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何以“35年收入换一张大学门票”?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10日15:09 东北新闻网

  8月10日《新京报》消息:2004年我国农民年平均纯收入为2936元,如果按照每名贫困大学生每年平均支出7000元计算,一个人本科4年最少花费2.8万元,相当于贫困县一个农民35年的纯收入,这还没有考虑吃饭、穿衣、医疗、养老等费用。

  背景新闻

  “大学录取通知书”成了“催债书”甚或“催命单”的社会新闻屡见不鲜,学费压力下的灰色新闻成了教育公平不能承受之痛、和谐社会不能承受之痛。农民,特别是贫困地区农民供子女上大学越来越像一场浩大而无奈的博彩:赢了,可能是一个新世界;输了,就是一辈子的穷债。在就业形势严峻、农民收入增速不高的当下,都说“知识改变命运”,农民也想改变,但,“大学入场券”高高在上的门槛前,空有改变的决心是虚妄的。何以“35年收入换一张大学门票”?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最好防线。“35年收入换一张大学门票”的背后是教育收费的“高空飞人”现状:漠视城乡、区域经济发展的现实差异、在大学贷款面窄量少等苍白的制度救济下,打着“教育的本质是一种成本递增行业”的旗号,非理性地收费。目前社会上普遍存在着一种关于教育成本的误区,认为开支和高等教育质量成正相关——这往往是学校做大成本的理论诱因。因此,我们迫切需要设计出合理的成本核算方法,把令全社会头疼的“教育乱收费”整饬进行到底,还给学生和家长收费的真正知情权;出台类似于个人收入所得税的累进税率般的可操作性“层次收费”办法,消弭收费起点上“一线”公平背后的不公正。

  其次,在政府十分注重教育公平的时候,必须要为“人们接受教育的差距对应着经济收入的差距”的现象理性求解。在我们反思“医疗体制改革”的阶段性失败后,我们可否有勇气反思曾经甚嚣尘上的“教育产业化”、“教育市场化”之说——请注意,它不仅仅是一种说法,勿庸讳言的是,在某些地方这就是教育的现实。于此,理清教育的本质属性怕是最最关键的。高等教育,也是具有公共产品属性的范畴,这在世界很多国家都是其发展的最后归位。那么,大学教育在普遍性纳税人提供的财政贴补的当下,就不是一种“等价交换”关系或者“公共资源的恩赐”,而是理应体现作为纳税人之一的农民利益诉求的领域。“35年收入换一张大学门票”,这是无情掠夺还是温情关照呢?

  按照国际上通行的高校学费标准,学费占人均GDP的比一般在20%左右。我国目前人均GDP约7517元人民币,6000元的学费(含住宿费)就已占人均GDP的79.82%,远远高于国际平均水平。高校的高收费,彰显了投入不足成本过高的危象、暗含着地方截流管理不善等问题,在教育供给垄断和教育供给等级化的现状下,不从根本着手、寻求体制解决,那么“35年收入换一张大学门票”的怪现象就会绵绵无绝期。

  (本栏目所有文章均为本网特约评论员撰写,如有转载,请注明出处。欢迎投稿,一经采用,按稿计酬。请勿一稿多投。投稿信箱 )(邓海建)[编辑: 贺晓燕](来源:东北新闻网)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爱问 iAsk.com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