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一幅双语地图勾画深圳历史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07日06:15 深圳商报

  一幅双语地图勾画深圳历史

  140年前新安县地图成市档案馆“镇馆之宝”

  “镇馆之宝”地位特殊

  穿过一条昏暗的走廊,进入仅能容4个人的内部专用小电梯,上到市档案馆6楼的一间密室前。管理员给我们每人发了一双鞋套,让我们穿上,以防鞋底的灰尘沾染了档案珍品。

  珍藏室打开了,我们蹑步而入,顿时被一股干爽的凉气包裹住。依靠专用空调设备,这里常年保持着15℃至18℃的温度、30%至40%的湿度。借着灯光,我们看到了心仪已久的那幅地图(右图)。地图以羊皮纸印制,大约有110厘米宽、100厘米高,被磁铁压在玻璃橱窗里的展示板上。珍藏室的北墙所展示的都是深圳历年所获馆藏珍品,这幅地图被置于中央位置,可见它的特殊地位。

  “它是我们的镇馆之宝!”引导我们采访的崔瑞武先生自豪地说。他是档案馆的办公室主任。据他介绍,市档案馆的前身是宝安县档案馆。在20世纪80年代初移交时,这幅地图就已经在馆藏中了。至今,原先宝安县档案馆的职工已经全部退休,现在市档案馆没有人能说得清它的来历,包括是谁、在什么年代捐献的,或者,原先宝安县档案馆是通过什么途径收集来的。市档案馆首任馆长周先生说,他初来这里上班就知道有这幅地图。

  地图隐藏众多谜团

  这幅印制于1866年5月的新安县地图,在很多方面都令人吃惊,或者说令人迷惑。

  第一,这幅地图出自两位欧洲人的贡献。他们为什么对遥远中国的一个县这样感兴趣?他们绘制的目的是什么?为谁而绘制的?

  第二,地图绘制得精确、细致,就像出自今天的卫星遥感技术。与新版的深圳市地图、珠江三角洲地图对照,能发现这幅140年前的地图非常准确,现在的深圳以及香港地界内所有山峰、坡地、湖泊、海岸、岛屿、道路、村庄、集市,无论巨细,均一一标出。比如大鹏金沙湾对面、现属香港地界的平洲岛,在这幅地图上就清晰可见。而我们熟悉的大鹏半岛,它的形状与现代地图所绘几乎没有差别。这幅地图甚至还在山地部分标出等高线。显然绘图者受过测量学、制图学的专业训练。与同时期新安县志上的手绘地图相比,这幅地图体现的是另一种空间观念、另一种思维模式。

  第三,这幅地图可能是“孤本”。因为在地图右下方的注释中,有“Beingthefirstandonlymaphithertopublished”的字样。这行文字显示这幅作品的首次性、惟一性。

  第四,绘图者是谁?雕版者把自己的名字留了下来。他以文字注明:EngravedbyF.A.Broekhaus.Leipzig.绘图者的名字却遍寻不着,可能永远是个谜了。雕版者写下了一行字:本地图依据一位意大利传教士的实地考察绘制。这隐隐传达了绘图者的意图等一些历史信息,但仍是不明朗的。考虑到140年以前新安地界内缺少道路、交通不便的状况,实地观察、测量包括现在的深圳、香港在内的几千平方公里土地,测量与绘图的难度可以想见。

  地图勾画深圳历史

  把今天的地图与这幅老地图对照,会得到一些有趣的发现。

  据宝安区史志办专家康少高《宝安疆域之变迁考略》(发表于2005年6月29日,见深圳市政协网站)记载,早在晋代,现在的南山区新安古城所在位置,就已经置县。这个县的名字,先是叫宝安,后是叫东莞。明朝于万历元年即1573年,分拆东莞县而将此地单独置县,一直到1913年,这个地方都叫新安县。其管辖范围,历代也屡经变迁。据作者推算,新安县在割让香港前,面积应该是2600平方公里。

  1842年清政府签订《南京条约》,割新安县辖地香港岛79.77平方公里为英国殖民地;18年后的1860年,清政府先是以每年租金500两的价格,把南九龙租给英国;后是签订《北京条约》,把11.7平方公里的租借地改为割让地;38年后的1898年,中英再签订《展拓香港界址专条》,把深圳河以南、界限街以北,连同235个岛屿在内共984.53平方公里的租借地改为割让地给英国。56年间,新安县辖地减少了1076平方公里(今香港全境)。

  这幅地图以带阴影的浅红线勾出了香港岛和南九龙,这代表了印刷当年的国土被占领状况。

  而一条深红线,则沿蛇口半岛南海岸线往东,经深圳河、盐田—大梅沙—小梅沙—南澳半岛西侧海岸线,清晰地画出来。这正是1898年以后英国全面占领香港的实际控制线。

  这条线明显是手工痕迹,线条粗细不一,墨色与原图用色有很大差别。这可能是地图在使用过程中,被人加画上去的。

  深圳市博物馆馆长王璧认为,如果这条红线是在1898年以前画的,那么,这幅地图很可能就是英国方面勘界的依据,或者说它就是一幅军用地图!那么它跟鸦片战争后香港的命运有着深切的联系。王璧说,这幅地图留下了很多想象空间。如果把它的使用、传承的过程弄清的话,可以揭开很多过去未被人知的历史秘密。

  这幅地图只印一份,是否有保密的考虑也令人寻味。

  “深圳”地名早已存在

  从这幅地图,我们可以看出:早在140年前,深圳现在的很多地名就已经存在了,多数地名以繁体汉字与英文双语注解。

  在上面,“深圳”位于现在的火车站位置,图标为“大型集市”(largemarketplace)。零丁岛、下梅林、龙岗、梧桐山、羊台山、盐田、大梅沙、小梅沙、溪涌、南澳、大鹏城等等地理位置,都跟我们现在的称呼一样。现在的横岗地图上称为“横岗墟”,说明当年这里是一个集贸市场。

  有意思的是,这幅地图把“新安县”翻译成一个形象的名字:Sun-on-District。这大概源自广东人的读法。

  作者:记者傅盛宁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