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建设节约型社会”报道之八:用水浪费何时休(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07日00:07 荆楚网-湖北日报
  湖北日报记者唐晓安 实习生文庆桃 毛海江
“建设节约型社会”报道之八:用水浪费何时休(图)
如此洗车,浪费多多。本报记者唐晓安摄

  7月28日早晨,晨光熹微,武昌翠柳街一沉静了数小时的洗车点又开始了新一天的忙碌。

  水珠飞溅中,洗车工手持皮管、抹布、塑料桶,为一辆辆大车、小车“洗澡”。沿街一侧,污水四处流淌。“大车10元,小车7元。”店里洗车的伙计说,“我们洗车行生意一直很好。”“一般情况下,1吨自来水可洗3台车。如果车太脏,洗一辆车要用半吨水。”店主黄老板直言不讳地说,他们店小,现在又是淡季,每天洗车约为20台,但雨天洗车生意会翻番。

  翠柳街及其邻近街道,一家连一家的洗车点,密布马路两侧。“我们平均每周需洗车一两次。”在武昌黄鹂路一室内洗车店,等候洗车的郑姓司机说,下雨天或从外地回汉时,一周洗车要多一两次。

  武汉市节水办公室张军说,江城洗车业出现于上世纪80年代,但到上世纪90年代初,武汉市街头洗车点就高达3000余家,目前全市洗车点不少于5000家。

  他说,多数洗车点使用自来水。以洗每辆车耗水300公斤、平均每辆车10天洗一次估算,全市60万辆汽车一年耗水至少600万吨。

  据了解,我国一些城市已明令禁止使用自来水洗车,一律改用中水、“循环水”(利用净化设备,将污水处理后的水),并提倡无水洗车方法。

  据悉,无水洗车作为一种节水的洗车技术,早已登陆江城。采用无水洗车技术,每台车清洗只需耗水4-8公斤。但令人遗憾的是,略高的无水洗车费用,使人们仍纷纷选择用高压水枪喷、用水桶泼浇的传统洗车方式。洗车只是水资源浪费现象的冰山一角。居民生活用水、行政事业单位用水、工业用水等方面水资源浪费现象同样惊人。

  7月28日,记者在武昌某大学学生公寓水房看到,空荡荡的水房里,一只坏了的水龙头在哗哗地放水。据悉,该水龙头早在1月前就坏了。同一天,记者在喻家山一学生公寓水房里看到,一名学生在清洗床单和衣物时,其身边另一水龙头却开着,流出的水从浸泡着衣物的盆口溢出,哗哗地流淌。“为什么不关上水龙头呢?”记者问。“反正水费是学校出,又不用自己掏。”该学生的回答一时让我们语塞。

  水龙头不关,抽水马桶水箱坏了漏水等导致水资源浪费现象,在机关事业单位也见怪不怪。不久前,省直某机关在向武汉市计划用水办申请增加用水计划时,反复声称供水不够用。但经检测后发现,该机关70%的供水被漏掉了。

  张军说,与我国北方城市人均日用100升水相比较,武汉居民人均每日多耗水110升。

  他说,国家已将螺旋升降式水龙头、一次冲水量在9升以上的马桶配件列为淘汰范围,但武汉居民仍在大量使用此类费水器具。

  武汉市节水办算过一笔账:以每家3口人计算,每人每天冲水4次,以9升马桶为例,每月每户用水约3吨,如果改用6升马桶则每月至少可节水1吨。武汉城区仍在使用9升以上的老式马桶数量达40万台,仅此一项,每月多耗水40万至80万吨。

  此外,因设备陈旧、管网老化等原因,武汉市公共供水管网漏水率在15%-20%。

  武汉境内两江交汇,河流湖泊密布。过去人们常误以为武汉得水独厚,勿需节水。这一观念与建设节约型社会背道而驰。

  拧开水龙头,清洁甘冽的水便滚滚而来。其实,自来水非常来之不易。水厂将江河水库的“原水”变成自来水并被输送到居民家,需经取水、混凝沉淀、过滤、消毒、化验和加压输送等工序,并需投入大量资金建设供水设施和维护正常的运行。

  据测算,每吨自来水需投入约8元的供水及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运行费。

  如何减少用水浪费,促进水资源高效利用,这个问题已引起了省和武汉市政府的高度重视。

  今年1月,武汉市出台了《城市节约用水条例》。《条列》明确规定,对超计划用水将实行梯度加价收费制度。同时对非居民用水户使用国家明令淘汰和禁止使用的用水器具,以及对高耗水量的行业不安装节水设施的,将给予处罚。

  为进一步实现用水科学化管理和评价节水水平,历时近2年编制完成的《武汉市主要行业取水定额》近日通过了专家评审。据介绍,《定额》对工业企业产品、城市非居民公共生活和建筑施工取水三大领域440个行业、门类用水进行了科学测算。“所制定的取水定额若得以实现,将可使非居民公共生活用水行业在现有基础上节水22.84%,工业企业节水7.02%,全市平均节水16.8%。”武汉市节水办一负责人说,取水定额的实施将使全市年节水5600余万立方米,相当于半个东湖的容积。

  张军说,《定额》的实施每年可以减少供水和污水处理投资及运行费4.54亿元,而由此产生的环境效益和生态效益将更大。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