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今日关键词  城市准入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10日11:13 京华时报

  背景北京求治人口膨胀问题

  近年来,北京城市快速发展,人口随之高速膨胀。如何看待北京越来越突出的人口问题?未来5年,北京应该敞开大门发展,还是对进京户籍实行严格限制?随着首场北京市“十一五”规划市民建言会的召开,北京的人口问题成为市民热议话题。

  直评讨论北京人口问题应听全国发言

  如何面对人口问题对未来发展的制约,应对人口膨胀给资源环境的压力,这确实是摆在北京市政府面前的一道难题。按照过去的思维方式,这只是需要政府研究的课题,如果还要讲一点时新的民主决策,那顶多再听听专家的意见。现在,北京市“十一五”规划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等单位问计于民,不能不说是民主执政的一个突破。

  我以为,北京市征询应对人口问题的决策,还可以把民主之门开得更大一点,可以把范围扩大到北京市以外乃至于全国。从理论上说,北京是中国的首都,不仅是北京人的北京。北京市人口高速膨胀,本来就不仅是北京人口的自然增长,而且是外来人口增加造成的,因此应该研究外来人口的情况,听听他们的反映。而从经济的角度看,北京市的建设也事关全国人民。我虽然拿不出整个北京市建设的资金来源账,但我坚信北京市的建设一定用了全国人民缴的税。

  我希望在全国范围内讨论北京市人口膨胀的思考,还因为我觉得人都是自私的。我不怀疑大多数北京人会公正地发表意见,但我也预测总会有北京人把北京当成只有他们才能世代居住的地盘,而外地人就是不该进京的。这次人口问题讨论的事实也说明,就有少数北京人提出了“对进京户籍应实行严格限制,形成严密的管理机制,对人口总量加以限制”、“针对不同行业特点,规定使用本地人员的比例,减少低素质人员进京”等涉嫌歧视的馊点子。

  北京是全国人民的。特别是事关外来人口的问题,北京制定的政策不能只让北京人满意,而要兼顾全国人民的利益。因此,决策只向北京人讲民主是不够的,还要发挥全国人民的聪明才智。

  摘编自《中国青年报》8月9日文/殷国安

  辨析别陷入为控制人口而控制人口的观念陷阱

  市民建言会上,就正确疏导北京人口压力,40位发言者比较集中的建议有5条:其一,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出京就业。其二,鼓励老人出京养老,“在北京周边地区应建立老人宜居城市”。其三,彻底清除北京五环内的“城中村”。其四,把充沛的资源配置到周边落后地区。其五,对在京务工外地人员实行市民待遇。

  此外,还有人建议提高北京生活成本,从而限制低收入外地人进京。也有人建议外地人进京买房必须缴纳建设费,要像法国巴黎一样,“外来人口获得居住权的一个重要条件就是缴纳10年赋税”。

  窃以为,这么多建议除了第四、第五条比较可行,其他基本上属于“不可行性建议”。比如第一、第二条,弄不好会陷入国家花了钱,却无人响应的境地,因为人对工作、居住地的选择,既是经济行为,也是文化行为。与其花大价钱去建设无人问津的“养老城”,还不如多想想办法完善交通等市政建设,为人口自然向城市周边扩张做准备。第三条如果落实,则不仅有可能破坏城市生态平衡,地方政府也未必拿得出那么多钱。至于买房的建设费之类,除了可能受到地产商的强烈抵制、影响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其合法性也必将受到质疑。而巴黎之所谓“外来人口”,到底指的是外国人还是巴黎以外的法国人,是值得深究的。据我所知,世界上许多发达国家都有居住10年即可享受该国各项社会保障权利的做法,并非巴黎所独有。而这只关乎权利的保障,不关乎权利的受限制,与人口控制毫不相干。

  之所以大部分建议会落入不可行的尴尬境地,我以为跟有关部门的“议题设置”有关。多年来,从管理者到普通市民,普遍堕入了一个观念的陷阱中不能自拔,认为城市发展的主要矛盾就是人口过快膨胀,于是不惜代价也要想方设法“控制人口”。

  即使人口膨胀问题是城市发展的“主要矛盾”甚至“根本矛盾”,我们也不能只看到矛盾的一个方面,还应该看到矛盾的另一个方面,即“市政建设跟不上人口增长的需求”。一味地“控制人口”,实际上是试图让人服从于市政和城市,而不是让城市和市政服务于人。这就牵涉到一个更为根本的问题:城市是为了人而存在还是人为了城市而存在?

  摘编自《中国经济时报》8月9日文/童大焕

  建议让首都人口随着资源“疏散”

  毋庸讳言,首都人口膨胀,重要原因是外来人口持续激增。求治首都人口膨胀,实际上就是怎样解决外来人口持续激增的问题。

  为什么外省人都要削尖了脑袋往首都挤?无非因为北京发展空间最大。为什么北京发展空间最大?很简单,就因为北京的资源最集中。

  我们过去提到北京,总爱自豪地说这是我们的“政治中心”“经济中心”“文化中心”“教育中心”。这当然是资源集中的好处。但平心而论,这种资源集中往往是国家政策宏观调控的结果,在一个时期有其合理性,也发挥了一定的优越性,而当社会前进到今天,这种资源的过分集中不仅有伤公平之原则,而且也暴露出了诸如人口膨胀等严重的问题。

  放眼世界,一个国家的首都天然的是政治中心,但为什么一定要倾举国之力,把它刻意建设成“文化中心”“经济中心”“教育中心”?为什么一定要把全国最好的大学、出版社,最顶级的科研机构等等都一股脑儿放在那儿?为什么往往连建一个功能最全、设施最好的公共文化场馆,首选地点也往往无一例外都是北京?到过北京的人都有一个感受,和内地相比,北京在许多方面所占有的资源已不仅仅是集中的问题,而是过剩了。

  如果我们在各大城市的资源配置上更为合理,如果把目前首都过于集中过于充沛的资源转移一些到外省城市,使其承担一些原来由首都额外负重的功能,这是否是一种缓解京城人口压力,同时又带动落后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有效思路呢?

  摘编自《中国青年报》8月9日文/黄波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爱问 iAsk.com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