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它们见证了68年前的历史真相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17日17:18 扬子晚报

  “12·13———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暴行史实展”目前正在北京国家博物馆展出。记者了解到,展出的753件文物中80%%是有关这段历史的新物证,它们无可辩驳地证明了侵华日军在68年前犯下的血腥暴行。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馆长朱成山介绍说,目前,对南京大屠杀史料的征集可以用“抢救性”来描述。纪念馆近年先后两次赴美国、日本和欧洲等地征集文物史料
,近两年来,海内外征集到的文物图片800多件,档案资料1.1万余页,各类书籍300多册。这些资料中有许多是第一次发现。其中,许多来自海内外的自发捐赠让人感动。

  美国牧师约翰·马吉16毫米的摄影机,秘密实录日军血腥暴行

  这是一架16毫米的摄影机,它的主人是美国牧师约翰·马吉。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期间,在南京传教的约翰·马吉牧师与拉贝等人成立了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设立难民伤兵医院,救援了20多万面临屠杀的中国军民。不仅如此,他还冒着生命危险,用这架16毫米的摄影机,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秘密拍摄了日军在南京大屠杀中的血腥暴行。

  68年后,他的儿子、美国摩根银行退休副总裁大卫·马吉将摄影机捐赠给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他说,“父亲拍摄的日本军人暴行纪录片,当时有新闻机构出1万美元的高价购买,被父亲坚决拒绝。我们捐赠的目的是为了让历史公诸于世。”

  评价:这部珍贵的电影胶片长达105分钟,是留存至今反映南京大屠杀史实的唯一动态画面。从这些胶片中翻拍了近百幅照片,其中有10幅照片刊登在1938年5月出版的美国《生活》杂志上,引起世界舆论震惊。1946年,约翰·马吉携带自己拍摄的纪录片,在远东国际军事法庭为南京大屠杀事件作证。

  300份日本战时报———当年日军炫耀侵略,如今成为罪行铁证

  日本全国联络会共同代表松冈环、黑田薰、枞山幸子一行日前专程从日本大阪来到南京,向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捐赠了300份战时日本报纸。

  这些报纸中的《大阪朝日新闻》、《日日新闻》即现在的《每日新闻》)报道了1937年7月9日至31日、8月2日至31日、11月1日至20日、12月1日至22日期间,侵华日军空袭和侵占南京等地的累累罪行。其中,8月16日的报纸报道了日本海军数十架00机型飞机,首次于8月15日越洋猛烈轰炸南京大校场机场等地和南昌的详细情况,以及南京损失严重,中国空军曾升空作战,日本飞机因雾大撞击紫金山麓坠毁等情况。11月11日以后的报纸描述了日本占领上海后,一路侵略苏州、无锡、常州,最后进攻南京的情况。12月10日的《大阪朝日新闻》报道了日军进攻南京麒麟门、栖霞门、中华门、光华门、太平门的消息。

  评价:这些日军当年耀武扬威的战时报纸,如今成为日军侵略的罪证。

  神秘捐赠:原国民政府高级政要亲笔题写的题词、跋文

  2004年8月17日,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馆长朱成山收到一封神秘来信。信件中包括一本残缺不全的旧书和十几页泛黄的手稿。经过有关专家进行手迹考证,已确认了这批手稿的真实性。手稿分别为白崇禧、张治中、程潜、李济深等11位当年国民政府要员谴责南京大屠杀的“手稿”。

  经史学界人士确认,《陷京三月记》于1938年8月出版,作者是当年南京守城部队军医,他亲眼目睹南京大屠杀惨案,并以日记的形式记载了1937年12月13日—1938年2月27日这段时间内日军在南京的暴行。这些手稿均为国民政府要员读过该书后的随想、声明、言论。

  评价:日本右翼分子否定南京大屠杀史实的一个重要“论据”,就是当时国民党高层对南京大屠杀事件没有明确表态和反应。新近现身的这批史料说明,当年许多国民党军政要员不仅了解南京大屠杀的惨烈,而且对这一暴行深感愤怒。

  台北市民捐赠当年南京审判日本战犯的笔录

  台北市民石南阳将当年南京审判日本战犯的笔录捐献给南京大屠杀纪念馆。石南阳说,携珍贵史料送往南京,就是为了“不容青史尽成灰”。

  石南阳所保存的这批卷宗里面,有他父亲石美瑜担任南京审判庭庭长时,对侵华日军总司令冈村宁次、指挥南京大屠杀的日军指挥官谷寿夫、日本间谍川岛芳子等重要日本战犯的完整审判笔录。其中对“南京大屠杀头号战犯”谷寿夫的判决书是这样记载的:1937年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罪行,是由谷寿夫率领的侵华日军6师团,会同中岛的侵华日军16师、牛岛的侵华日军18师、末松的侵华日军114师所共同犯下的。根据审判法庭的调查,在1937年12月12日到21日期间,日军仅集体屠杀的南京军民就达19万余名,民间救难单位零星收集统计的尸体也有15万具之多。判决书的卷尾,还附有一份长达数十页的民众指证的死亡名单。

  评价:时任审判长的石美瑜曾亲自指挥军事法庭检调人员及法医,在南京中华门外挖掘出大批掩埋受害者遗骸的“万人冢”,引起中外震惊。“万人冢”随后便成为“南京大屠杀”的历史铁证,让包括谷寿夫及号称“百人斩”的日军军官井敏明、野田毅等多名战犯无法狡辩。

  南京难民“守护神”魏特琳书信首次越洋露面

  2005年7月20日,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期间南京难民的“守护神”———明妮·魏特琳的侄孙女辛迪·魏特琳及其女儿来到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展示了魏特琳家族保存60多年的100余件(张)珍贵文物资料,其中包括21张历史照片,47封明妮写给友人的书信,还有明妮的护照、通行证和救助难民时佩戴的红十字臂章等证物。

  明妮·魏特琳,美国传教士。她1919年至1940年5月在南京金陵女子大学任教,两度代理金陵女子大学院长。在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期间,她作为国际红十字会南京委员会委员和金陵女子大学难民收容所的负责人,收容和保护了一万名以上的妇女儿童。从1937年8月12日开始,到1940年4月,魏特琳几乎每天都坚持写日记,并每月定期将其邮寄给美国的好朋友。日军屠城的第二天1937年12月17日、星期五,明妮在信里写道,“又有许多疲惫不堪、神情惊恐的妇女来了,说她们过了一个恐怖之夜。日本兵不断地光顾她们的家。从12岁的少女到60岁的老妇都被强奸。丈夫们被迫离开卧室,怀孕的妻子被刺刀剖腹。”1937年12月16日的明妮·魏特琳睡不着,“我不知道今天有多少无辜、勤劳的农民和工人被杀害。我们让所有40岁以上的妇女回家与她们的丈夫及儿子在一起,仅让她们的女儿和儿媳留下。今夜我们要照看四千多名妇女和儿童。不知道在这种压力下我们还能坚持多久,这是一种无以名状的恐怖。”

  评价: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期间,金陵女子大学是专门收容妇女难民的难民所,也是日军实行性暴力的重要目标,魏特琳的这些史料,是揭露侵华日军性暴行最具说服力的证据。

  市民热心捐赠:从榻榻米到军毯……

  2005年6月6日,家住本市福安里5号的李兴国先生,向纪念馆捐赠了一张当年日军慰安所的榻榻米桌。据李先生介绍,福安里5号有几十间房子,是他家的祖产。1937年,日军占领南京后,这里被日军征用,将其改建为松下富贵楼慰安所。日本战败投降后,李家搬回原址,这张榻榻米桌被家人保存下来。

  三位杭州市民前不久委托杭州日报记者将家中收藏多年的侵华日军当时使用的军毯、军用望远镜和饭盒无偿捐赠给了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据介绍,军毯是杭州市民何尊理曾经是新四军战士的父亲亲手缴获的日军战利品。67岁的潘国新捐赠了一副日军侵华时的军用望远镜,也是从日本兵手中缴获的。

  评价:像这样散落在民间的小件物证,尽管史学价值不能与大宗物证相比,但他们所体现出来的史学意义是一样的:都是68年前日军罪行的有力证明,也从多种角度向世界印证了南京大屠杀这段不可辩驳的历史真相。沈峥嵘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