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东大圩往事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07日12:13 合肥报业网--江淮晨报

  合肥晚报现在人们称董铺水库为合肥“大水缸”,岂不知今天稻谷飘香葡萄累累的东大圩,百年前有“合肥米缸”之称。

  从三大联圩说起

  合肥城隍庙(一说为隍城庙)碑刻记:“东大圩是乾隆十五年(1751)六月六日,由
三个圩联成一个大圩,定是日为‘圩日’”。东大圩保留农历六月六日“祭圩”的民俗。嘉庆《合肥县志》载:这三个圩是“上大圩、中大圩、下大圩”。解放后称:东大圩堤长24公里,耕地21861亩,总人口13680人、3391户。现为一乡一圩,一乡指包河区大圩乡。圩令大似军令联圩后隍城庙中心地段,为大圩议事处,东大圩设圩总,有严格的圩规和圩令,圩令大似军令。设“鸡毛信”,接力奔跑传递信息,火烧鸡毛尖表示“十万火急”,遇有救圩险情,擂鼓、烟火为号,全圩劳力奔跑集中护圩。如有人违反圩令或延误而造成破圩者,圩总可以指令将此人抛入决口堵口(即处死)。此种圩令一直延续到1949年止,1950年东大圩成立水利委员会,用新办法替代旧的圩令。

  合肥“粮仓”美誉

  抗日战争初期,东大圩周边的姚埠圩、晓星集有人来笔者家乡永安集开店铺,这些“圩上人”谈论:当年合肥城“西门进草(燃料),东门进宝(粮为宝中之宝)”,东大圩是合肥“米缸”等。笔者早有所闻,近年《合肥市水利志》著文称:东大圩是“合肥粮仓”。当然不能离开时空,不能以今天合肥市区面积与人口而论。据一位史志工作人员说:1949年合肥解放成立军管会时,合肥城区为五六万人,百年前又是什么数字?以东大圩拥有2万多亩肥沃良田,喻作“合肥米缸”,虽有夸张,也非无稽之谈。

  百年一遇大水

  1954年百年一遇大水,斯时东大圩属肥西县城南区所辖,县委副书记黄其本率近百人的防汛工作队进驻东大圩。黄其本坐镇东大圩大门——大张圩。在巢湖高水位态势下,不分日夜在圩堤上抗御风浪的袭击,其他工作队分兵把守圩堤。笔者等三人把守在黄港乡余墩一段,组织群众打反水坝,抢救濒临告破的圩堤。这年仅7月份降雨677毫米,7月10日晚特大暴雨,一小时降雨90毫米,一合肥北门大桥水位超过1931年大水。合肥东大街(今淮河路)水齐腰深。7月11日晨东大圩新河集、齐云、新民三村段决堤,内河磨滩段漫堤百余丈,势如瀑布。东大圩破圩后动员灾民转移去岗区开荒补种生产自救,政府给灾民救济钱、粮等。笔者随工作队撤出时,以一只腰盆浮在东大圩十里宽阔的水面上,大风浪一阵接一阵,拼搏两小时,几乎葬身鱼腹。·苏有传·(来源:合肥晚报)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