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史海:小南门码头开出“水上火车”(组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17日16:03 温州新闻网
史海:小南门码头开出“水上火车”(组图)
温州人管小火轮叫“轮船儿” 孙守庄摄

史海:小南门码头开出“水上火车”(组图)
  公共码头又叫“轮船儿”码头,是内河上的主要交通枢纽 孙守庄摄

  对昔日有“水城”之称的温州来说,温瑞塘河就是贯穿南北的水上交通大动脉。上世纪90年代以前,我市陆地交通不是很发达,连贯温州市区和瑞安之间是一条温瑞塘河,市民往返市区和瑞安之间,一般会选择坐“小火轮”。如果要从市区去茶山吃杨梅或瓯柑,也可以坐船去呢,这有点像“水上威尼斯”吧?如今,一些稍微上了年纪的温州人,还是难以忘却内河码头那一片繁忙景象———

  船队———

  靓丽的“水上火车”

  年纪稍大的温州人脑海中可能都有一幅这样的画面:长龙般的船队徐徐驶向小南河后,便化整为零,依次循序停靠在岸边,先是轮船公司的船,接着是航运站的船,再是杂牌船,左右相依。驳船上涌出了滚滚人流,挑担的、肩扛行李的、跑单帮的、迎亲送友的,汇成一片热闹的海洋。而原先静候在码头的一艘艘小驳轮,这时在一艘小火轮的牵动下,满载着旅客,又有条不紊地拉成一条长线,首尾连接,由北向南往瑞安行驶。只见小火轮“突突”地欢唱着,吐出一缕缕淡淡的青烟,犁起层层洁白的浪花,每逢临近桥关、船埠头,小船拉响汽笛,给平静的河面带来阵阵喧哗,惊起一群水鸟……

  叶大爷已经在小南河码头一带住了50来年,说起码头曾经的繁荣景象,叶大爷就滔滔不绝:过去小南门的小河轮密密麻麻,多得数不清,光开往瑞安的轮船每天就有8个班次,领头的小火轮用粗大的缆绳拖拉着一支庞大的船队,一只只驳船首尾相连,少则七八艘,多则十余艘,犹如蛟龙出水,蔚为壮观。驳船没有任何动力,全靠小火轮牵引,按用途分为客船和货船两大类。客船为棚屋式结构,舱背平平坦坦,还蒙上“马口铁”(白铁皮)闪闪发光,专供旅客放行李。天气好的时候,有的人还爱坐在船背上晒太阳、吹凉风,也有小孩子跟着大人坐在船背上,但那时客船的背上不像现在的客轮有高高的栏杆,小孩子只好紧紧拉住大人的衣服。而货船就简陋多了,仅盖上竹篷,以避免货物遭日晒雨淋或被浪花溅湿。那时,温州还没有铁路,外地人还管这些轮船叫“水上火车”。

  船舱———

  璀璨的人生舞台

  有了小火轮,小南门的码头更加热闹非凡了,沿河客栈旅馆、酒楼饭店鳞次栉比,商铺戏院林立崛起,争芳斗艳。入夜灯红酒绿,人声鼎沸,小南门成为温州城区最繁华的黄金地段。“过去温州各大城门就数小南门最红火了。”年近九旬的吴老太太说。

  “小南门,河轮夹河轮”这句俚语,是当时社会的真实写照。

  笔者老家在瑞安城关,小时候,就经常坐小火轮回瑞安走亲探友,每当迈进小火轮的船舱,一股浓烈的生活气息扑面而来。船舱两旁一律栅栏靠椅,中间又摆上长板凳,先到的可临窗浏览水乡旖旎的风光,而来迟的人,只好在中间的长凳端坐,瞪起双眼,观看舱内一场场民间艺人的精彩表演。

  船舱内有表演唱词的,有表演功夫的等等,让客人在一路上都不会无聊。首先是盲人唱上一曲温州鼓词《高机与吴三春》,欣赏过后,大家纷纷掏出零钱,一分、两分、五分地递过去。接着,来了一位自拉自唱的女角色,唱罢黄梅戏《天仙配》,又哼起越剧《梁山伯和祝英台》。听说她原先是剧团的台柱,由于生活所迫,只好靠卖唱谋生,人们惊叹之余对她投去怜悯的目光。此后,变戏法的、卖膏药的、推销小商品的纷纷轮番上场。令人难忘的是一位上了年纪的老人,将烧红的铁丝往手背上烫,令人惨不忍睹,可他不慌不忙掏出一包棕色粉末,往伤口上一抹,大声地喊道:“老弟不会唱,不会说,只有这几包治烫伤的药,请诸位带回家备用。”一毛钱一包的火烫药顿时有了销路,不少人解囊购之,有的人还要替亲友捎带上几包。现在还有人用“轮船上卖膏药”来形容能说会道又能来点小把戏的人。

  船舱就像浓缩了的人生大舞台,三教九流,各色人物挤在一起,也真够热闹了。呆在船舱里四五个小时,一点儿也不觉得旅途漫长,有的人悠闲地看报纸、吃瓜子,有的人拿出自家带来的零食,用柑桔、荸荠、甘蔗哄小孩,而叫卖双炊糕、松糕、五香豆腐干、糯米饼、槐豆芽、青橄榄的小贩也穿行于船舱,叫卖声不绝于耳。

  票价———

  时代的晴雨表

  温瑞塘河作为典型的江南水乡,自有了小火轮,不仅兴舟楫之利,给百姓带来便捷,而且带动了经贸发达昌盛,小火轮拖驳船以其载货重、乘客多、吃水深、运价低成为内河运输的主力军,“河轮夹河轮”的现象也是社会经济的晴雨表。

  温瑞塘河小火轮从市区小南门码头开至瑞安东门码头,全长约34.5公里,流域面积227平方公里,自北至南流经梧田、帆游、塘下、莘塍、东山等近20来个河轮停靠埠,就像如今市区公共汽车的站头,此外在温瑞塘河的干流线上,又分设了诸多支线,如在吴桥分支去瞿溪、桐岭;在梧田分支去状元、龙湾;在南白象分支去茶山;在塘口分支至梅头;在鱼潭分支至丽岙等。七八个分支航线,客轮停靠密度大,临近市郊的埠头,每日有60余次专线航班经过,上下船也十分方便,而且票价低廉。

  解放前夕,由于时局动荡,物价飞涨,小河轮因汽油、柴油、桐油分别涨价3~5倍多,小南、通济等轮船公司发生亏损,请求温州航政办事处调价,经批准,温州至瑞安1.5元,,比原价飙升4倍多,旅客量明显下降。

  新中国成立后,温州军管会航政科接管私营轮船业,各航线客运票价暂以大米为指数折换人民币,内河16条客运航线轮木船结合客班轮票价分别按航线制定不同原价基数,内河最高原价为瑞平线,每人每公里0.014元。温瑞线为0.013元,按34公里计,市区到瑞安票价为0.40元。1957年,经过社会主义改造后,温州航区全部客运轮船纳入国营轮船公司统一经营,其内河航线每人每公里一律0.01元,温州至瑞安的河轮船价下调0.05元,这个价格一直延续至1980年3月。之后,温州地区交通局将内河运价提升至每人每公里0.013元,1985年9月,经温州物价局核准,内河船实行浮动价,内河每公里最低基数0.015元,最高为0.018元,即使这样,三十余年来,船票价基本稳定在四毛钱左右,而短途的船票仅5分至1毛左右,比乘公共汽车便宜多了。上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温州至瑞安汽车票价为1元左右,为船票的1.51倍,而温瑞塘河的年客运量一般年均在200多万人次,1970年高达400多万人次,而汽车客运量一般不超过20多万人次。

  随着温州现代化的立体型交通渐具规模,内河小火轮运输在速度方面以及方便等条件不及汽车,据上世纪90年代末统计,温州至瑞安的汽车客运量达1000万人次,而内河小火轮客运量不到20多万人次。小火轮终于退出历史舞台。如今小南门“河轮夹河轮”的景象已一去不复返,这也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而历史的老底片却无法从人们的心里抹去,成为一种美好的回忆。(温州都市报通讯员吴树敬)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