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我国高效节能灯“墙内开花墙外香”现象引人关注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15日09:01 桂龙新闻网

  节电80%的高效照明产品缘何遇冷--我国节能灯“墙内开花墙外香”现象引人关注

  作为新型照明产品的节能灯,与同样亮度的白炽灯相比可以节电80%,据专家计算,如果在全国范围内推广使用12亿只节能灯,其节电效果相当于新建一个三峡电站。然而

  由于行业市场混乱、缺乏扶持政策、宣传不够等原因,这一高效照明产品在国际市场
大受欢迎,但在国内却反应冷淡,无法发挥其巨大的节能作用。

  推广使用12亿只节能灯相当于新建一个三峡电站

  节能灯与白炽灯相比具有高亮度、低耗能、光效稳定等优点。据专家测算,如果以功率为11W的高品质节能灯代替60W白炽灯,不仅减少耗电80%,亮度还能提高20%-30%。以每天使用4小时、推广使用12亿只计算,一年可节电858.48亿度,而三峡电站年发电量也只有850亿度左右。

  国内一些大型用电企业在使用了节能灯后取得了很好的节能效果。今年3月,昆明钢铁集团公司将13000多只白炽灯换成节能灯,照明功率由整改前的1032千瓦下降到235千瓦,综合节电率在70%以上,年节电110万度。

  节能灯节电不仅能减少电力负荷,缓解我国电力紧张状况,而且还有巨大的环保效益。每节约1亿度电就意味着节约4.04万吨标准煤,减少排放二氧化碳10.64万吨、二氧化硫0.09万吨。

  据悉,美国、法国、荷兰、英国、意大利等国从上世纪90年代起,纷纷制订出相关的扶持政策,用于推广节能灯等节能产品。仅美国环保局从1991年开始实施绿色照明计划以来,就投资了10多亿美元用于推广高效照明产品。

  三大因素致使节能灯“墙内开花墙外香”

  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节能灯产业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不仅掌握了相关的核心技术,产量也跃居世界第一。国家发展改革委提供的数据显示,2003年中国电光源产量约80亿只,其中节能灯的产量为10.5亿只,占全球产量的70%以上。

  但值得注意的是,我国生产的节能灯主要是用于出口,国内的使用量严重偏低。以2003年为例,当年我国生产的节能灯为10.5亿只,但节能灯在国内的销售量只有3.56亿只,白炽灯的使用量却高达30亿只。

  专门负责推广节能灯等高效照明产品的中国绿色照明工程促进项目办公室副主任刘虹说,推广节能灯的一个主要障碍就是目前行业市场不规范,运行混乱。一些小作坊制造的节能灯光效低、寿命短和光衰快,但依然能进入市场,这严重损害了消费者的信心,因此节能灯被戏称为“淘气灯”,或者说成是“节电不节钱”。今年2月,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对上海、广东两地的节能灯商品进行检测,结果抽样合格率仅为39%。

  广东雪莱特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柴国生说,行业市场的混乱导致规范的节能灯生产厂家不敢将主要精力放在国内,去年他们公司70%的产品都出口了。事实上,厂家倚重出口加剧了假冒伪劣产品的泛滥,使消费者对节能灯的信心更难建立起来,恶性循环,出现了节能灯产品“墙内开花墙外香”的局面。

  另外,扶持政策不完善也是节能灯在国内遇冷的原因。刘虹说,目前虽然不少地方出台了一些利用公共财政或节能专项资金鼓励节能灯推广的资金补贴措施,但我国还缺少全国性的鼓励高效照明产品生产、使用的财政、税收优惠政策,推广节能灯产品也缺乏有效的投融资渠道和激励机制。

  政府应该成为推广使用节能灯的中坚力量

  刘虹、柴国生等专家都认为,我国推广使用节能灯的空间很大。统计显示,目前我国的照明用电约占社会总用电量的12%,白炽灯的使用量为30亿只,在全国推广使用12亿只节能灯是可能的。

  柴国生说,节能灯推广完全靠企业和市场是不行的,各级政府应该成为中坚力量,只有政府出力才能在全社会形成声势。在提倡节能的今天,政府更应该将节能灯这张“节能王牌”用起来。北京市政府从去年开始计划用3年时间,通过采取大宗采购的方式,在政府机关、大型公共建筑、大型公用设施、部分大中型企业及道路推广使用100万只节能灯,这将节约大量用电,并形成良好的社会示范效应。这一经验值得各地政府部门借鉴。

  柴国生说,美国等发达国家对购买节能产品都会进行补贴,在美国市场,消费者每买1只“得邦”牌节能灯(浙江出口产品),便能得到美国能源部3美元的补贴。借鉴这一经验,国家有关部门也应该出台相关的优惠政策,同时做好老百姓的宣传,让使用节能灯的观念深入人心,从而充分挖掘我国照明领域的节电潜力。

  来源:

  新华网 选稿:梁凯昌 作者:彭勇、李志勇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爱问 iAsk.com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