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冲出老城天地宽 南京实施“一城三区”战略纪实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22日11:02 龙虎网

  【龙虎网讯 】千年古城南京,正展示出前所未有的崭新姿态。

  10月,河西新城将迎来第十届全国运动会的开幕式,9月,首届全国绿博会也将在河西的绿博园亮相,河西新城将在今年秋天为全国乃至世界所关注。

  这个暑期结束后,将有10万大学生云集城东仙林地区,使这里的人口达到14万。而就
在4年前,这里仅有3万人口——仙林,已成为南京集聚人气最快的地区。

  放眼城南和城北,以江宁和浦口为代表的东山新市区和江北新市区,电子、汽车、石化产业特色日益鲜明,城市化水平迅速提高,农民人均纯收入连年创新高……

  “一城三区”战略,给千年古城南京的发展松开了被束缚的手脚,在短短4年里,东进、西拓、南延、北扩,新城、新区建设如火如荼,城市骨架迅速拉开。南京,正以惊人的速度昂首向“古都特色与山水城林融为一体的滨江城市”迈进。

  跳出城墙建新城,用科学发展的眼光为古都重新布局

  “一城三区”战略的实施,是南京科学发展的必然选择。

  环绕南京主城四周的城墙,浓缩着古都精华。可当历史走进21世纪的时候,让南京人引以为豪的城墙,却阻挡了南京快速前进的步伐。城墙内50多平方公里的狭小区域里拥挤着150万居民,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超过3万人,是中国人口最为密集的城区之一。

  按照世界城市发展的通则,每平方公里3万人是城市人口密度的极限,超过这个数,人口必须疏散,城市必须扩张。

  南京也越来越感受到现实的压力。交通拥挤、住房紧张、环境恶化,“城市病”日益严重。全南京一半的历史文化遗迹散落在城墙以内,主城如果过度开发,必然对历史文化资源造成毁灭性破坏。南京是全国高校最多的城市之一,困在主城狭小的范围里,高校的长期发展令人担忧……

  六朝古都、十朝都城,又是山水城林交相辉映的区域性中心城市,南京在追求经济增长的同时,必须同步考虑历史文化、自然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只把眼光局限在城墙以内,科学发展难以为继。

  就在南京主城为空间所限陷入困顿的时候,主城周边地区的发展也遇到了不同程度的窘境。仙林地区因为长期缺乏行政主体而难以起步;江宁一直依靠自己的力量“小打小敲”;江北面临着交通、发展空间等多项制约,江南江北的差距成为南京统筹发展的最大难题;而河西,除了先行启动的龙江地区外,中部和南部可谓一片荒凉。城区周边的崛起需要主城的带动辐射。

  此时,放眼国内,新一轮城市竞争风起云涌。广州、深圳、武汉等大城市纷纷走扩城之路,拓展空间提升综合竞争力。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被国务院定位为“融古都风貌和现代文明于一体的滨江城市”的南京,该以怎样的面貌迎接这一轮的城市竞争?

  调查研究,集思广益。在时任南京市委书记李源潮的带领下,市委市政府经过审慎决策,一个越过城墙、以“一城三区”为重点的崭新城市发展蓝图在2002年绘就:一城——56平方公里的河西新城区,以商务商贸、旅游居住等功能为主;三区——110平方公里的东山新市区,承担主城综合功能的扩散;80平方公里的仙林新市区,以发展教育和高新技术产业为主;190平方公里的江北新市区,具有相对独立的区域综合服务功能。到2010年,“一城三区”的规划人口总量将达235万。

  与之相配套,老城人口向外疏散,建设向新区集中、工业向开发区集中、高校向大学城集中的“一个疏散、三个集中”的城市发展新布局思路逐渐明晰。

  随后,我市进行了建国以来最大的一次区划调整,浦口、六合两个新区正式成立,南京跨入了由隔江发展为主向江南、江北共同发展并举的新阶段,同时对白下、建邺、鼓楼、雨花台4区的部分行政区划作出重大调整,为河西新城区的整体规划、建设和管理创造了条件。

  新区建设,规划先行。两位国际著名规划大师——前新加坡市区重建局局长兼总规划师刘太格和美国规划协会执行董事苏杰夫,受聘担任南京首批城市规划顾问。出自名家之手的“一城三区”规划还接受了市民的评判,力求精益求精。

  近300家企业由市区迁入位于新区的开发区或工业园区,城市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优先向新区集中。三年中,政府在土地投放、人员体制等方面给“一城三区”建设一系列倾斜。长江三桥、长江四桥、地铁一号线、过江隧道,这些重点城建基础设施的建成和陆续兴建,更使组团式的“一城三区”得以通联,给走出“围城”的南京撑起坚实的骨架。

  借十运“支点”,撬动河西“活力新城”

  驱车江东路,一定不会再为路窄车多的拥堵而心烦。如果你选择住在河西,那么可以乘坐地铁下班回家,从新街口坐上地铁,大概只要10多分钟就能到达奥体站,走出站台,眼前豁然开朗,一边是奥体雄姿,一边是新颖的住宅,花草树木簇拥其间,不远处是规划中的中央商务区拔地而起的一座座高楼。在这里,丝毫看不到老城的拥挤压抑。

  当然,更让人心情舒朗的,是这座“活力新城”每天都在发生的新变化。

  2002年初,在“一城三区”战略的指引下,河西地区以一座现代化新城的定位,拉开了开发建设的序幕。新城崛起的规划时间是8到10年,而十运会比赛主场馆奥体中心的落户,给河西定下严格期限:到今年10月十运会举办之前,河西现代化新城要亮出雏形。

  河西新城从一开始就坚持了规划的高起点。50万美元征集中心地区设计方案,新城规划吸引了5家国外著名设计公司和2家国内设计单位参加。最后,形成了既新颖又能体现现代文明与滨江特色的具体方案。规划设计、大规模征地拆迁历时两年。2003年下半年,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启动,2004年,大张旗鼓的集中建设拉开帷幕。

  “把河西新城建设作为全市工作的‘一号工程’,凝全民之心,举全市之力,确保质量,保证工期。”两年来,市委书记罗志军、市长蒋宏坤等市领导多次到河西调研、现场办公;无论是酷暑、寒冬、洪水、非典,都没有阻止建设者们的步伐,数万建设大军日夜奋战在新城建设现场。奥体中心、中央商务区、新型住宅区、滨江风光带、公共配套设施“五大板块”齐头并进,新城框架逐步拉开。

  2005年,河西新城捷报频传,奥体中心正式落成并交付使用,中央商务区高楼陆续竣工,滨江风光带雏形已现,地铁顺利通往河西,市民可以从地下轻松直达奥体中心……在距离十运会召开还有一个多月的时候,河西新城建设进入阶段性收尾阶段。金色十月,是收获的季节,河西将以怎样的面貌呈现给全国的来宾?

  滨江而居美梦成真。多少年来南京城不见江、江不见城的遗憾,在这里成为历史,驱车滨江大道,绵延15公里的滨江风光带把奔流不息的长江和金陵古城相连,一幅动中有静的美妙画卷梯次展现。

  生态新城呼之欲出。7.5万株植物将铺满滨江公园,中国首届绿博会举办地绿博园里,大片大片的绿色更是扑面而来。规划中的河西新城还将形成一条商务中心绿轴,不同规模的10多个城市公园和广场也将在新城主干道和居住区星罗棋布。

  中央商务区夺人眼球。总投资逾100亿元,由13个项目、16幢高楼组成的中央商务区勾画着河西的新街口,标志性建筑全部都在百米以上,最高的达到232米,除了两座超高层建筑外,其他高楼都将在十运会前主体封顶。以中央商务区为核心的现代新城必将散发独特的经济、金融、文化魅力,吸引各方有识之士。

  通衢大道纵横交错,配套设施星罗棋布。在新城中部20平方公里的区域内,已建成总长约100公里的道路,加上地铁一号线西延,构成了新城区立体交通体系。3000张床位的明基医院、全国最大的民间收藏馆艺兰斋美术馆、金陵图书馆新馆、金陵中学分校等30所学校,为生活居住在河西的南京人提供各项服务。

  “支点”绝非终点。借“十运”舞台展示自己,但更大的舞台还未完全呈现,走过“十运”的河西新城,将在今后更长的时间里实现分流老城人口转移、承担老城区职能的历史使命。

  城乡统筹发展,“三区”齐头并进,凸显“磁场效应”

  “一城三区”决策无疑具有长远的战略眼光。4年之后,当我们再回首这一战略实施的历程,可以清晰地发现,“一城三区”在为主城开创一条宽阔的发展道路的同时,也为城乡统筹发展搭建了一个广阔的平台,过去紧赶慢赶赶不上主城发展的仙林、东山和江北,以夺人的后发优势奋起直追。

  站在长江大桥北眺,昔日漫漫江滩上,60米宽的江北滨江大道东西延伸,十几幢高楼在路旁拔地而起,投资1000万元、占地13万平方米的北堡公园塔吊林立,正在热火朝天地建设,十运会前它将与南堡公园隔江辉映。

  在仙林大道二期工程现场土城头路上,6台挖土机和125台运土车正在紧张工作,在50天内,工人们要挖出50万土方,并修建1400多米长的快速通道,此通道实现“7分钟从中山门抵达仙林新市区”。沿着已完工的一期仙林大道驶入新市区中心商务区,“公园道路”名副其实,人造湖边,一群群白鹭野鸭正在休闲地散步嬉戏,湖边的亲水平台和建筑小品也将在这两天开工建设。

  一进入江宁,无论是老城的东山步行街、竹山路科技电子文化街,还是江宁经济开发区和江宁科学园这些后起之秀,干净大气的城市面貌都让人耳目一新。尤其是新落成的江宁体育中心场馆像两片绽开的浮云。场馆门前,工人们正在紧张地做绿化工程……

  在老南京人眼里,仙林、江宁和江北是南京的三个角,游历下来最起码是一天时间,如今,便捷的交通使车程缩短至一个多小时。开车从江北到仙林再到江宁,美丽的新市区面貌令人目不暇接,三区齐头并进,凸显“磁场效应”。

  2002年1月到如今短短3年中,仙林大道、仙隐路、文工、文枢路等13条主干道,加上数条支干道四通八达,拉出舒展的新城框架,解决了大学城内教师、学生、居民10万人口的通行问题,真正实现了仙林新市区与主城的无缝对接。短短3年时间,一座座外观各异的大学建筑相继崛起,一排排居民楼宇争相兴建,仙林地区已经从偏远城郊变成了一座初具规模的新市区。仙林管委会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这里的生活配套正在逐步完善,位于核心地带的中心商务区正在加紧开发,10月,将有50亩地挂牌,业态定位于电子信息产业,鼓楼医院、省教育厅也抛来绣球,为仙林新市区的腾飞补充医疗、教育资源。

  与仙林新市区同时“变脸”的还有东山新市区和江北新市区。创办于1992年6月18日的江宁开发区,从一个自费开发的县办开发区起步,现已成为南京地区规模最大、发展最快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成为一座初具规模的高科技、园林式、生态型新城,成为东山新市区发展过程中最耀眼的一笔,与主城接壤的岔路口片区也获得了发展的难得机遇。目前,京沪高速铁路南京南站选址已经基本确定岔路口,该地区将在交通枢纽功能基础上规划形成新的南京市级商贸副中心,而新的区级商贸中心将落户百家湖北部,未来的东山新市区将朝着南京市南部地区次区域综合服务中心、综合交通枢纽,南京市教育科研和知识创新基地、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的目标前进。

  江北新市区的发展更多了几分流光溢彩。面临长江黄金水道,背靠百里老山森林公园,长江大桥、二桥、今年通车的三桥以及开工建设的过江隧道、穿城而过4条国道,构筑起浦口“零距离”承接主城辐射的外部交通网络,浦口也从南京发展的战略“后方”转变为经济建设的主战场。如今,100平方公里城市中心区骨架迅速拉开,近5万农民农转非,近5000户农民住进公寓,3年多时间里,全区城市化水平从53%提高至69%。旭日华庭、浦东花园、快乐之城……随着江北一个又一个的新楼盘雨后春笋般地冒出,“宁要江南一张床,不要江北一间房”的老观念在逐步转变。南京城里的人到江北买房甚至居住,早就不是什么新鲜事。

  冲出老城天地宽。站在长江之边眺望江北,让人想起孙中山先生的那句话:“南京将来之发达,未可限量也。”

  作者:沈文虹 毛庆

  (来源:南京日报)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