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谁为百姓筑非法中介“防火墙”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03日10:14 宁夏日报

  锐评:

  莫让浮“尘”遮望眼

  “中介”这个词进入中国人的生活不到十年光阴,但由于它在经济生活乃至社会生活中扮演得角色越来越重要,难免泥沙俱下、鱼龙混杂。留学黑中介、婚姻黑中介、招工黑中
介……凡是有不费成本而可获大利的地方,都会让黑中介垂涎三尺从而伸出罪恶之手。

  大量活生生的事例证明,黑中介总是先用编造出的各种美丽谎言做诱饵,引诱无数个家庭掉入了一个又一个美丽的陷阱,然后再张开血盆大口,吞噬一笔笔被消费者用汗水浸湿的收入。而他们的战术很明确,坑一个算一个,出了事就“人间蒸发”。

  黑中介招摇过市,为何屡禁不止,一是经济上利润巨大;二是市场上有需求,很多人钻政策的空子搞地下交易;还有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查处法办力度不够。黑中介大多都是无照经营或是超出经营范围。他们之所以敢堂而皇之地对外服务,既抱有蒙混过关的侥幸心理,又反映出有关部门检查有漏洞,监督不到位,处罚有死角。笔者认为,处理违法的黑中介不能仅停业整顿或经济处罚了事,更不能实行三番五次警告的“预警”机制。

  “世不患无法,而患无必行之法”。要规范中介市场,政府要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规定,建立起中介的信用档案,给不讲诚信、不守规矩的中介和个人记上其斑斑劣迹,然后让他们四处碰壁,无处遁身。作为中介本身,应以诚信为本,操守为重,规范运作,童叟无欺,珍惜从业荣誉,维护行业名誉。作为消费者,找中介,一要看资质,二要看其以往的业绩,三要看与对方的合同协议中有无歧视条款,是否存在欺诈陷阱。

  “自助者天助”,维权靠社会,更要靠自身努力。

  谁为婚介收费把关

  随着社会竞争的加剧,许多人都忙于自身的工作、学习,受时间精力的限制,相当一部分人把自己“找对象”的事交给婚介所来操办。但是婚介收费却没“谱”,花500元钱和“对象”见一次面,就让人犹豫,更何况有无结果也是未知数。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银川市的婚介收费市场混乱更无章法可循。

  石嘴山市的李女士在银川市做服装生意,32岁的她找到一家婚姻介绍所,委托中介为她找个伴侣。该婚介所要求她交180元入会,可以无限制地为她介绍对象,直到成功。她办理了会员卡后,第一位对象黄了,给她介绍了第二位后,她苦苦联系了一个月后才通上电话,沮丧的是对方已经找到了伴侣。李女士准备换一家婚介所,一问情况,每见一个人收费120元。因此,她打消了通过婚介找伴侣的想法。

  记者走访了银川市的几家婚介所,收费各有标准,银川市某婚介所在消费者登记完之后,很快就可以安排双方见面,并且见面费用有三个档次:见面一次双方各付200元,婚介所只安排见面地点;见面一次双方各付300元,可以参加婚介所提供的部分活动;见面一次付500元,由收入较高的单方负担。部分婚介所是会员制,交一定的会费成为会员后可选择其他会员见面,入会费从80元到180元不等。有些婚介所要价更高,谓其“保证高‘质量’”,介绍文化水平高的硕士、博士、教授,高收入的老板、企业家、专业户等等。

  记者拨通了银川市消协的电话,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婚介服务属于特殊消费,对其服务费用的督管,消法目前尚无规定,婚介所的审批在民政部门。

  银川市民政局民间组织管理科的负责人说,银川市目前登记的婚介所有20多家,民政部门对婚介所管理的指导思想一直是塑正打邪,民政部门并不是执法机关。对非法婚介及合法婚介的不合理行为也多是进行说服教育,婚介所收取费用的价格一直都是市场价,并无文件硬性规定。

  通常婚介所为当事人提供了服务,满意不满意婚介所不负责任,服务费一般不退。(本报记者 裴云云)

  农民工择业“饥渴”“黑中介”趁机“揩油”

  如今,很多农民纷纷走出家门,到城里打工“淘金”。抓住外来务工人员“饥渴”择业的心理,一些“黑中介”开始设圈套从农民工身上“揩油”。

  7月28日上午,在银川市外来劳动力市场大厅内,记者看到很多农民工正在找工作。来自固原市彭阳县的王平说,春节一过他就来到银川,到现在还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反而饱受“黑中介”被骗之苦。

  今年4月中旬,在一家承诺不满意就退款的职业中介所里,王平交了30元的职业介绍费。这家职业中介所给他推荐了一家餐厅,月工资1000元,包吃包住。一听条件这么好,他拎起行李乐滋滋地就去“上岗”,但到了餐厅,餐厅说他们要的是拉面师傅,王平又回到了中介所。这次中介所又给他推荐了一家工厂,他兴冲冲地跑了过去,工厂说工人早已招满了。回来后王平找到那家中介所想要回中介费,但中介所推三阻四拒不退还,他只能认倒霉。另一位来自陕西的农民工说,前不久他通过中介找了份在私企当勤杂工的活,对方答应供吃供住每月500元,可没到半个月,这家企业就以效益不好为由将他辞退。再找中介所,中介所职员的脸色很是不耐烦,又给他介绍了一家月工资600元的洗车行,辛辛苦苦干了一个月,领了300元工资,回去找中介所评理,中介所已经变成了一家小卖铺。

  记者了解到,不少农民工在找工作的过程中都有过被“黑中介”欺骗的遭遇,基本都是中介机构列出的招聘条件和实际不符,或者降低工资标准,或者延长工作时间,或者加大劳动强度,还有的是招聘单位提出种种苛刻条件,想尽办法克扣工钱或者辞退农民工。

  银川市劳动监察大队工作人员建议,为避免受骗,农民工到职业介绍所找工作要找正规的职业介绍所,要注意职业介绍所内是否有职业许可证、营业执照、收费许可证等证照,并看这些证件是否上墙公示,是否注明举报电话。此外,农民工求职时不要轻易交纳费用,要尽可能与用人单位面谈,同时理性对待高薪诱惑。倘若遇到“黑中介”应该尽快到所在辖区的劳动监察部门进行举报投诉,利用法律手段维护自身的权益。(本报记者张晓芳实习生 路永玲)

  睁大眼睛看房屋中介陷阱

  走在银川市街头,房屋中介代理、房屋担保置换公司、房屋租售中心等五花八门的房屋中介机构非常多。由于开房屋中介只需到工商局注册,再到房屋产权交易处存档备案,门坎低,投入少,于是银川市大大小小的房屋中介代理有160多家,主要以个体经营为主,有资格从业证的人员不过400人。

  据银川市房屋产权交易处的张红艳科长介绍,现在在房屋中介行业中因房源真实性不准而引发的纠纷比较突出。各中介机构通过广告形式传递虚假信息,导致交易人与中介发生经济纠纷。一般是房主在向中介机构提供房屋产权、建造年代、房主身份证明等信息时,中介把关不严,结果造成交易难以为继,交易双方相互指责。一家长为孩子就学,准备在某学区所在的地段购房,因为中介提供的房屋建造年代不准,购房人要追究其连代责任。

  另外中介机构明明给客户承诺的客服服务却中途撤手,使得消费者遭受不白损失。在银工作的张女士诉苦道,她委托某中介机构购房,中介大包大揽,承诺在购房时帮其办理银行贷款。不成想,中介给她的承诺最终一样也办不下来,使得她看中的房产到现在也没办法过户。

  最近银川市房屋产权交易处房屋中介科连连接到这方面的投诉电话,说购房人通过中介机构购买了房屋,中介机构承诺收取一定的费用为购房人办理贷款,而结果是购房人在提供一些要件后,不是贷款迟迟发放不下来,就是发放的金额与中介机构的承诺不一致,使得购房人麻烦频频。

  其实消费者完全可以避免上述尴尬。张科长支招道,如果对房屋中介提供的二手房房源的真实性有质疑,可拿房主的房屋产权证到银川市房屋产权交易处房屋中介科的房屋档案室吊阅该房真实信息,防止上当受骗。为防止中介耍“滑头”,抵赖先前承诺的银行贷款服务。购房人就要在签订购房合同时,要求中介机构写明银行放贷的时间、金额;对约定时间银行贷款发放不下来,或是放贷金额不符等细节问题,购房人都要约定中介机构承担违约责任和解决方法。(本报记者蒲利宏):

  房地产中介恶意坑害消费者欺诈手段

  一、“空手道”。有一些房地产中介以挂靠形式,一不申报,二无实力,仅靠摆放几张桌凳、刊登几则广告就上马了,全无制度可言,就靠打“游击战”、“拖延战”谋利。

  二、“狐假虎威”。其在媒体上发布的广告,都说是些地理位置上乘、价格低廉的好房子。据业内人士透露,大致只有5成不到的信息是属实的,其余均为胡乱编造,是用假信息作为吸引顾客的诱饵。

  三、文字游戏。在中介代理合同的签订上,往往对一些关系到购房者或租房者利益的条款,在措词上故意模糊或回避,出问题时,好把责任推干净。

  四、哄骗消费者上当。骗术通常有两种,其一是让员工分别扮成业务员、房主等,顾客上门时便上演成交双簧;其二是员工假扮房主与求房者“智斗”,或利用不存在的假房源与求房者周旋,最终达到骗取信息费的目的。

  五、走为上策。个别中介商甚至对买卖双方或租赁双方进行双向欺诈,当欺诈达到一定资金规模后便关门走人。新闻来源:宁夏网宁夏日报(http://www.nxnet.cn) 责任编辑:马江 田丽 实习生:马彦娜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