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在历史的星空下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15日10:01 河北日报

  --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献给英雄的燕赵儿女

  一

  我们一直关注现实,却从未远离历史。在历史的星空下,有一种力量激励着我们的行程。

  六十年,一个甲子。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经历了一个轮回。今天,我们把目光聚焦在这场宏大叙事的一个缩影———河北军民英勇抗战的慷慨悲歌。

  一个民族所承载的悲欢,具体到她每一个儿女身上,会愈发刻骨铭心;一个国家所历经的荣辱,在她每一寸土地上,都能找到斑驳的印痕。

  河北这一方英雄的土地,究竟见证了多少豪迈的壮举?燕赵几千万英雄的儿女,如何放大着一个民族的性格与命运?而这些淬火的记忆,又将弥散出怎样的历史智慧供后人回味?

  我们分兵几路,走在燕赵大地上,追寻一段有伤痛也有豪情的岁月,表达一种对历史也对英雄的敬意。

  二

  山河劫,未能忘。

  在塞外名城张家口,我们伫立于大镜门前,“大好河山”四个大字不断撞击着心扉。

  我们迟迟不愿揭开历史的封盖,因为沉重的苦难就嵌在记忆的第一层。然而,我们又无法犹豫与踯躅。苦难见证性格也砥砺性格,中国北方的雄浑与悲壮,谁能说与她历尽的沧桑无关?

  所有壮阔的史诗都从苦难起行,这片土地也曾经悲伤。国难当头,处于华北前哨的燕赵大地首当其冲。侵略者的铁蹄所至,家园化为瓦砾,哀声遍于四野,断门绝烟者不计其数。

  踏访长城沿线千里无人区,我们再现了那“悲壮的特写镜头”:“南有南京大屠杀,北有千里无人区”,6年的苦难,35万群众惨死,140多万人的噩梦……长城沿线的灾难,令世人惊骇。

  静立于阜平平阳惨案千人墓前,我们默念那泣血的文字:“破孕妇之腹,餐生人之肉”,“丈夫闻之寒心下泪,英雄见者瞪目流血”。

  翻开冀中根据地的史料,我们为这样的记录所震撼:干部群众死亡23.2万人;抓走民夫2.18亿人次;粮食损失39亿公斤;房屋损失4.8万间……

  岁月可以让人变老,却不会令历史失真。见证了日军暴行的耄耋老人们,忆起当时惨状,仍撕心裂肺,声泪俱下。悲愤的情绪郁积着,奔突着,增长着……

  三

  一个夏日的黄昏,我们登上抗倭名将戚继光修筑的古北口长城。极目远眺,落日把远山映衬出一个绵延的剪影,仿佛是一个民族不屈的脊梁。

  燕赵儿女,在那场生死存亡的民族战争中所进行的不屈抗争,恰恰为一种优秀品质作出了最好的诠释:

  ———一个伟大的民族并非从来没有屈辱,只是从不肯屈服,一个光荣的国度并非永远没有曲折,只是不断地自拔与更新。

  这里,率先在华北发出抗日救亡的第一声;这里,让日军遭受了明治练兵以来从未有过的“奇耻”;这里,粉碎了日寇三月亡华的狂妄迷梦;这里,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战主战场,游击战如火如荼。

  “晋察冀就像一条神龙匍匐于太行山之巅,一当反攻到来的时候,他将一爪抓住大同,一脚捺住天津。后面一个爪控制住太原,弯出头颈咬住山海关,另一个爪扫荡津浦和平汉。”李公仆先生在晋察冀根据地考察六个月后,向全中国人民描摹出那条昂扬着民族斗志、透出无比威力的神龙。

  这条牢牢钳制着华北日军主力的神龙,竟有一多半身子盘亘在燕赵大地上。晋察冀初创时36个县,河北占去21个!这条“神龙”的指挥中枢———晋察冀军区司令部就驻扎在河北阜平。而晋察冀又不过是敌后战场的“神龙”之一,除此之外,河北还地跨晋冀鲁豫、山东两大根据地。三条“神龙”腾空而起,敌后的河北究竟是谁家之天下呢?

  一盘历史的棋局,不仅要看到最终的结果,更需探究决定胜负的博弈过程。我们既为河北抗日战场的奇迹所震撼,更为创造这些奇迹的魅力所吸引。

  四

  “残酒忆荆高,燕赵悲歌事未消。”

  一片纵横着激越古风的土地,一个需要英雄也缔造着英雄的时代。在中华民族的空前浩劫中,历史的机缘让二者共同完成了一次易水新曲的高亢绝唱。

  战争是国力、军力的比拼,更是意志、精神的较量。面对危机和劫难,慷慨悲歌的燕赵文化,在烈火的锤炼中放射出灿烂的光辉,勃发出强大的生命力,凝铸成一种不畏强暴、不屈不挠的燕赵精神,激励着燕赵儿女,慷慨赴难,视死如归。

  《新华日报》记载了一个为国捐躯的县长。汉奸问:“不能暂时投降吗?”被活埋了半截的曲周县长郭企之答:“不能,一分钟、一秒钟也不能……”

  冀中平原的一个墓碑上,刻录着三位干部就义前的情状:“当其在室内,以只身抗敌伪,坚贞不屈。向敌伪汉奸叫骂时,声闻数里,风惨云变。”

  ……

  更多的英雄故事,没有铭刻于碑文,没有记录于报章,没有定格于影像,而是散落在我们脚下的泥土里。

  群众英雄,英雄群众。在那样的时代,你已经无法分清他们的界限了———英雄,无非是这里的人民放大了的灵魂!

  五

  “我遥望着那漫天的芦苇,我知道那是一个大帐幕,力量将从其中升起。”(孙犁)

  今天面对浩淼的淀水和一望无际的苇田,我们仍被白洋淀宏阔的气魄和壮观的景象所感动。然而,我们知道,那真正震撼人心的力量,来自历史,来自人民,来自在这里流淌过的鲜血和汗水。

  “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国破家亡的关头,那些朴素的农村,那些朴实的农民,没有在高压下苟活,没有在痛苦中呻吟,而是激愤地在战地求生。

  太行山发出怒吼,“敌人从哪里进攻,我们就要他在哪里灭亡”;大平原热血激昂,“游击健儿青纱帐里逞英豪”;白洋淀里桨声急,“千顷苇塘摆战场,抬杆专打鬼子兵”。

  地道战、地雷战、破袭战、麻雀战……充满智慧的河北人民有着无穷无尽的创造;“平山团”、“阜平营”、“唐县营”……抗日军队中传诵着河北子弟兵的美名。

  这是怎样的人民,又凭借着何等的精神!那些老实善良的农民,那些文质彬彬的书生,那些还带着稚气的孩子,一夜之间成了战士,成了英雄,成了保卫祖国北方的钢铁长城。他们的精神升华了,他们无愧于这片英雄的土地。

  六

  当英雄们超越了“荆轲”们所承载的道义,当群众从“反抗的自发”变为“革命的自觉”,这变化不是一种简单的逻辑演绎。这种力量的升华,与中国共产党紧紧相连。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的到来,给人民以力量,为汹涌的大海上航行的孤舟点亮了灯塔,使迷茫中的人民看到了希望。

  “日本敢于欺负我们,主要的原因在于中国民众的无组织状态。”共产党员“脱下长衫,到农村去”,放手发展抗日武装!河北各级党组织响应中央和北方局的号召,教育群众,组织群众,将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汇入抗日的滚滚洪流。

  八路军主力,129师、120师、115师以及晋察冀军区部队,在燕赵大地上纵横驰骋,捷报频传。百团大战,重创日军交通线,非长时间和巨款不能修复;黄土岭战役,击毙日军中将阿部规秀,“名将之花”从此凋谢在太行山上;香城固“平原歼敌第一役”打得敌人心惊胆战……八路军在河北战场的节节胜利,将必胜的信念注入河北人民的血脉之中。

  七

  交织着痛苦与困惑的动荡年代,往往也是面临选择的紧要关头,无论政党抑或个人。谁能作出正确的选择,谁就将被时代和人民所选择。正可谓:选择连着选择,命运连着命运!

  悬念早已成为定局,我们再度回首曾经变幻莫测的历史,在这片土地上,一些细节变得愈发清晰:

  1941年反“扫荡”,晋察冀军区机关大转移,食物匮乏,聂荣臻司令却下达命令:不许采摘树叶,因为那是老百姓的口粮;敌寇对冀中军区“扫荡”,来不及转移的八路军化装成老百姓。日军集合全村老百姓,让小孩子去认领家人,结果所有的八路军战士都被以“叔叔、舅舅、表哥”的名义领走了。

  谁赢得了人民,谁就将赢得历史;谁脱离了群众,谁就将陷入泥潭。

  从减租减息的土地政策到抗日民主政权建设,从减轻人民负担的大生产运动到大规模的整风运动,一个政党把爱民、为民的情怀写进了自己的纲领里,熔铸在自己的行动中。

  大浪淘沙去,砥柱立中流。从共产党人不屈不挠的浴血奋战中,人民认识了共产党;从共产党人一心为民的无私品格中,人民选择了共产党。

  八

  我们在历史的氤氲中穿行,我们又时时感受着时代的气息。

  60年前,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河北人民不畏强暴,以弱克强,谱写了抵御外侮的燕赵壮歌。60年后,在同一片土地上,又开始了新的创造———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经济强省之梦!两个时代的人们,进行着不同的事业,却面临着相同的考验。

  历史可以让人们看到未来的方向。尽管我们所回顾的是一段由血与火铸成的历史,尽管面对它的时候更多的是感性的激流涌荡心间,随着历史烟云的消散、刀光剑影的淡去,那段特殊时期“人和事的经验记录”还是愈来愈强烈地震撼着我们的心灵。

  ———历史是自强者的历史。它不懂得同情,只有欣赏和敬佩。欣赏一种不屈不挠的性格,敬佩一种自强不息的精神。一如燕赵精神激励着我们走过抗战的岁月,今天的河北人民同样要有一股子气、一股子劲,要有一种精神来支撑。这便是“新河北人文精神”!文化之形成需要继承,更需要创造。经过战火洗礼的燕赵文化,已经慷慨地将沉甸甸的历史底蕴留给“新河北人文精神”,如何以汗水和创造来丰富它的内涵,则是时代赋予我们这一代人的使命。

  ———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历史的动力。战争的成败,取决于民众;民族的腾飞,依靠着民众。当年,血肉相连、鱼水相依的党群关系、干群关系经受住了血与火的考验;今天,“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正在续写“鱼水”新篇章。

  ———希望在党,关键在党。昔日民族独立的中流砥柱,今天民族复兴的时代先锋。先进性建设,乃是政党生命之魂。任何一个清醒的政党都懂得:先进性建设从来都是具体的、历史的,而不是抽象的、一劳永逸的。俯瞰燕赵,放眼华夏,在对先进性的矢志追求中,中国共产党正日益焕发出勃勃生机与无限活力。

  在历史的星空下,河北抗日战场上不可磨灭的记忆将永远证明着一个真理———

  自强不息的人民不可征服,永葆先进的政党伟力常在!

  执笔/李忠志本报编辑部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