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何为拆迁、征地背后的“公共利益”需立法者探究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12日21:02 新华网

  新华网北京8月12日电(记者杨维汉)“拆迁”“征地”这些词语对于老百姓来说,已经耳熟能详。但被拆迁征地人的利益如何补偿,引起了物权法草案立法者的高度关注。草案贯彻2003年修改宪法的“以人为本”原则,制定了补偿的相应条款。可如果拆迁、征地的理由是“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那么“公共利益”到底是啥?需要立法者仔细探究。

  生活案例

  国土资源部公布的全国首批严重土地违法案件显示:2003年3月,为建设杨凌渭河大桥与周至县贯通的引线道路,陕西省周至县县长主持召开县长办公会,在土地未申报农地转用和征用的情况下,决定对道路建设用地范围内的农民房屋、农作物等地上附着物进行拆迁清理。

  周至县副县长参加了会议并组织了实施。拆迁村民住宅76户,清理土地511.2亩,其中耕地309.2亩。周至县政府未经依法批准占用土地,政府有关领导对非法占地行为负直接责任,并受到相应处理。

  草案摘录

  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依照法律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可以征收、征用单位、个人的不动产或者动产,但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给予补偿;没有国家规定的,应当给予合理补偿。

  国家保护私人的所有权。禁止以拆迁、征收等名义非法改变私人财产的权属关系。

  拆迁、征收私人的不动产,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给予补偿;没有国家规定的,应当给予合理补偿,并保证被拆迁人、被征收人得到妥善安置。

  记者点评

  拆迁、征地直接涉及到公民权益,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许多群众认为,目前草案关于征收、征用的规定贯彻了宪法精神,与民法通则相比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

  也有人说,草案没有明确界定“公共利益”“合理补偿”“妥善安置”的含义,有的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也认为写得“太简单了”。

  政府机关动用公共权力进行拆迁、征地,在实践中容易被滥用,损害权利人的合法权益。有人建议,应明确“公共利益”“妥善安置”等含义,增加有关规定,以保证被征收、征用人得到安置的条件不低于安置前,同时明确政府在拆迁中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

  法律专家认为对“公共利益”要严格限定,只能局限在公用性的、涉及公众重大利益的、与公众利益直接相关的事务,应当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比如,道路建设、公共设施建设等。

  市场经济发展后,公共利益是多元化的,不同的利益者会从各自的利益角度出发。因此,“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不应成为“大口袋”。什么是公共利益,谁来界定公共利益的范围,通过何种公开透明的程序进行界定,政府机关行使征地、拆迁的公权力界限在哪里,都是摆在立法者面前的“考题”。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爱问 iAsk.com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