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记者调查:医托包围大医院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07日07:42 新晚报

  陈英云 本报记者 张育新 文

  “医托”5点钟开始“上岗”

  利用时间差“拖”走患者

  一个年逾花甲的老者,拎着一个黑色的皮革包,脚步匆匆地拐过鞍山街口。老人边走边四处打量,看穿着打扮明显是农村人,目的地显然是医大一院门诊。老人根本不知道,他早已进入一群“医托”的视线。还有两级台阶,老人就要进入门诊部,一个30多岁的年轻人迎着老人,看似随意地问:“大爷,看什么病啊?”老人指了指耳朵。年轻人接着说:“医大一院开门还得两个小时呢,再说这里看病检查这个检查那个,带的钱少没等看病就没了,我妈就是耳朵不好,我领他到XX医院,两包药就全好了。”老人迟疑地停住脚步,年轻人说,“要不你先去看看,感觉不行你再回来,反正这里开门还得等一会”。年轻人写了一个地址,热心地给老人招过出租车。看着出租车走远,年轻人拿出手机……

  这是5日清晨6时32分记者在哈医大一院门前目睹的一幕。

  记者现场看到,在哈医大一院门诊部到住院处200米左右距离的街道上,从6时左右开始有不明身份的人开始游荡,他们躲在楼空或者树下,眼睛扫描着行人。向记者提供线索的知情人介绍,这些“医托”总数大约在30人左右,这些人有分有合,专门引诱农村人上钩。由于利益关系,这些人也发生激烈的争吵,一个30多岁大眼睛的年轻人似乎是他们的头儿,在这些人中间平衡关系。知情人说,每天5点钟左右,附近县市的客运车到哈,加上早班火车到站,是“医托”最忙碌的时候。农村人对哈市街路不是很熟悉,需要问路,给这伙“医托”接近的机会。加上农村人戒备心比较差,通过搭话认识“好心人”,最后是带着感激的心情上当。医大一院保卫科李志国科长介绍,很多人由于对“医托”的热情过于相信,一直到“医托”被揭穿,还跟在“医托”的后面舍不得离开。

  在医院做护理工作的孙女士对记者说,经常能够看到“医托”在医院门口拉走病人,有时候甚至猖獗到上门诊楼里拉病人。B超室经常排队,“医托”凑过去介绍,哪个医院检查10项才120元钱,比这里实惠,大医院门槛高,咱们这些老乡哪能看得起。乘着患者犹豫的时候,连拉带拖地把病人哄走。孙女士说,有时候真想上去告诉这些农村患者,那些假装热心的人其实是骗子,但是哪管得过来呀!

  凌晨5时到8时30分,正是各大医院正常门诊的休息时间,打这个时间差,很多病人被“拖”走。李志国告诉记者,一些早晨“兴隆”的小医院,玩的都是这个“猫腻儿”。

  “哄骗诱诈”手段齐上,“医托”自述骗人“三部曲”

  李志国说,“医托”的警惕性非常高,看到保卫科的同志出现,立马蹿进小巷,逃之夭夭。为了不打草惊蛇,记者和保卫科的同志分成两路,对门诊部门前正在游说的一名“医托”进行包抄,把他带到保卫科协助调查。

  这名“医托”是个三十七八岁的中年妇女,自称姓赵,来自肇东市。“赵医托”详细向记者讲述了骗患者上钩的过程,记者写在这里,希望人们读到后能够提高警惕,保护自己。

  第一步“套近乎”:

  农村人下车后总是感觉比较茫然,四处寻觅找人问路。一般人不在意这些细节,但是在“医托”眼里,这些细节就是最好的接近借口。

  早就瞄好的“医托”很自然地出现在猎物身边。趁着对方问路的工夫,很自然地扯到患病上。“看什么病啊?胃不好是吧,咱们庄稼人现在还敢得病,看不起呀!”通过这样的语言博得对方的同感。“大姐是哪的?哎呀宾县啊,咱们是老乡。你是鸟河的,我是胜利的,我叔叔还在那住呢。”

  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一会工夫,戒心全都缴械了。

  第二步“说同病”

  “去省医院啊,我正好顺道送你到车站。”

  “胃病也不能挺啊,人家都说胃最皮实,轻易不疼,疼的话病就不轻。我妈前一段就总说烧心,这不我领着来住了半个多月的院,才出院没几天。大夫说了,发展下去就是胃癌,多吓人啊!”

  “到省医院有认识人啊?没有认识人那地方别去,一色给你开好药,咱们这家庭哪吃得起呀。”

  “哎呀对了大姐,听你说这病情跟我妈差不多,那时侯我妈就吃了×教授的几付药,现在啥事没有了。×教授就在××医院出专家门诊,要不你就看看,这事你自己决定,反正省医院开门还有两个小时呢!”

  有时候还有一个同伙埋伏在出租车里,此时演戏的“医托”叫来出租。“哎呀,车上有人,顺不顺路把我大姐送到×医院”。

  “太巧了,我就是到那看胃病的,正好,出租钱咱俩一家一半。”话说到这个份上,盛情难却,大姐只好上车,给“医托”省了一半的出租车钱,还在感激老乡,千恩万谢。

  第三步“电话联络”

  大姐这边刚走,“老乡”拿出手机:“×大夫吗?我介绍过去一个病人,女的,四十五六岁吧,胃病,家是宾县的。”

  ×医院里,“×专家”正在忙碌,大姐找到门口,已经对忙碌的专家没有什么怀疑。候到专家给自己问诊,专家好整以暇地号脉,对准备介绍病情的大姐摆手,意思是你不要说,我给你摸出来了。

  “你看看,你的病情我能不能给你说准,如果不准你就别在我这看。你有半年多的时间经常反酸水,胃里有灼热感,还伴有胃痛……”

  你看神不神!面对神医,大姐哪还有疑虑,赶紧抓药,嘴里还在嘀咕:真是好人有好报,今天出来碰上的都是好心人。

  专家分析“医托”猖獗原因,治理期待有法可依

  专家们认为,“医托”之所以成了久治不愈的“牛皮癣”,与下面三种情况有关。

  首先,相对农民的收入来讲,医疗费属于高额支出。很大一部分农村患者,不是到了实在挺不下去,很少到正规医院就诊。而这个时候,他们是怀着一种恐慌到医院的。半路上碰见“医托”,“医托”的谈话很能迎合农村患者那种无奈的心理,听说有便宜的名医灵药包治自己的病,很容易放松警惕。而事实上,所谓的“包治”很多时候是骗人。

  李志国科长介绍了这样一件事。有一位妇科病患者被“医托”带到一家小医院,诊断后“名医”告诉她,5000元可以包治。并且告诉她,这个病到大医院没有1.5万不用想治好。这个患者到亲属家借钱,她的亲属恰好认识李志国,把她领到了医大一院。在妇科门诊,医生检查了她的病情,给开了不到200元钱的两盒洗液。这个患者开始将信将疑,她最终相信治病不需要5000元钱时,在诊室里就哭出了声。

  专家认为,妖魔化大医院的医疗价格,本身就是一些不负责任的小医院的恶意竞争,恰好成了“医托”最好的说词。

  其次,一些暗中承包的诊室靠高价广告开路,雇佣“医托”拉人,而面对这种恶意竞争,缺少必要的处罚手段。

  医大一院保卫科曾经多次跟踪过“医托”,等到受骗人开出一大包药物时,当场告诉他你上了“医托”的当了,有的人表示感谢,在保卫科人员出示证件后,开药医院也不反驳,马上答应把药退掉,但是否认与“医托”有任何联系。还有的患者认为这些人是多管闲事,自己并没有上当。对于这种情况,他们只能表示无奈。对雇佣“医托”医院难以处罚的原因大致有两个,第一,由于雇佣“医托”的医院也有行医资格,加之拒绝承认与“医托”有关,所以难以处罚。第二,认定诈骗的必要条件是必须由药监部门认定,雇佣“医托”医院出售的是假药,但是由谁提供相关材料和取样,同为医疗机构的大医院也比较茫然。

  专家认为,即使这些医院出售的不是假药,但雇佣“医托”的行为,至少已经形成了恶意竞争,扰乱了医疗市场正常的经营秩序,需要有关部门给予坚决打击。

  再次,对“医托”处罚缺少法律依据,在“医托”面前,大医院保卫科是没有牙齿和爪子的猫,只能把老鼠撵走拉倒,老鼠不愿意逃走,猫们竟然也无计可施。

  李志国说,曾经多次人赃俱获地把“医托”送到派出所,派出所也无可奈何。如果指控诈骗,必须有对药品检验的结果,证实“医托”介绍出去的药品是假药。而即使药品送去检验也需要周期,派出所没有权力羁押“医托”时间过长,所以只能批评教育。这些“托儿”前脚出了派出所,后脚马上到了各大医院门前。

  医疗是人命关天的大事,希望有关部门能够重视起来,像打击春运期间的票贩子一样,对“医托”进行严厉打击。在打击“医托”的同时,规范医疗市场,彻底铲除“医托”存在的土壤。

  “医托”(左边的女人)又发现了目标。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