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沂蒙精神常青——沂蒙精神大型展览开幕式侧记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16日22:06 新华网

  新华网北京8月16日电(记者 张宗堂)国家博物馆前军乐嘹亮,彩旗飘扬;中央大厅内人流如织。

  细雨蒙蒙中,上千名群众从四面八方赶到这里。16日上午10时,由山东省委、省政府主办的沂蒙精神大型展览在这里开幕。

  八路军行军时穿过的雨衣、用过的文件包、沂蒙军民使用的大刀、儿童团站岗放哨用的红缨枪……一件件珍贵的历史实物,不但见证了沂蒙军民的抗战岁月,更是沂蒙精神的具体展现。

  位于山东临沂的沂蒙革命根据地,是全国影响最大的革命根据地之一。血与火的战争洗礼,磨炼了沂蒙人民的顽强意志,升华了沂蒙人民的精神境界。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沂蒙人民与山东党政军一起,创造了沂蒙精神。

  87岁的刘大爷早晨7点就从双井赶来观看展览。在渊子崖抗日自卫战场的复原场景前,老人感慨良多,他告诉记者,这个活生生的战争场景仿佛又把他带回到昔日的战争岁月。

  “蒙山高,沂水长,我为亲人熬鸡汤……”在战火纷飞的年代,沂蒙妇女积极拥军支前,用乳汁救伤员的沂蒙红嫂的故事至今仍让人动容。当年的支前模范“沂蒙六姐妹”中的张玉梅和伊廷珍两位老人也专程从临沂来到北京。

  81岁张玉梅老人患有高血压,医生嘱咐她不要激动,但看着身边川流不息的人群,老人不时从座位上站起来,向前来问候的人们述说:“那时候,我们为军队凑集军马草料,为战士烙煎饼、洗衣服、做军鞋,还有人冒着生命危险到前线运送弹药、抢救伤员……”

  老人回忆得认真,人们听得有味,老人慈祥的面容掩不住曾经的沧桑,参观人群纷纷过来和老人合影留念。一时间,大厅里处处洋溢着感动。

  被称为沂蒙母亲的王换于,当年看到许多军人的孩子和烈士的遗孤无人照料,便办起地下托儿所,主动承担照料孩子的任务,并先后抚养27个孩子。

  在展览大厅王换于“家”周围,许多观众仔细打量着这个养育革命子女的百年老屋,久久不愿离去。北京丁香小学10岁的谢亦菲小朋友用略显稚气的声音说:“在这里看到这么多老红军、老战士,非常激动,觉得他们太勇敢了,非常不容易。”

  一些老领导、老首长以及曾在沂蒙山区工作战斗过的将帅子女、老战士代表等在参观展览时,不时驻足凝视,神情专注。或许是睹物思人,大家都有些沉默。

  革命战争期间,10万革命烈士血染沂蒙,展览大厅中,一块巨大的石壁上镌刻着部分烈士的名单。

  曾在沂蒙革命根据地长期战斗的原北海舰队政治部主任王鸿文老人默默地站在石壁前。前来陪同的女儿宋燕燕告诉记者,老人在寻找老战友的名字。1987年老人离休后,曾三次去临沂寻找已经故去老战友的踪迹。尽管身体不是太好,得知展览开幕的消息,老人还是坚持来了。“他最大的心愿,就是希望年轻的一代能够真正了解这段历史,更不要忘记这段历史。”宋燕燕说。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