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明园细说防渗工程:2003年3月出现水位危机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10日12:18 新闻晚报 | |||||||||
圆明园防渗工程经过长时间的辩论和反复的环评,从3月份到现在也算是尘埃落定,但结果很明显,长春园、绮春园和福海,往日的碧波荡漾现在只剩下三个大坑,不伦不类地摆在那里。 “现在我们只能遵照国家环保总局的批示,让我们补的地方就补,挖的地方就挖,每天都是加班加点的,到底什么时候能恢复有水的样子还是个未知数。”圆明园管理处办公室
圆明园湖底全是沙层 “我一直都没搞明白,我们铺防渗膜到底错在哪了?”随着圆明园防渗工程事件在媒体上的平静,圆明园人越发感到不对劲。 记者在圆明园现场看到,从圆明园南门进入后,长春园只剩下一个大坑,里面郁郁葱葱地疯长着野草,再往里走,绮春园的大坑里连野草都少见,原来的湖底土壤中镶嵌着碎掉的贝壳,再就是有吊车走过的痕迹。在福海,一望无际的大坑里倒是无比平整,连卡车的印子都找不到,而这三个大坑相同的地方是,一天一夜的大雨降下来,里面除了土壤有些湿润,没有存住一滴水。 “这还是铺过防渗膜的样子,没有防渗膜,水渗得更是不成样子。”藏建萍告诉记者,在对圆明园铺设防渗膜一事召开听证会时,有专家提出圆明园湖底满是可以储水的泥层,根本没有铺设防渗膜的必要,于是回来后,管理处特意在湖底进行探测,探洞打了一人深,他们并没有发现专家们说的泥层,“里面全是沙层,一滴水都存不住的沙层。” 圆明园到底需不需要防渗膜?管理处的工作人员想表达自己的看法,“整整大半年了,言论全是一边倒,没有人听过我们的说法。”藏建萍干脆坐下来,掰着手指头给记者讲。 据她讲,圆明园湖水缺乏的现象过去并不存在,“清朝兴建圆明园之所以选在这里,就是因为这里水源丰富。”藏建萍告诉记者,这里是北京少有的低洼地带,还有好几眼泉水,那时候,挖个坑,过一会再来看它,里面就积满了水。 尽管近些年北京缺水,但圆明园的水还是能“抵挡一阵子”,最有代表性的是1997年和1998年,每年只要补一次水就足够了。 渗水发生在2003年 或许是因为北京地下水位的降低,2003年3月份,圆明园内三大湖出现了水位危机,“当时很可怕,面积只剩下不到三分之一,里面鱼类成吨成吨的被干死。”藏建萍告诉记者,当时管理处还没有意识到情况有多严重,他们请来了北京市自来水公司,紧急向湖内补水,“10吨水进去了,我们竟然压根没发现水位有什么变化,还是那样快地下降。”管理处曾错认为自来水公司没有给水,“给没给水你看不出来。水表在走,水管里的水不分昼夜地流。”于是管理处便认为是水给的不够快,催促自来水公司加大了水泵的功率,这才见水涨上来点。 “湖里有水了应该就好了吧?可是只要一停止给水,这三个湖就像被拔掉塞子的浴缸,眼看着水位往下降,刚补好的水,一周内绝对见底。”藏建萍告诉记者,几个来回折腾下来,水里的生物再也支持不住了,最先消失的是湖里的鱼类,紧接着连荷花在内全军覆没,“仅当年,从1985年开园起积攒下来的水生物全部灭绝。” 2004年,管理处又满怀希望地重新往三大湖内投放了鱼苗和荷花,但这年情况比2003年还要糟糕,“一共补了三次水,3月份补一次,4月份就干了,7月份补一次,9月份干了,10月又补了一次,结果冬天湖里面只能看到点冰块。” 媒体把我们弄怕了 我们被媒体弄傻了 圆明园从上到下,对待媒体已经有了一个统一的模式,记者感觉起来有点可怕。 在东南西北四个门的门卫室,记者均在显著位置看到一张手写的通告:“近期是圆明园改建的关键时期,请所有职工一定注意好自己的态度,对于任何人的询问,要温和地解答,照实解释,要有礼貌,凡是有持记者证要采访的来访人员,一律买票进入,并事先向管理处通报,必须经过领导同意方可进入,大家一定要保持信心,度过这段艰难时期。” 在防渗工程工地,其看守程度之严令记者咋舌,大门口有人员把手,记者采访一律不得进入,无奈,记者从一无人处跳墙进入,原本以为没有人注意,但马上就看见警卫从不知什么地方追过来,前后一共三人,有跑过来的,有骑摩托车的,最后的一个警卫还牵了条狗。见到记者倒有礼貌,“对不起,现在是修建时期,任何人不得入内。”并亲自用摩托把记者带到了门口。 “实在是没有办法,前一段时间,我们实在是被媒体弄怕了。”藏建萍告诉记者。 链接 荷花照片事件 “当时媒体上广为流传两幅照片,一幅荷花茂盛,一幅荷花只有星星几点,然后就放在一起,说前面是没有铺防渗膜的,后面是铺了防渗膜的,是我们铺防渗膜把荷花都弄死了。”藏建萍对这两张照片记忆犹新。 “谁都没有置疑过这两张照片的出处,事实很可笑,前面一张是1998年的长春园荷花池,后面那张是2004年的荷花池,前面的已经长了5年,后面的是在2003年干死后我们重新种植的,两张照片的池子都没有铺过防渗膜。”作者:李宁源北京报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