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埋名63载的“双枪女”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13日00:47 安徽在线-新安晚报

  在抗日战争中,涌现出很多英雄,但更多的是那些默默无闻的无名英雄。今年83岁的赵云生老人就是这样一位默默无闻的老英雄,甚至直到现在她还在用着化名。63年了,她的真名渐渐地被这个世界忘却。

  赵云生老人的原名叫凌泉,是安庆怀宁人。1938年2月,年仅16岁她就“革命”了,先后担任过交通员、指导员、乡长、政委等职务,除了抗日战争,还参加过解放济南、南京、
上海的战役以及著名的淮海战役和大军渡江战役。

  近日,在合肥桐城路附近的一个旧平房里,记者见到赵云生老人。虽然已经83岁,但老人依旧十分健谈,烽火岁月中的往事,在她口中娓娓道来。双枪击毙四鬼子

  1938年低,在嘉山(现明光市)境内的一次战役中,当时作为自来桥区委干部时,赵云生就已经配上了双枪。她说,她的双枪是从鬼子那里缴获来的,两只枪并不一样,一支是驳壳手枪,一支则是比手枪要大,比步枪要小的“马拐子”枪。尽管她当时只有十几岁,但时间长了附近的群众和同事们都笑称她是“双枪女”。

  1940年9月4日,日寇调集苏浙皖三省的伪军一万七千余人,并调24架飞机配合,分七路向当时的淮南路东、路西根据地发起进攻。其中一路日寇、伪军约两千多人,从来安县城向嘉山自来桥进犯,与我军的主力(淮南路东联防独三团)交火。结果鬼子伤亡惨重,被打死打伤130多人。当时,赵云生率领区委干部在嘉山苗韩郢一带负责地下交通线和群众的安全。当天下午,正在观察情况的赵云生突然发现几个鬼子向村里摸来,她立即和民兵在村民家里埋伏下来,等到鬼子靠近后,她举起双枪,左右开火,四名鬼子被当场击毙,另一名鬼子乖乖缴械投降。汪道涵救了她一命

  嘉山、来安等地沦陷后,我军在此展开了艰苦的抗日斗争。1939年5月,汪道涵领导的战地服务团在盱眙、来安、嘉山之间活动。在此工作的赵云生在自来桥与汪道涵见面,并在一起工作了将近三年时间。

  直到现在,赵云生也不能忘记与汪道涵在嘉山的日子,是汪道涵将她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面对这段记忆,赵云生老人两眼泪花闪烁。

  1941年夏天,赵云生突然患上伤寒病,高烧不退。在那样的岁月,这种病基本是绝症。令赵云生意外的是,当时已经是嘉山抗日民主政府县长的汪道涵十分牵挂她的病情,每天都要来看她,为她寻医找药。当汪道涵得知西瓜可以减轻伤寒病症的消息后,立即命令人找西瓜。由于当时嘉山境内没有西瓜,他又让警卫员化装后到几十公里外的日军控制区域寻瓜。在费尽周折之后,汪道涵的警卫员冒着生命危险弄来两个西瓜。这两个西瓜果然救了赵云生的命。她在吃了西瓜之后,高烧退了下去,加上汪道涵等人的照顾,赵云生很快康复。

  赵云生因此对汪道涵非常感激,工作也更加卖力。一直到现在,她还保持着与汪道涵的来往。罗炳辉带走“小土匪”

  那时候,赵云生有一些“不雅”的外号,如“假小子”、“小土匪”等,但性格开朗的赵云生并不计较。

  大家之所以称赵云生为“小土匪”,主要是因为她工作和打仗的作风。遇到一件事情,只要有人说女孩子不能去,她肯定争着去。每次打战,她提着双抢,比男同志冲得还要快。对待鬼子她绝不会“心慈手软”,而是浑身充满着“匪气”。正是赵云生身上的这种“匪气”,吸引了当时新四军五支队司令员罗炳辉的注意。

  当时的自来桥位于盱眙、来安、嘉山交汇点,即我军、日寇和国民党三方管辖的交汇点,各种组织活动十分活跃,战略地位极其重要。

  自来桥是驻守在盱眙新四军二师和驻守在无为新四军七师联络的交通要道。新四军二师的战备物资运送到七师,七师的干部人才充实到二师,全部经过这里。罗炳辉首长经常从二师到七师,从七师到二师,也必须经过这里。如何保护战备物资运输和首长的安全,赵云生作为自来桥地下交通线的指导员,责任十分重大。

  罗炳辉每次经过自来桥的时候,遇到赵云生的时候都会多看几眼,甚至有一次还摸摸赵云生的头,纳闷地说:“这个小鬼是男孩还是女孩?”直到有一次,罗炳辉在嘉山县政府见到汪道涵时,再也沉不住气,向汪道涵打听赵云生是男孩还是女孩,“看着脸面像个女孩,看着动作一定是男孩!”当罗炳辉得知赵云生是女孩,并有“小土匪”的绰号后,哈哈大笑。

  1942年夏的一天,罗炳辉从二师到七师经过自来桥碰见赵云生时,摸着赵云生的头说,“小土匪,跟我走,到七师去怎样?”赵云生立即爽朗地说,“好啊!”没有想到,很快赵云生真的被组织安排到了七师。

  赵云生的“小土匪”绰号,一直到解放以后,安徽省的曾任领导胡坦、张 帆见面后还这样称呼她。组织安排她改了名

  1942年,赵云生被组织安排到铜陵顺安一带当乡长,组织发动群众抗日。在铜陵一带当乡长,“名气大了”,与她的老家距离也近了。由于自己外出多年,加上家里还有很多亲人,赵云生曾经萌生了回家看看的想法,但结果为了家人的安全,她还是放弃了这个念头。因为当时的无为处于日寇和国民党的双重控制区域,如果知道自己在新四军工作,家人将性命难保。事实上,赵云生的考虑完全是正确的。后来有一天,七师的政委找到赵云生谈话,希望她改名。政委告诉她,她工作的地点距离家很近,如果敌人知道后果不堪设想。赵云生服从了组织的决定,在组织的安排下,将自己的姓名由原名“凌泉”改成赵云生,她的组织档案也被变更,就是“赵云生”这个名字也是政委安排的。

  从那以后,“赵云生”这个名字一直被沿用至今,用了近20年的真名“凌泉”,永远成为回忆。 本报星级记者 安雨 文/图

  作者:吴芳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爱问 iAsk.com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