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日本731部队生产的细菌足够杀死全人类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7月30日10:49 宁夏日报

  日苏战场使用细菌武器

  1938年和1939年,日、苏两军在中苏、中蒙边界的张鼓峰、诺门坎一带爆发冲突。在这两次战争中,日军都在战场上使用了细菌武器。

  在诺门坎之战中,由朱可夫将军统率的苏军机械化部队使日军屡屡受挫。为了挽救败
局,日本关东军司令植田谦吉命令驻扎在长春的第100部队和石井四郎的“关东军防疫给水部”(也就是后来的“731部队”)开赴诺门坎参战。1939年7月13日,石井四郎派人带领由22人组成的、号称“玉碎部队”的敢死队携带装有各种细菌的容器,到达位于中蒙边界的哈拉哈河,在1公里的河段上施放了鼻炭疽、伤寒、霍乱、鼠疫等细菌溶液22.5公斤。与此同时,日军还向苏军阵地发射了装有细菌的炮弹,致使这一地区发生了传染病疫情。由于日军当时还没有解决细菌武器在装运与施放方面的技术问题,使得这次细菌作战还只是一种实验性质,并没有在苏军中引起大规模传染病的流行,也没有挽救日军失败的命运,反使日军出现了不少受到伤寒和霍乱等疫病的感染病例,甚至还有部分人员死亡。石井四郎和他的部下却从实战中获得了宝贵的经验,石井部队也因此受到了关东军司令的特别嘉奖。

  除此之外,日军还曾派遣间谍偷越国境,在苏联远东地区的河流和牧场施放细菌,毒害苏联军民。用性病病毒攻击美军

  日军在太平洋战场上也秘密使用了细菌武器,而且这次的细菌战显得更加成熟。1944年6月,转入反攻的美国太平洋舰队实施大规模登岛作战。美军对日军占领的塞班岛进行严密封锁,守岛日军内无粮草弹药、外无救兵援军。日军首脑见大势已去,竟然丧心病狂地决定实施战争史上最肮脏的“金马计划”。金马是日本著名人体病毒学博士、日本军国主义的疯狂追随者。1942年春,他带着自己的科研成果向军部提出了一个无耻的建议。太平洋岛屿的土著居民,性格粗犷豪放,再加上天气炎热,女性多袒胸露腹,甚至有不着裙裤者,性关系比较混乱。在太平洋作战的美军士兵性行为一向不检,接触土著妇女,极易做出荒唐事。鉴于此,金马建议,在日军撤出前,可先使岛上妇女感染性病病毒,以期在美军士兵中迅速传染,削弱其战斗力,皇军则可不战而胜。为了挽回败局,日本军部在1943年春采纳了“金马计划”。为获得大量性病病毒,金马带着助手们日夜奋战,在他的实验室里培养各种病毒,除一般淋病、梅毒外,还有一种俗称“雅司病”的热带性病病毒,感染后生殖器腐烂流脓,绝无医治的特效药,患者很快就会毙命。金马的性病病毒,既有针剂注射,也有口服片。1944年,金马的各种性病病毒已经准备就绪,他率领一支由医生、护士和检疫人员组成的“特种作战部队”,从日本本土搭乘一艘大型潜艇,携带一大批这种世界上最缺德的“武器”,开赴太平洋马里亚纳群岛给土著妇女们接种病毒。但是,性病武器的使用也没能挽回日本的败局,其作战效果日美双方均未公布。用活人做实验,残害中国军民

  1949年12月,关于日军使用细菌武器的审判在苏联的哈巴罗夫斯克(伯力)举行,受审的12名侵华日军细菌战战犯交代:在被送往第731和第100部队当作“木头”(日军把细菌实验的受害者称作“受实验的材料”,日文读作“马鲁大”,意为“剥了皮的原木”)的人中,既有中国的抗日志士和爱国者,也有苏联的红军官兵、情报人员和白俄家属,更多的是普通中国百姓。凡是被送进日军第731部队和第100部队监狱后用做活体实验的人,没有一个能活着出来。

  日军对中国人民的残酷迫害,根植于其对中国人民的严重民族歧视。在实验中,曾有数以万计的中国“马鲁大”被残害致死,但日本人却无动于衷,反而对死去的马和鸽子格外牵挂,立了“马魂碑”、“鸽魂碑”以作纪念。

  在中国战场,日军多次组织远征队,将染有鼠疫等细菌的跳蚤和食品,用飞机在中原和江南、福建一带广泛散播。据材料记载,日军的这一残暴行径,曾在浙江宁波、金华、衢州,湖南常德等地引发疫病,导致许多无辜百姓惨死。1943年秋,侵华日军实施了代号“十八秋鲁西作战”的细菌战。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内,鲁西、冀南24个县共有42.75万以上的中国无辜平民被霍乱杀害,而这仅是部分受害区域的统计数字。

  战争期间,日军批量“生产”的细菌竟然以公斤计量。据专家统计,假如731部队所生产的细菌都能“成功”起作用的话,其数量足够杀死全人类!(摘自《环球时报》张伟 刘起来/文)新闻来源:新消息报 责任编辑:马江 田丽 实习生:马彦娜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