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民意期待是环保进步的动力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02日17:18 新民晚报

  73%的公众认为垃圾分类很有必要,94.4%的人都会有意识地买绿色食品,92.9%的公众愿意参加环保志愿活动……这些数字表明,环保事业有极深厚的民意基础,而“从群众中来”的政府决策再“到群众中去”时,就容易得到公众的支持和参与

  中华环保联合会通过《中国青年报》《人民日报》《中国环境报》及中华环境公众信息网发布公众调查问卷,征集民众对“十一五”环保规划的意见和建议。结果显示,94.9%的
公众认为环境保护已相当紧迫,更有97.5%的公众赞成将环保指标纳入官员政绩考核体系。

  环保实际上是一个“公众事业”,综观全球的环保历程,环保得到政府的高度重视主要归功于公众的参与。零点公司2000年年底对全国10大城市3243位市民的调查发现,49.2%的人把环保作为自己最关注的社会问题,第一次超过子女教育、下岗失业、贪污腐败等。本次问卷调查中,94.9%的公众认为环境保护已经相当紧迫,这是对当下环保现状的基本评价。这表明,公众的环保意识已经进入普及阶段。

  有识之士早就指出,中国不能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以中国之人口和环境资源现状,“先污染”可以轻而易举地实现,但“后治理”需要整个社会付出难以承担的代价。这也是“97.5%的公众赞成将环保指标纳入官员政绩考核体系”的原因。一方面表明了公众对政府环保工作的殷殷期待,另一方面,公众也清楚,靠民间力量是无法根本改变环保现状的,只有靠各级政府的努力才能实现,而建立环保政绩的考核机制,就是要在制度上给政府官员以压力,使环保由“我可以做”变为“我必须做”的责任驱使。

  尽管中国环保已经有了不少进步,但面临的问题显而易见。从观念上,有些人还在错误认为“环保就是在阻碍发展”,“先挣钱后考虑环保”;在管理机制上,环保力量的分散化影响到工作的开展,地方保护主义在严重消减环保的力量,环保部门缺乏必要的行政强制权;在法律制度上,现有环保法律存在漏洞,配套立法迟缓,行政处罚种类单一,处罚力度偏弱,等等。公众对环保的高度关注,是压力,也是动力。新京报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