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龙腾虎跃谋发展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7月30日17:22 扬子晚报

  苏州市无锡市常州市巡礼

  本报特派记者 薛颖旦 汪晓霞 陈炳山 嵇元 江锡民 匡启键

  苏州“世界五百强”突破一百家

  今年上半年就有五家入驻

  7月14日,总投资10亿美元的世界500强企业日本松下苏州半导体生产基地在高新区奠基,这一基地由10家子工厂组成,建成后,将成为世界最大的半导体生产基地。

  500强迈进苏州的步伐正越来越快。今年上半年,苏州就有5家世界500强企业入驻,如今,入驻苏州的世界500强已突破100家。

  苏州工业园区是世界500强企业快速进驻的一个缩影。迄今,这里已有52家世界500强落户。

  “生意多到做不完!”去年10月18日才入驻苏州的世界500强企业英国汇丰银行苏州分行行长李芳远,尽管脸上始终保持着银行家严谨的微笑,但仍掩饰不住内心的欣喜之情:“今年一季度,汇丰苏州分行已超额完成了全年的放款和赢利指标,是汇丰在中国12家分行中发展速度最快的,打破了公司在中国大陆的盈利纪录。以这样的基础,汇丰在苏州每年的成长速度将达到70%—100%。”

  尽管园区内有13家中资银行与其竞争,李芳远也承认“这里是内地竞争程度最激烈的”,但作为银行家,他看到的更多是汇丰未来的市场和机遇:“这里已经形成一个具有相当规模的产业集群,有很多投资大、技术含量高的外资企业,现在,园区50多家500强企业中,有一半已是我们的客户,未来汇丰还会将业务辐射到与苏州2小时车程内的无锡、昆山、江阴、镇江等城市。”

  世界500强企业扎堆苏州,与产业集聚效应的不断放大有很大关系。汇丰在苏州的快速发展,从一个侧面给予了证明。苏州市外经贸局局长刘涛介绍说,苏州已经形成比较完整的产业链,配套生产能力能够满足来投资的大企业的需求。“园区的主导产业半导体,几年来从前道的晶圆制造到最后的封装测试,已经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这类企业,世界500强有不少。这就是集聚效应,大家都是知名公司,关注的焦点也都差不多。你来了,我也跟着来了。”苏州工业园区管委会经济发展局企业服务处副处长余国华对记者说。

  日立就是一个例子。1999年时,日立在苏州工业园区成立显示器企业,专为笔记本电脑提供液晶屏。3年后,三星液晶也跟着来了。而日立在这几年的时间里,又在园区设立了日立电信、日立化成等12家相关产业的企业,自身的产业链不断拉长。

  有意思的是,一些企业进驻后,它的竞争对手竟然也会跟着过来。前几年引进的500强食品企业——美国卡夫的纳贝斯克,2003年,这家企业的竞争对手达能也随之进驻园区,并在2004年投产。

  500强企业的产业式集聚,在苏州比比皆是。在太仓,落户的500强企业已有16家。美国的美孚石油是最早进驻的500强石化企业,之后,中石油、中石化和英国的BP相继进入,这些企业既竞争又错位,美孚着力高端,专做车用、船用和飞机用石油;中石油则做中端;BP做工业用石化。在张家港,现在有17家世界500强企业落户,投资集中在冶金、石化深加工、粮油深加工、机械等行业,是基地性、基础性的制造业。

  值得关注的是,苏州还出现了世界500强企业联手前来投资的现象。日本丰田和电装两家世界500强企业,强强联合,在昆山投资空调压缩机项目,这是一个技术含量相当先进的制造业项目。

  确保发展不受打扰

  常州实行“25天宁静生产日”

  每月的1—25日,是企业的宁静生产(经营)日,行政机关不得以任何名义到企业进行检查。这是常州市委、市政府为创优投资软环境,今年4月作出的一项企业检查准入制度规定。

  市委市政府明确规定,在企业宁静生产(经营)日里,除涉嫌经济犯罪、职务犯罪案件调查以及安全监督等专项检查外,行政机关一律不准到企业进行其他各项检查活动,各行政机关原则上每年只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一次检查,同一条线部门不得对同一企业进行多级重复检查。

  常州国家级高新区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外资企业总经理对记者说:“以往常有上面的部门来检查,各有各的来头,谁也不敢得罪,不仅让企业疲于应付,还要担惊受怕,企业领导一半的精力都用在应付检查上了,现在实行宁静生产日,一条措施抵得上上百条好处。”

  除了让企业“宁静生产”,常州市创优投资环境的另一做法是严禁向企业乱收费。6月中下旬,市政府组织专人检查,发现一些部门靠办培训班向企业乱收费,市委、市政府抓住反面典型,及时通报,责成被查处的9家部门和单位将多收的费用一律退还,并在10日内拿出整改报告。

  创优软环境动真格,推动了全市招商引资环境的明显改善,常州市由一季度的协议注册外资和实际到账外资负增长到6月份分别同比增长50.8%和58%,新批千万美元以上项目80个,有3个项目投资规模近亿美元。

  “电子管家”、“头脑产业”、“E时代布码头”

  无锡现代服务业越来越“时髦”

  无锡万方商贸有限公司的年轻商人杨老板最近心情特“爽”。他租用了无锡市独家开发的城市物流信息公用平台——“一库三平台”网络系统后,把旗下50家连锁店电脑收银、库存管理等以前令他头疼的烦心事全部搞定,并且效益翻了几番。

  所谓“一库三平台”就是将所有城市相关信息建立一个数据库,链接物流信息公用平台、物流应用平台与企业E化平台,通过整合全社会物流资源,为中小型企业提供从信息发布、电子商务到企业全面E化管理的解决方案。这是由无锡市政府提出方案、无锡电讯和美国IEI计算机公司联合开发的国内唯一一个城市物流信息公用平台。它的运作成功引起了北京、上海、大连、青岛等国内10多个大中城市的兴趣,纷纷前来要求“拷贝”这一城市公共物流信息网络模式。

  无锡市发改委副主任苏益民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世界上发达国家物流成本与GDP的比值一般是10%左右,我国现在是20%%到25%%,如果无锡物流成本下降5个百分点,意味着无锡市一年将增加120多亿元的纯利润。发展现代物流业对于一个城市的“财富效应”可见一斑。

  现代服务业被称作“无烟工作”,虽然不冒烟,却为现代化城市赚足了钞票。无锡现代服务业的亮点在于创新经营业态,服务业向高知识含量、高附加值、高辐射力的方向发展,产业潜力巨大,服务业涉足的领域越来越“时髦”:

  全球第一的纺织服装集散地和全球最大的品牌服饰连锁加盟中心——新世界国际纺织服装城被称为无锡“E时代布码头”,是一个集研发、质检、电子商务、物流、会展、购物休闲于一体的综合性产业服务基地。今年4月初正式开盘,其生产性服务业载体的定位引来全国“理财高手”追捧,现已成功招商认购5200户。

  由国家科技部批准的国内第一家以设计为主业的工业园区——无锡工业设计园,现已有40多家设计公司入驻,今年这个被称作“头脑产业”的工业设计园产出预计将超过5个亿,人均创造财富数目惊人。而这个工业设计园的第二期工程将开工建设无锡影视动漫产业园,抢占中国动漫产业商机。服务业吸引外资也向新的现代服务业形态集聚,今年6月底到7月初,无锡市到新加坡、泰国和我国香港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开展服务业专题招商推介活动,共推出金融、物流、旅游等6大服务业领域178个项目,共计签约项目55个,签约金额11.32亿美金。这个服务业主题招商被香港特区财政司司长唐英年称为“有独到眼光”。

  “太湖硅谷”称雄长三角

  年销售已超过60亿元

  近百家IC(半导体集成电器)企业集聚,2万人在IC企业供职,“太湖硅谷”正在无锡悄然崛起。

  7月15日,记者来到无锡新区,探访“养在深闺”的“太湖硅谷”。在“安盛科技”的芯片生产现场,记者看到,纤尘不染的车间里,“防护到头发”的工人们操作着自动化机器,作为原材料的“晶圆”在这里经过“磨片”、“划片”、“建合”、“电镀”等21道工序,变成了各种奇形怪状的芯片,有些比指甲盖还要小很多。但这些小东西却是手机、电脑、电视机等所有信息技术产品的“心脏”,是附加值最高的“小商品”。

  在无锡,像安盛科技这样从事“封装”的IC企业有20多家,另外还有集成电路设计企业60多家、晶圆生产企业6家,华润微电子(控股)、中电科技集团58所、长电科技等一批国内IC巨头早已在这里安家。这些企业年销售60亿元,占长三角IC产业近四分之一。专家预计,到2010年,无锡新区IC产业年销售将超过400亿元,占长三角的三分之一,“太湖硅谷”将成为在国际上有重要影响的IC产业高地。

  新区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周谦说,建成“太湖硅谷”是无锡人几十年来孜孜以求的一个“梦想”。4月底海力士—意法的落户,让这个梦想变得更加真切。下转A3版

  “速度太仓”:一步两台阶

  1至6月港区完成工业产值增长53%,工业销售收入增长54%,GDP增长64%,财政收入增长60.7

  %走路一阵风,上楼梯一步蹬两台阶,这是太仓市委书记程惠明留给我们的第一印象。他说要把太仓港建成江苏第一贸易大港,从中央到地方都给足政策,也对太仓抱着厚望,作为45万老百姓的领头人,他心里既兴奋又着急,速度不快不行。一踏上这片枕江临海的热土,“速度太仓”的勃勃生机就扑面而来。

  7月15日早上6点多,晨曦微露,沿江高速太仓段已是一片繁忙景象,一辆辆集装箱卡车从太仓港道口络绎不绝驶向高速,在紧邻沿江高速太仓港的江岸线上,23个码头栈桥笔直伸向江中。

  太仓港港口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陆燕自豪地向我们介绍,今年上半年,太仓港集装箱吞吐已突破10万标箱,超过去年全年集装箱吞吐量总和。今年下半年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将超过20万标箱,比上半年再翻一番。太仓港货物吞吐量以“一步两个台阶”的方式不停翻番。

  集装箱吞吐量只是太仓港高速发展的一个例子。拿着太仓港港区上半年经济运行情况统计表,记者看到的是一串串令人眼红的“漂亮”数字:16月,港区完成工业总产值75.6亿元,增长53%;工业销售收入73.7亿元,增长54%;GDP增长64%;全口径财政收入增长60.7%……这些数字诠释着一个又一个“速度太仓”的神奇。

  对“速度太仓”,来这里投资的客商感触最深。美孚公司落户太仓,亚洲最大的生产基地仅一年建成投产。太仓人办事的高效率让外商直竖大拇指:“美孚在世界其他地方建这样的基地至少要用两年时间,太仓人真了不起!”受太仓人高效率的“诱惑”,美孚关闭了另外两个生产基地,将产能全部转移到了太仓。

  中化集团落户太仓,是“速度太仓”创造的另一个奇迹。中化集团此前已经投资3000万元,在浙江建了研发中心。到太仓考察以后,中化集团表示,如果太仓在10天内完成包括“投资项目立项”和“环境影响评估报告评审”批复在内的8项“前期准备”,就在太仓投资。搞过招商引资的人都知道,单这两个批复,几个月能办成,就算是速度快的了。据说中化集团在另一个省办这两个批复,两年都没办成。让人想不到的是,太仓人仅用8天时间,办完了所有手续,也签下了中化集团45亿元投资的巨额合同。

  “速度太仓”正给世人展现出越来越多的发展奇迹。太仓港的泊位由三年前的两个迅速增加到现在的23个,其中万吨以上的泊位10个,6个万吨以上泊位正在紧张建设中,下半年还有7个万吨级的泊位开工建设。投资20亿美元的美国玖龙纸业、投资120亿元的环保电厂等一大批重量级项目落户港区。与此同时,由荷兰鹿特丹德和威港口设计院专家设计的港城规划已经通过了一审,一座朝气蓬勃的滨江港城跃然欲出。而最近太仓人正在与上海方面接洽,欲将上海的轻轨接到太仓,这个项目一旦成功,太仓人十多分钟就可以到上海了。下图为太仓四港区吊塔。

  苏锡常民营经济各竞风流

  ○苏州民企“走出去”一年跨越几十年

  ○无锡民资一年增四成

  ○常州“民企集团军”三分天下有其二

  “外经贸局的同志,请你们帮我出出主意,怎样到外国去办公司?”苏州市西门纺织服饰有限公司董事长王亚祥一到外经贸局,就忙不迭地求教。7月13日,记者在苏州市外经贸局采访,正巧撞上这个镜头。

  苏州市外经贸局外经管理处廖志忠处长告诉记者,最近他特别忙,很多像王亚祥这样的民营企业家,一批接一批地来咨询怎样“走出去”。眼下,苏州市正掀起一股企业“走出去”的浪潮,民营企业当仁不让成为绝对主流。去年苏州新批32个境外投资项目,企业境外投资总额相当于过去20多年的2.7倍。苏州境外投资占全省境外投资总额的40%。统计数字出来后,外经贸局的同志也吃了一惊:民营企业一跃成为境外投资主力军,在“走出去”的企业中占了80%。

  今年上半年,苏州民企境外投资继续保持强势增长,15个境外投资项目获得批准,投资额达3153万美元,占全省中方境外投资总额的46.64%%。现在民企一年的海外投资,超过以前几十年苏州企业海外投资的总额。澳大利亚、俄罗斯、美国、日本、坦桑尼亚、以色列……五大洲都有苏州民企的足迹。沙钢集团投资1500万美元在海外参股建设原料基地,苏州青旅投资2000万美元在斐济独资建立了五星级产权式酒店。纺织、建材、电子、服务、冶金等各行各业的“老板”都动起了“走出去”掏老外钱袋子的脑筋。

  西门纺织服饰有限公司王亚祥董事长告诉记者,他的服装加工厂,每年出口都以30%%的速度增长,去年出口创汇250万美元。虽然生意越做越大,但在整个国际产业链中只是老外的“打工仔”。不久前,公司接到了一个来自韩国的订单,抱着开拓韩国市场的目的,公司接受了对方十分苛刻的价格。250名工人起早贪黑赶出来1.4万件棉袄,上个月交货,对方却要求直接发到美国,原来这根本就是一份美国的订单。经过贸易公司几层转手盘剥,钱都被别人赚走了,处在下游的加工企业只能吃点人家剩下的“骨头”。公司想到海外办个公司,能够直接拿到国外的“原始订单”,然后再在国外办个加工厂,外国的配额限制什么的,也不用怕了。

  廖志忠介绍,现在在苏州,还有一长串的企业正在紧张地进行着“走出去”的准备。江苏丰立集团参股澳大利亚铁矿开发项目,投资2500万美元,正报商务部核准。江苏牡丹汽车集团在南非的中巴车组装项目、华尔润集团在越南的玻璃项目、江南赛特在印度的数控机床项目、沙钢集团在香港的市场拓展项目、AB集团在美国和东南亚的市场拓展项目……都已经有了眉目。苏州这片国外跨国集团扎堆的热土上,一批“土生土长”的民营企业正大步跨出国门,成长为在全球经济中弄潮的跨国企业集团。

  无锡新区坊前镇振兴路上,江苏亚太铝业有限公司的蓝色标准厂房特别醒目。公司周总告诉记者,厂子前年才投产,生产汽车专用铝管。销售收入前年6000万,去年1.6亿,今年上半年就达到了1.3亿,预计到年底做到2.5亿元没问题。三年后还要翻一番,至少做到5个亿。他说,虽然目前在国内能够和“亚太铝业”竞争的企业只有两三家,但是他还是很有危机感。

  “现在竞争太激烈了,周围很多企业发展起来都是‘三级跳’一样的。我这个做老板的常常晚上都睡不好觉,压力大啊。”

  确实,在无锡,民营经济发展快不是亚太铝业一家。无锡西姆莱斯石油专用管公司的老板,从大庆到无锡创业,两年的时间内从无到有,一跃变成全国第三大石油专用管生产公司,而且产品大部分出口国外。现在公司的目标已经瞄上了这个领域国内的头把“交椅”。记者

  在无锡采访,听到太多民营企业迅速扩张的故事,一大批民企“小巨人”在中国民族工业最早发祥地之一的无锡迅速崛起。

  无锡市经贸委副主任阙信芳介绍,无锡民营企业的工业增加值和注册资本一直保持着每年40%左右的成长速度。今年上半年,无锡私营个体经济实现增加值1155亿元,增长幅度比全市平均增幅高出15个百分点。但是无锡民营经济发展的后劲更加值得期待。去年无锡出台了促进民营经济更快发展的“五十条”意见后,28个相关部门以最快的速度拿出了“五十条”的具体实施办法。今年5月,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创建全省民营经济最佳成长区三年行动纲要》。无锡正从资金、科技、执法环境、政府服务等各个方面着手,创造民营经济发展最适宜的环境。

  “用三年时间,民营经济要再造一个无锡。”无锡市委书记杨卫泽对民营经济的发展信心满满。“三年后民营经济创造的经济总量要相当于去年无锡市的经济总量,达到2350亿元。”

  三分天下有其二,在常州,民营经济已成为主体经济,一项统计表明,该市民营经济对财政的贡献率高达60%-70%,成为拉动常州经济的强力引擎。

  常州市委书记范燕青对记者说:“常州的民营企业已经跨越原始积累阶段,进入快速发展时期。不仅产业结构调整加快,竞争能力明显提高,更走出了一批称雄省内外的‘民企集团军’。”

  在常州采访,我们感受最深的是民营企业的蓬勃活力。常州市经贸委陶武豪处长给我们亮了家底:到6月底,常州规模以上民营工业企业总数达2741家,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数的76.5%。

  在民营工业企业中,常发、晨风、江南实业、上上电缆、新科电子、金鼎电动工具等是工业板块的领头羊。常发集团生产的小型柴油机,在全国同行业中销售量第一;新科电子的影视设备生产规模和出口创汇,均在全国领先;晨风是一家服装企业集团,丝绸服装出口规模在全国位列前茅,目前已带动300多家配套企业。

  今年以来,在工业集团军中,投资亿元以上的大项目在增多。投资规模达7.4亿元的兴荣高科,是一家螺纹铜管民营生产企业,为国内知名空调品牌配套生产,这家公司今年一期已完成1万吨的生产量,计划在2-3年内,实现年产5万吨的生产能力。生产BOPP薄膜的金氏集团,仅今年的二期投资就达3亿多,引进德国设备生产,产品的宽幅,在全国数一数二。

  红星、月星、金太阳家电、泰富百货等组成商贸集团军。月星、红星从两个常州“小木匠”发展成为国内知名的家具大鳄。两大企业差别化竞争,月星瞄准高端,今年在上海开设了远东最大的家饰中心,不少家具已走出国门。红星则偏重中低档市场,已在北京、南京等地开出40多家连锁大卖场。

  并没有自己菜系的常州,餐饮业却相当发达,福记、长兴楼、丽华快餐、大娘水饺等多个全国知名的品牌,组成餐饮集团军。大娘水饺已在全国开出146家连锁企业,还把中国的水饺卖到了澳大利亚。丽华快餐成功进军北京市场,让100多家驻华大使馆吃上了中式快餐。新城房产、高宏房产、九洲房产、武进房产等组成的房产集团军,使常州房地产企业的开发水平声名在外。新城是我省第一家上市的房地产企业,已进入南京等多个外地市场,去年开发量达到120万平方米。在镇江,已有8家常州的房地产开发公司。

  “民企集团军”的出现,是常州民营企业规模化的一个重要表现,而企业规模的不断提升,一方面又源于企业家素质的提升。

  陶武豪处长告诉我们,从去年开始,每月的28日,政府免费给民营企业家举办民企发展论坛,樊钢等著名经济学家均在论坛开讲。常州还实施“151工程”,对100家重点民企的老总、500家成长型企业的老总和1万家中小型企业的老总实施重点培训,今年6月,50多位民企老总走进了清华校园,一批高层次民营企业家还被派往美国和加拿大取经。

  面对民企不断发展对资金的渴求,常州成立30家担保公司,注册资本达6.23亿元,今年上半年,为414家企业提供了12.33亿元的资金担保。常州还设立民营经济专项发展资金,今年已拿出2000万元扶持民企发展。

  苏州上半年新办台资企业393家

  常住苏州台胞35000人,有70余万市民在台资企业从业

  最近,苏州正在筹建一座30层高的台商大厦,作为台商在苏州的生活服务基地。记者昨天从苏州市台办获悉,苏州目前已成为台商在内地投资最为集中的区域,有5703家台资企业落户苏州,常住苏州的台胞达到35000人。今年1—6月份,苏州新批台资企业393家,总投资超过1000万美元的企业就有136家,有303家企业实现增资。有统计数字显示,台商在内地的投资苏州已占到四分之一,在台资企业工作的员工苏州已达到70余万人。

  苏州市台办副主任章文熬告诉记者,目前,台湾20家最大的电子上市、上柜公司中有17家落户苏州,台湾前十大笔记本电脑公司中有9家在苏州投资,台湾IC公司也开始陆续进入苏州。苏州已经形成了研发、制造、销售同步发展的成熟的IT产业链,台资电子信息企业达到1300多家,笔记本电脑的生产量已占到全球的四分之一,今年上半年新增电子行业就达146家。

  记者在苏州采访时发现,台商投资苏州多以电子行业为主,一家龙头IT企业会带动与之相关联的十多家甚至几十家中小配套厂、零件供应商相继入驻,苏州工业园区、苏州高新区及昆山、吴江、吴中经济开发区内聚集了大量的台资IT企业,形成了相互配套的完整的产业供应链。

  常州丽华:“叩”开100家使馆大门

  “100多家驻华大使馆都是我们的客户,每天发来的订单,有几厘米厚。”丽华快餐总公司企划部花承锋部长这样跟我们形容。

  常州民企“丽华”进京几年,不仅京城人爱上了这清淡、鲜美的淮扬风味快餐,就连北京秀水街和三里屯一带的驻华大使馆的老外们,也对他们的中式快餐情有独钟。

  来自常州的一家快餐公司为何能“叩”开100多家使馆的大门?“丽华”北京公司客户中心冯副总经理把原因归结为两个字——口碑。他笑着说:“在常人眼里它是一份小小的快餐,没有多大技术含量,但丽华人做快餐也要讲科学标准,并要做出人情味。”“丽华”快餐分6元、10元、15元和20元四个品种,通常是两荤两素,同时配上汤包等江南小吃,“丽华”还有自己的食品化验室,并配备了高级营养师,食品既卫生,又能保证不摄取过多热量,营养均衡,这让使馆的工作人员们十分喜欢。一传十,十传百,最后形成了品牌效应。现在,在京的100多家使馆的工作人员几乎把丽华快餐当成了他们的“家常便饭”。

  “丽华”在京城受欢迎,还因为它体贴快捷的服务。订餐可以打电话,也可网上下单,无论路程长短,一份起送,五环之内半小时顾客就能吃上热腾腾的饭菜。“丽华”在京城专门组织了一支由七百人组成的自行车送餐“飞虎队”,无论刮风下雨还是堵车,“飞虎队”都能准时到达,而10多辆保温送餐车和微型面包车则在各城区候命。

  “丽华”对顾客的承诺是:送到顾客手中的饭菜永远是热的。在北京,能做到全城范围送餐的,独此“丽华”一家。在“叩”开使馆大门的同时,“丽华”在京城的业务越做越大,如今已开办了21家分店,一天送餐3.5万份。而在上海、广州、深圳、南京、长沙等11个城市,“丽华”已开出80多家分店,一年送餐3000多万份,年销售达2亿元。“丽华”的目标是,做成国内乃至全球像肯德基一样的品牌快餐企业,在世界各地开办自己的分店。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