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太湖参”何日繁花再现?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04日09:02 无锡日报

  本报记者许元强早在明代农书《花蔬》中就有“百合宜兴最多,人以其根馈”的叙述。这里鼎盛时期种植面积达8000多亩,目前却仅剩20多亩———

  人立太湖边,记者满心焦虑。因为脚下正是久负盛名的宜兴百合历代生长之地,当下正是百合成熟起土之时,视野里却没有一块百合田。一位正在田间收割蔬菜的农民叹息道:“百合?

  没有了,没有了。我家十年前种了5亩,去年只种了5分,今年1棵也不种啦。”地处太湖西岸的周铁镇中心村党支部书记毛建忠回忆说:“过去一到百合开花季节,太湖边一大片一大片的素白色,好看极了!可惜现在再也看不到了。”记者从宜兴市有关部门获悉,该市目前仅仅种植23亩百合!而新中国成立时宜兴百合面积为7180亩,1989年面积达8041亩,年总量达603.63万公斤。数字发出警告:宜兴百合正面临绝种的危险。

  农民不肯种“太湖之参”是宜兴百合的美称。

  宜兴百合生长在宜兴太湖渎区特有的湖沉鳝血小粉白土地(俗称“夜潮土”),自古以来就是上佳的医疗和保健食品。它味浓而微苦,肉质软糯,药用价值较高,有补中益气、润肺止咳、宁心安神等功效。早在明代农书《花蔬》中就有“百合宜兴最多,人以其根馈”的叙述。宜兴百合一直是宜兴太湖渎区农民的大宗农产品,是苏州、无锡、常州和上海人的至爱滋补食品,甚至远销全国十多个省份。可以自豪地说:“太湖之参”曾经香遍半个中华。

  可是最近几年来,虽然可见各种百合摆在市场上销售,货真价实的宜兴百合却日渐减少。宜兴百合为何会陷入绝境?据当地农民和专家说:过去种百合的收入比种稻子和蔬菜高一倍,所以渎区农民争相种植,但是经过1991年和1999年两次特大洪涝灾害后,百合种源奇缺、品种退化、土壤污染酸化,“个子”越来越小,产量越来越低,价格越卖越贱。加上外地百合的冲击,种一亩宜兴百合的收入还不如种半亩毛菜。

  两大“致命伤”记者经一段时间的调查研究后发现:除了以上一些客观因素外,宜兴百合生产经营缺乏有效的市场运作,以及科技投入不足是两大“致命伤”。到目前为止,宜兴百合无论是鲜销还是加工产品均缺乏有效的市场运作和品牌经营:鲜销无有效的保鲜措施和美观的外包装,仍停留在传统的提篮小卖,很难进入超市直销;上世纪90年代兴起的百合深加工热中,杨巷百合厂、洋溪天元罐头食品厂等5家企业就开始生产百合汁、百合罐头、百合粉,但是十多年过去了,依旧是老面孔。因而在市场上各种蔬菜和果品加工的饮料铺天盖地之时,却难寻宜兴百合汁、百合罐头、百合粉的踪影。

  科技投入不足是又一致命伤。宜兴百合栽培始终停留在传统的栽培模式上,产量低,因此在效益上也无法与种植其它蔬菜相比。多年来该市农技人员几乎无人涉足百合的技术推广,更不用说开展优质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拯救时不待宜兴百合的濒临绝境引起了宜兴官方和民间的警觉和忧心。最近,宜兴市委领导同志批示,要求对宜兴百合的生产经营给予扶持,重新确立宜兴百合的市场品牌地位。宜兴市蔬菜办公室一位负责人说,该市将立即行动起来,用三年时间拯救宜兴百合:一是组建行业协会,提高组织化程度。目前宜兴市百合协会已经成立,设想把百合种植户组织起来,做到“六个统一”,包括统一供给百合种苗,统一推广百合高产模式栽培,统一商标注册等等,使宜兴市百合协会真正成为带动农民增收的龙头企业。二是依托科技,探索商品百合开发。该市已经与扬州大学百合研究专家组取得了联系,对宜兴百合的优质高产栽培研究已经启动,将来要扩大百合内涵,引进国内外优良品种,开展切花百合、盆栽百合的栽培。三是为宜兴百合注册商标,避免不法商人冒用“宜兴百合”名称,向国家技监总局申请宜兴百合原产地域保护。四是广泛宣传,提高各级领导对宜兴百合这一地方特色产品的认识,并引起对开发工作的高度重视和支持。

  他预期,宜兴百合经过三年的市场和科技的有效运作,有望达到每亩收入上万元;更为广阔的前景是深度加工,做成百合饮料、百合粉、百合罐头等等,甚至可以出口创汇。到时,太湖渎区的农民就会抢着种,太湖边也将再现百合花开的繁盛景象,“太湖之参”将再次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名牌产品,香遍全中华。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