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谢鉴衡院士:我这个人有点古板(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15日09:23 汉网
  记者瞿凌云
谢鉴衡院士:我这个人有点古板(图)
如果不是武汉大学水电学院党政办公室副主任张申泽以及谢鉴衡院士的得意弟子、国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李义天教授的大力引荐,要采访到谢鉴衡院士是困难的。

  今年80岁的谢鉴衡在家抱病多时。见到这位老先生时,他的身体和精神状况都不是很好。采访的另一个难度是,这位中国著名的河流与泥沙研究专家为人非常低调,做事极为严谨,还有点小固执。他不愿意做的事情,你很难说动他。

  谢鉴衡曾有一位在职研究生,临近毕业,硕士论文做得不太令人满意,谢鉴衡与他讨论了几次,直到毕业,谢鉴衡对论文还是有意见,随即要求这位学生延长两个月再毕业。

  该学生后来找到谢鉴衡的夫人罗老师,当着师母的面哭鼻子,说想回单位工作,准备不读了。“那怎么行,你还得把论文弄好再说。”直到这位学生把论文做得合格,谢鉴衡这才准许其毕业。

  在办公室或者一线工地上,谢鉴衡总是话不多,闲话更少,一般不跟身边的人聊天。不了解谢鉴衡的人,有点怕他;而了解他的人,还是怕他。因为一谈到专业问题,如果出了什么纰漏,谢鉴衡总是会跟你一点一滴地指出来,绝不含糊其词。

  谢鉴衡自己说,“我这个人是有点古板。”

  李义天做学生时,在博士论文中对书本上的挟沙力公式提出了自己的修改意见,谢鉴衡对此则持不同看法。为这个问题,师徒二人前前后后讨论了十多次,有一次两人甚至用了整天的时间来讨论。那时,谢鉴衡还担任着武汉水利电力学院的副院长,时间特别紧,而他们讨论的这个问题却只是李义天论文中的一个小问题,但谢鉴衡仍不轻易放过。

  在学术和业务问题上锱铢必较的谢鉴衡,在河流与泥沙研究领域,最终成为蜚声全国的权威。

  上世纪50年代,谢鉴衡在苏联取得副博士学位回国后,就埋头黄河的治理研究。从黄河孟津小浪底到河口(入海口)800多公里路途,谢鉴衡带领同事、学生5次实地考察,每次长达月余。正是通过这种一步一步的实干,谢鉴衡获得了大量第一手资料,并最终提出控制黄河下游河床抬升的远期和近期设想,对我国黄河下游的水害治理有着重要指导意义。

  后来,谢鉴衡又把研究重心转向长江。在主持葛洲坝坝区泥沙模型试验研究工作中,他卓有成效地解决了船闸的回流淤积等重大技术问题。作为国家科委长江三峡泥沙专家组副组长,谢鉴衡还组织协调三峡工程泥沙问题的技术攻关,为三峡工程的宏观决策提供了重要科学依据。

  谢鉴衡当上副院长那会儿,高年级的研究生知道谢鉴衡的脾气,因此一个祝贺电话也没打。唯有一位低年级的学生为此打来一个电话。谢鉴衡把他训了一通后说:“还有事没有,没事就挂了。”

  当了两年副院长后,还没满届,谢鉴衡就申请辞掉了这一职务。“做不做官,我不是特别感兴趣,到60岁了,也应该退下来让年轻人发挥聪明才智。”

  人物简介

  谢鉴衡,河流与泥沙研究专家,1925年生,湖北洪湖人,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曾任武汉水利电力学院副院长,现为武汉大学教授。

  他在河流泥沙运动力学、河床演变学、河流模拟等理论研究上卓有建树,并为解决我国诸多水电工程的泥沙问题作出了重要贡献。

  曾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等多个奖项,主编和著述有《河流泥沙工程学》(获全国高校水利电力类优秀教材一等奖)、《河流模拟》、《中国泥沙研究》(英文版)等教科书及专著9种,发表论文60余篇。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爱问 iAsk.com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