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14部委联合“净化”互联网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18日11:06 南方周末

  □本报记者 李梁 余力 □实习生 许桐珲

  “网络实名”山雨欲来

  7月21日一大早,

北京大学学生吴仕明(化名)和往常一样上网登录腾讯QQ——中国最大的即时通讯工具。胖胖 的小企鹅突然弹出一个系统广播:

  “尊敬的用户:为配合深圳网络公共信息服务场所治理工作,营造健康网络环境,构建和谐网络社会,腾讯即将进行 QQ群创建者和管理员实名登记工作……”

  吴仕明心里一震,因为他正是一名 “QQ群管理员”。当天,这一消息成为他所在QQ群里的讨论热点。

  很快,深圳市公安局的通知出现在腾讯网上。这实际上是公安局对互联网络清理整顿工作的一部分:

  “今年以来,在我市一些网络聊天室、即时通讯群组、论坛、BBS、互联网短信等网络公共信息服务场所中陆续发 现了非法结社、非法串联以及淫秽色情等违法活动。从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大局出发……从7月10日至9月30日开 展为期三个月的网络公共信息服务场所清理整治工作。”

  7月20日起,“实名制”迅速成为几大门户网站的热门话题,并引发了社会舆论的激烈争议。这与QQ群的巨大影 响不无关系——QQ活跃用户已经有1亿多,而光QQ群创建者和管理员就有800万人。

  通知引起的巨大社会反响,连深圳市公安局也未曾预料,“此前,同样的规定贴在深圳各门户网站上一个多礼拜,并 没有听到不同的声音”。

  这么多的人全部实名登记,对腾讯公司而言显然是一项极为繁琐的工作,成本的增加也无法避免。从7月20日公布 这一消息至今,吴仕明仍然没有接到实名登记的具体通知。他估计,腾讯公司和深圳市公安局的前期准备工作,“短期内完成 恐怕很难”。

  回过头来看这一事件,吴仕明并不吃惊,“通告来得有点突然,但也在意料之中。学校的BBS不都已经实名制了吗 ?QQ搞这个是早晚的事情。”

  最早关于“实名制”的讨论出现在2003年初,当时清华大学教授李希光提出,“人大应该立法禁止任何人匿名在 网上发表东西”。他的发言因过于“极端”遭到大多数网民的痛击,最后这一提法无疾而终。

  今年3月中旬,根据教育部的要求,所有大学校园网的BBS转为校内平台,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京大学、复旦 大学等知名高校校园网BBS论坛开始实行实名制,要求学生凭学生证等校内通用的证件重新注册登陆论坛,而论坛也不再向 校外人士开放。

  “这次‘实名制’虽然以正式文件出台,但相同的措施从去年起就一直在进行。”深圳市公安局网络安全监察处处长 乔智向本报记者介绍,深圳各大门户网站、知名的聊天室,都已经进行了管理者实名登记,而国内新浪、新华网等知名网站的 BBS论坛,对网络管理员也早已进行了实名管理。

  “我们其实可以不声张地推行,效果也是一样。为什么会以政策的方式高调推行,主要考虑到腾讯受的影响最大,我 们不希望让他们感到这个措施是专门针对他们的。”深圳市公安局一位人士说。

  事实也正如这位人士所言,实名制的范围不仅仅是腾讯QQ。种种迹象显示,更为迅猛的风暴还在后头。8月9日上 午10时,本报记者来到深圳市公安局网络安全监察处,处长乔智正在签收文件,他的第一句话是,“网络游戏也要实名了, 信息产业部刚刚来了文件。”

  网站上“户口”

  网民上网“实名制”山雨欲来的时候,网站“实名制”工作已基本完成。

  从今年3月起,信息产业部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声势浩大的互联网站备案登记工作,全国各省市通信管理局和数十万 网站参加了这项行动。

  事实上,对互联网的清理整顿从去年7月就已开始:7月到10月,公安部、信息产业部等14个部门联合部署,在 全国开展打击淫秽色情网站专项行动;

  11月,中央加强互联网管理工作的文件出台后,14个部委联合对互联网进行大规模清理整顿,行动一直持续至今 。

  清理整顿的另一大行动,是今年上半年各地网络警察的网络普查,这是互联网发展十多年来的首次全国性网络普查。 我国《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安全保护管理办法》有关条款规定,网站在开通后30日内,要向当地公安机关办理备案手续 。据本报记者了解,今年上半年,各地公安机关网监部门对未备案中小网站的清查工作也在进行中。

  信息产业部此次备案针对的是非经营性的网站,包括免费的个人网站和博客网站等。值得注意的是,在信息产业部的 网站备案工作中,中宣部是最高指导部门之一,显示出中央高层领导对网站备案工作的极端重视。

  信息产业部对备案工作解释说:“互联网在给人们带来益处的同时,也带来一些问题,淫秽色情、凶杀暴力、封建迷 信等有害信息严重毒害了人们的心灵,特别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产生不良影响。”

  “事实上,非经营性网站备案的规定早就有了。”中国互联网协会秘书长黄澄清对本报记者说,2002年出台的《 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中对此就有规定:国家对经营性互联网信息服务实行许可制度;对非经营性互联网信息服务实行备 案制度。“但由于种种原因,一直没有严格实施。”

  对于黄秘书长所说的“种种原因”,有关人士介绍,主要是“过去国家把管理重点都放在了经营性网站身上,相关法 规对于非经营性网站的备案制度几乎没有涉及,没有配套规章,缺乏具体操作规定,使得几年来对非经营性网站的备案要求流 于形式”。

  此次“集中备案”可谓雷厉风行。各地通信管理局早都行动起来,例如福建通信管理局网站下的文件要求到4月15 日前备案,湖南通信管理局要求到4月10日前,而天津通信管理局2004年12月29日就发出了通知。

  “网站备案,等于给网站上个户口,对网站实行‘户籍制’。”一位政府部门人士指出,信息产业部此举实质是对非 经营性的个人网站实施实名制,国家将不断完善对互联网的监控。

  此外,根据信息产业部规定,非经营性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备案后,还应该在每年规定时间履行年度审核手续,这 一规定使备案制度的严格程度,已经类似对经营性网站的许可制度。

  在信息产业部的统一部署下,各地开始狠抓落实。6月5日,天津媒体《今晚报》报道《本市上千网站将遭封杀》, 原来,天津的互联网站备案要求在5月31日完成,到6月4日,仍有上千个网站没有及时备案,天津市通信管理局令行禁止 ,全部暂停了这些网站的接入服务。

  至7月底,备案工作已经全面完成,各地都有数目不少的网站被依法封闭——被专业软件屏蔽而无法访问,相关网址 则公布在各地通信管理局网站上。

  信息产业部办公厅有关人员告诉本报记者:“备案工作刚刚完成,8月份会对此作一总结,之后向全社会公布。”

  网络管理11年

  “尽管互联网管制成本大,也不容易见效,但每一个国家政府都没有放弃。这个虚拟社会同样应该置于政府监控之下 ,不允许出现无政府状态,这也符合绝大多数网民的利益。”有论者说。

  从1994年4月中关村地区教育与科研示范网络接入国际互联网开始,中国的互联网从科研教育起步,至今已有11 年历史。从一开始,政府对网络的管理就非常严格,随着对互联网特点和作用的认识不断加深,管理手段也日益丰富。

  一个可资证明的例子是:1995年1月,原邮电部电信总局开始通过电话网等方式向社会提供Internet接 入服务。仅一年以后,1996年2月1日,国务院便发布了《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管理暂行规定》,两个月后,原邮电 部便公布了相关的管理办法。

  1996年是中国互联网历史上的重要年份,上海热线开通……第一家网吧“实华开网络咖啡屋”开通……第一家新 闻网站“人民网”开通……一系列“第一”标志着互联网开始走向大众化时代。

  这一年同样是政府管理的重要年份。不仅因为上述两个管理规章先后出台,这一年7月,国务院信息办组织有关部门 对国家四大互联网络和近30家ISP的技术设施和管理现状进行调查,为其后数十部行政规章的出台埋下了伏笔。

  随着网民的不断增加,互联网安全问题开始引起国家高度重视。1997年12月30日,公安部发布《计算机信息 网络国际联网安全保护管理办法》,随后建立网络安全监察局,并迅速组建了专门监控网络的各级网络警察队伍。

  网监局是应公安部“金盾”工程的需要而设立的。“金盾”工程是公安通信网络与计算机信息系统建设工程。按照其 规划,从1998起,公安系统用7年的时间分三期建成“全国公共信息网络安全监控中心”,形成公安部-省厅-市局三级 联网的网络安全监察系统。

  政府的管理不断加强的背景,是互联网的发展速度一日千里:到1997年10月,3年时间,中国互联网用户从一 片空白发展到62万;再过一年多的时间——1998年12月31日——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发布报告, 上网用户 已达210万。

  至于网民数,则更是让人咋舌,截至2005年6月30日,上网用户达到1.03亿,居世界第二位。

  中国互联网协会秘书长黄澄清认为,2000年时,互联网已经发展到“内容为王”的阶段,国务院《互联网信息服 务管理办法》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先后出台。

  为防止网民发布有害信息,《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特别规定:

  “从事新闻、出版以及电子公告等服务项目的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应当记录提供的信息内容及其发布时间、互联 网地址或者域名;互联网接入服务提供者应当记录上网用户的上网时间、用户账号、互联网地址或者域名、主叫电话号码等信 息。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和互联网接入服务提供者的记录备份应当保存60日,并在国家有关机关依法查询时,予以提供。 ”

  与此相配套,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信息产业部、国家广电总局分别就互联网新闻、电子公告活动(BBS)、网络视 听节目的管理制定了部门法规,三类与网民最密切相关的互联网信息活动从此受到严格规范。

  两年后,互联网出版也正式纳入新闻出版总署的管理视野。《互联网出版管理暂行规定》规定互联网出版机构应当实 行编辑责任制,须有专门的编辑人员对出版内容进行审查,保障互联网出版内容的合法性。

  2002年6月16日,北京 “蓝极速”网吧发生火灾,25人在火灾中丧生。这场震惊全国的悲剧直接导致了当 年9月国务院《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管理条例》的出台。

  按照这一规定,网吧必须实名记录上网者身份并保存上网日志。网民到网吧上网首先要掏出身份证,登记真实姓名, 并且其相关的上网资料将会被保存至少60天,以备国家有关部门依法查询时能很方便地找到你。

  此后,福建、辽宁等多个省区规定,网民到网吧上网必须办理一张实名上网卡,卡内记录购卡者的卡号、姓名、性别 、出生年月、证件类型及证件编号等资料,网民在正规网吧上下网时,必须到网吧服务器终端进行身份核对。厦门、武汉等地 的网吧已开始安装监控摄像装置,对网吧进行全程监控。

  经过“多管齐下”的治理,互联网的信息源得到有效净化,网吧兴起之初的混乱局面大为改观。

  自1996年至今,中央宣传部、国务院新闻办、公安部、文化部、新闻出版总署等14个部门都参与了对网络的管 理,共颁布近50部法律法规,组成了世界上最为丰富、最完备的互联网管理法规系统。一位专门研究网络法的学者对本报记 者表示,我国政府对网络安全问题的重视程度和管理的有效性,“世界少有”。

  “随着政府对互联网特点规律认识逐渐深化,今天政府对互联网的管理越来越科学,针对性更强,例如抓ICP,抓 IP,人有户口,网站也给上户口。可以说,这些措施抓住了互联网管理的核心。”中国互联网协会秘书长黄澄清说。

  “自由与安全的平衡”

  此次QQ群创建者和管理员实名制的出台,正值韩国全面推行网络实名制,尽管二者还是“两码事”,新浪网等几个 大门户网站的“网络实名制”专题还是引起了网民的强烈关注,大批专家学者和普通网民展开了激烈辩论。

  Createer是某BBS时事版版主,也是该版QQ群管理员。接到实名制通告时,他觉得这将对自己影响很大 。

  一直以来,Createer一方面作为版主严格审查着BBS上违反版规的言论,另一方面会劝导那些在BBS上 发言过于激烈的网友转到QQ群里交流,他自认为这是管理网络言论一举两得的好办法——既顾及了版主的责任,又不得罪网 友。

  “这两天朋友们都在群上议论这件事。BBS是开放浏览的,管得紧一点可以理解,但QQ群是私人聊天的空间,不 应该受太多限制。”Createer说。

  中国传媒大学王四新教授说,“网络通信设计理念就是自由交换,对交换主体的信息需求基本没有,自由通信对怎样 控制身份方面的信息考虑极少,互联网本身从技术设计上就是支持匿名的网络环境。”

  “在中国,匿名的互联网提供了一个虚拟空间,能够起到安抚不满情绪的作用,这在一定程度上可消解真实生活中的 抗议冲动,有利于社会安定;另一方面,政府可以及时了解到真实的民情民意,反对的声音能够促使政策制定者修正决策,使 之更加符合社会发展。”北京大学教授贺卫方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

  也有一些网友表示赞成:“实名很有必要,网络上出现的种种问题,很大程度在于匿名制,实名制可以让整个社会变 得更为诚信,更为有序。”

  “中国互联网发展仍处在初级阶段,网民只占全世界的10%左右,要想让更多的人参与其中,必须保障互联网能自 由宽松、畅所欲言,”资深网络人士、博客中国总裁方兴东说,“我们可以鼓励网民采用实名,但不能强制,只能遵循自愿的 原则。”

  新浪网、搜狐网还对网民进行了大规模网上调查。截至7月31日上午,新浪网共计6200余人参加的投票显示, 近七成的被调查者认为互联网实名制弊大于利;而搜狐一项“你认为应如何实施实名制”的调查结果显示,1500余名被调 查者中,约15%的网友支持强制实施互联网实名制的做法。

  也有网民对技术可行性表示怀疑:“从技术上保证实名登记的真实性很困难。800万网民的实名认证,他们登记资 料的真假,需要腾讯公司花多长的时间去核实,又需要管理部门花多少工作量再核实?”

  “我们实行的网络实名,不是现在大部分网民理解的实名,”深圳市公安局网络安全监察处处长乔智对本报记者解释 ,“而只是要求运营商和虚拟社区的管理者如BBS版主、QQ群创建者实名登记。这和

银行存折实名、机票实名不同。”

  他举了一个例子:“现实中开餐厅的要登记,但到餐厅就餐的客人则不必,QQ群创建者和管理者实名是同样的道理 。”

  是否有一天会实行全面的实名制?乔智处长不愿预测,但对于社会舆论的争议之声,乔处长表示理解。记者刚在他的 办公室坐下,他随即把几位下属也召集进来,“你们都来听一听,现在内部还有些不理解。”

  乔智的解释是:“与外界的理解并不相同,我们一直在寻找不侵犯隐私和维护秩序与安全的平衡点。对我们而言,战 场就是网络,手枪就是键盘,这是前人没有走过的路。”

  “自由与安全,这是全球都面临的问题——美国‘9·11’之后,大家都意识到,民众和政府都需要寻找自由和安 全的边界。”

  “我相信,水至清则无鱼。”他说。

  “网上的批评使我们感到压力,但我们也知道舆论一边倒的原因——批评者往往更为执著,同意我们的人不觉得有必 要强调他们的主张,更何况很可能他们一上去(论坛),就会被板砖拍死。”乔智的下属、科长林长平笑着说。

  他们都认为,现在不是管严了,而是管松了。“每天我们都接到网络诈骗的报案。法律滞后、网民的安全意识需要增 强,都是我们面临的约束。”

  相对于乔处长和他的同事们对网络监察事业的责任感,黄澄清秘书长更强调政府管理过程中公众的参与。

  “互联网已经渗透到生活的各个方面,政府单方面管理是力不从心的。对互联网可以由政府牵头,行业和社会力量共 同治理,发挥有效性、开放性、互动性。政府制定标准,例如哪些网络游戏孩子可以玩,哪些是网上禁止的信息,公众按政府 标杆进行监督。”

  他向记者透露,“对于这一管理新思路,各方已达成共识,政府方面也在酝酿之中。”

  乔智的儿子今年12岁,为了不让他过多受网络影响,他把上网的电脑移到

客厅,“这样他不容易学坏”。

  从现在的情况来看,他对孩子似乎不用太担心。因为随着网络清理整顿的持续进行,一遍遍的清扫,有望将中国互联 网的各个角落,打扫得干干净净。


  爱问(iAsk.com)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