机会得到新长城资助,但他们无论如何也无法凑齐学费。学校决定扩大助学基金会的资助范围,为这十几名学生每人资助1000元。

  “有啥说啥,今年学校助学基金会到底资助多少,真不好说,”高书记说,今年一中只有15个新长城的名额,所以更多的贫困高考生将无法获得国家资助。所以,今年学校助学基金会到底资助多少名贫困高考生,到底资助多少钱,还得等通知书下来后,根据具体人数再定。

  “要所有的贫困高考生都资助,学校的助学基金会绝对没有这个能力。”高书记说,学校助学基金会必须主要面向自己的贫困高中生,这也是成立助学基金会的宗旨。

  河南寻访日记

  志愿者作报告讲哭学生

  贫困家庭故事打动河南卢氏一高听讲学生

  7月26日 星期二 晴

  昨晚受卢氏一高的老师和校长的邀请,我们今天来到卢氏一高给400名高一的学生作报告。这个学校的学生基本上是没有假期的,两个月的暑假,他们其实只放十天的假而已。

  说实话,我为学生们作报告其实是十分心虚的,首先我并没有什么值得炫耀和典型的经历,其次,通过这几天对贫困学生的寻访,我感到我自己从他们身上学到很多东西,我所拥有的一切甚至让我感到惭愧。

  在学校的食堂里,我看见坐满了学生,正在等着我们。他们看起来都很小,陈校长介绍说,这些高一的学生里,最大的17岁,最小的还不到13岁。我回忆起自己的13岁,正是贪玩的年龄,那时学习大概只占我每天一半的时间而已,而且周末和假期是从来不会学习的。想到他们这么小却已经开始承受学业的重压,承担着考大学的压力,肩负着父母的期望,这些都超过了这个年龄该拥有的东西。我从内心敬佩这些孩子。

  我讲了一些关于上大学的目的、上好大学的好处、如何克服自己的惰性、还讲了我们的寻访对象之一文科状元汪文涛的故事。我们小分队的另一个成员鲁建东讲了很多学习、学生与父母的关系,讲到了父母是如何的不容易,特别是那些贫困的家庭。他讲的时候,我听见下面有学生的哭泣声,看见第一排有个衣着朴素的女孩一直在擦眼泪。

  在结束后,有几个女孩跑过来,十分腼腆地想再和我们交流。有个女孩,刚说了没两句,就哭了。原来,她觉得自己中考考得不好,被安排在6班,而没有进入重点班,特别对不起父母。还有几个女孩,也向我们讲了她们的苦恼和困惑,比如现在不像以前那样受老师的重视了,老师现在讲的东西好多都听不懂,很着急,还对自己的学习方法产生了质疑等等。

  和这些可爱的女孩们的交流,让我觉得她们真的很懂事,很单纯;我没扮演着教导的角色,更多的时候我们是在交流,我在倾听她们的心声,为她们倾吐内心的困惑和不快提供一个渠道,同时也鞭策自己没有任何理由去挥霍青春。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