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走在时代前列的高素质产业工人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14日09:32 天津日报

  ———记市劳模、天津钢管有限责任公司高级技师李刚李玉峰

  李刚,天津钢管有限责任公司管加工厂电仪点检维修作业区作业长,负责电气设备维护工作。先后荣获市“九五”、“十五”立功奖章、市级优秀共产党员、市级劳动模范、全国第七届中华技能大奖等荣誉称号。

  借脑充电向洋设备挑战

  天津钢管有限责任公司石油套管加工成品厂被誉为冶金行业的绣花针。设备由美国、意大利、德国和比利时引进,精度很高。如何驾驭一流的洋设备,使其最大限度地发挥潜能,是设备维护人员面临的新课题。

  1990年,毕业于天津机电工业学校电气自动化专业的李刚走进了管加工厂。置身于现代化的车间,望着先进的设备,翻阅着复杂的工艺介绍,他增强了信心,迟早有一天,会把这些设备玩于股掌之间。于是,学习尖端的电气专业技术知识,做一名高素质的产业工人成了他追求的目标。自学,所有的业余时间都被他排得满满的,先后研读了多种计算机编程语言,报考了电气自动化专业大专班,学习并掌握了前沿的电气专业技术知识;向外国专家学,当时,设备安装调试,他靠不上前。晚上,别人都走了,他的机会就来了,外国专家工作到几点,他就跟到几点,形影不离,脏活儿、累活儿抢着干,勤学好问,口不离问题,手不离笔记。下班后,无论多晚都把一天中学到的东西进行整理、归纳,作为知识积累。几年来,他读遍了管加工厂所有设备的电气控制资料,整理出各种读书笔记20多本、20余万字。

  企业投产后,作为一名跟班设备点检员,为把学到的知识应用于生产,他不分分内分外,哪里设备有问题,就到哪里去,找出处理和预防的办法,总结出指导性处理方法。十几年来,他共整理出故障处理方法1万余条,并编制成册,提供给其他电气维护人员使用。如今,李刚了解了设备的性能,掌握了设备运行规律,实现了娴熟地驾驭世界一流设备的愿望。

  再先进设备不改进也会落后

  “大无缝”的设备属于上世纪80年代末的技术水平,十几年过去了,再先进的设备如不进行技术改造,也会落后。从处理第一起设备故障开始,他就树立了这种意识,对故障不能简单地处理完事,而要从设备改造入手,优化设备功能。1997年,三条套管线测长、称重系统的传感器频繁损坏,而备件又不能及时供货,严重影响了生产。经过多次解剖分析,他终于找出硬件设计方面存在问题,选用了其他类型元件替代,保证了生产顺利进行,每年可为公司节约6000美元。

  他深知,对于一个现代化的冶金制造企业,设备的好坏意味着什么,没有世界一流的技术设备,不可能生产出世界一流的石油套管,更不可能与世界强手较量,参与世界杯的角逐。1999年下半年,公司承接了一批需要光管双头打印的出口合同,由于原设计3条生产线都是一头打印,这要求企业必须对相关设备进行改造。接到任务后,他和有关同志死盯现场,确定解决问题的关键是对plc进行重新编程后,他从计算机与plc之间的输入、输出信号着手,逐一查阅电气图纸,分析测量点与各工位的数据传递。经过20多个日日夜夜的努力,一举获得成功,投入费用仅为2000元,为公司节约资金20万元。同时,使公司拥有了这一国内绝无仅有的技术。

  十几年来,像这样的设备技术改造项目达100余项。他说,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外国的设备同样面临着新技术、新工艺的不断刷新与挑战,作为一名设备点检维护人员,不仅要保证设备少出故障或不出故障,还要在改造设备、优化设备功能上下功夫,保持设备的先进性。

  全天候工作是我的天职

  李刚毕业后,住在单身宿舍里,无论刮风下雨,还是数九寒冬,只要设备有问题,他都随叫随到,转天照样上班。可时间一长,特别是有时一个晚上要连续处理两三次故障,身体就有些吃不消了。公司领导十分关心他,让他在工余时间休息,注意身体。可他对领导说,一天到晚呆在现场的不止我一个人,很多人付出的比我还要多,我休息,设备等不起,生产等不起,全天候工作是我的天职。

  作为作业长,他常想,一个人的能力和精力再大,也是有限的,光我一个人行是不够的,还要使大家都行。于是,他不仅注重自身技能的提高,还长期致力于作业区员工整体素质的提高。经常主动提出举办培训班,义务为职工授课达百余次,带出了一支既团结协作、又勇于创新的电气维护队伍。

  他的同学朋友不止一次对他说:“凭你的本事和敬业精神,换个地方,工资可能不止现在的十倍,房子、车子不成问题。”但是,他没有动心,甚至住厂生活区的同事们为了孩子,纷纷到市内买房,他仍旧留在生活区,为的是一旦设备出现故障,能在最短的时间赶到现场。谈及此,他说,没有“大无缝”的培养,没有“大无缝”这么先进的设备,我不可能有现在的技术水平。在这里,我能真心地体会到“主人翁”的地位,我要用有限的生命为“大无缝”的跨越发展尽职尽责。

  本报记者李玉峰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打印】【关闭
爱问 iAsk.com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