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十百千万”在基层:教农民签合同做农业大户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11日15:45 金羊网-羊城晚报

  省委组织部羊城晚报联合报道:在阳东县北惯镇最贫困的彭村,驻村干部带来更多的是思维方式的转变

  本报记者黄丽娜赵仲炜甫见穿着短裤、拖鞋,坐在村民田头窝棚里喝粥的郑培基,很难想到他会是省委办公厅的科长。今年1月,作为广东省委“十百千万”下基层的驻村干部,他从省委办公厅“扎”进了阳东县北惯镇最贫困的彭村。“一个皮光肉滑、白白净净的省里
干部,现在像个种地的了。”村民周光权笑着说。

  干部变身农业专家

  此时,驻村工作组的组长张秀中,正在村里等着广州的种植专家,到田里做种植韭菜花前的最后一次调研。“这种韭菜花,种下去有5-10年的生产期,天天可以收获,而且牛羊不吃、少虫害。按合同,每斤一元钱收购价,一亩就是7000—10000元,而成本顶多2500元,纯利润能有5000元。村里的种养大户,一个人种上50—80亩,5年后,脱贫致富不成问题。”说起韭菜花、说起未来的彭村,这位省委办公厅综合处的副处长十足一位农业专家的样子。在彭村人眼中,8月是个好季节,因为1000多亩培育好的韭菜花种苗将陆续下种,他们美好的未来也将随之展开。村民林进筹说:“彭村穷,曾是东风吹不到的地方。但自从来了驻村干部,明年我们不会再是贫困的彭村。”

  两月修通荒废水渠

  一切看来是那么美好而和谐,一切也都饱含了驻村工作组大半年的汗水和付出。虽然是个山村,但彭村并不小,10平方公里的地盘辖有24条自然村。刚进彭村,张秀中、郑培基就自掏腰包,一人买了一辆自行车;短短几天,他们就骑车跑遍了这24个村。通过走村串户,他们发现水利资源十分丰富的彭村,因水利设施荒废导致严重缺水,去年有三分之二的庄稼旱死。于是趁着雨季未到,张秀中开始打报告,申请对修筑水利设施的补助,筹措资金;郑培基则用了两天,徒步山涧野丛寻找水源。为了节约成本,每袋水泥、每块砖的价格他们都亲自比较。两个月后,彭村的水渠通了。“一心为民、真抓实干的干部来了。”村民项富告诉记者。

  引导农户新法致富

  春节前,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张德江来到彭村,要求驻村工作组解决影响村经济发展的突出问题。随后的3、4月份,省委常委、组织部长胡泽君和省委常委、秘书长肖志恒也分别来到彭村,要求村“两委”和驻村工作组选准发展项目,引导村民劳动致富。“彭村三分沙七分土,又是农耕为主,只有农业产业化才是彭村发展的道路。”张秀中按着这种思路寻觅着致富良机。一次偶然机会,他获悉一家公司要大规模种植出口韭菜花的消息。张秀中马上行动,与这家公司谈好后,开始动员彭村人接受这种“公司+基地+农户”的农业产业化新思路。驻村工作组上门帮农户算账,租车带60多名村民到广州的种植基地参观,一点一点改变着彭村人的想法。现在,村里有了11个种植韭菜花的大户,种植面积达800多亩。“等来年这些大户成功了,肯定会带动更多的人。”张秀中信心十足。现在,在驻村工作组的协助下,村民每人一票选出了新村两委;前几天,还成立了自己的“种养协会”,建立了彭村致富的长效机制。说起“十百千万”驻村干部,78岁的村民老党员周光权拉着记者的手激动地说:“广东省委是一心为民的好省委!省委办公厅的驻村干部是彭村人的贴心人!”(晓航/编制)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爱问 iAsk.com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