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时代人物周报》总编辑刘丰作客新浪(2)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22日12:49 新浪网

  主持人小马:时事、财富、文化三个部分,我拿到报纸的时候有一点疑惑,因为我们知道专门做时事、财富、文化的周报或者期刊数量并不少,而且他们上面有很多关于人物内容,把自己周报精力要分成三块,同时做这三个部分,难度应该是不小。

  刘丰:做人物实际上还是有难度的,尤其是在中国现实情况下,有一些人不愿意敞开心扉,或者加上采编人技术方法不得当,在沟通上、获得真相上某种程度上比较难。前一段
时间我们刚刚开了一个人物研讨会,中国包括你说的专业也好或者是综合性也好都谈到过这个问题,做人有一个难度,从记者角度来说它也是一个比较高端的新闻产品,从媒体来说也是一个比较高端的产品。

  但是我觉得做人有一个非常好的空间,事实上很多新闻或者资讯,它的创造者或者核心都是人,新闻制造者,实际上就是我们做人非常重要的核心了,这样新闻里面总有一个核心者把他拿出来这是不排斥。

  事实上我们为了满足对于一张报纸技术规范,我才把我们报纸分成若干个板块来做,这样做的确有平均用意之嫌,在日常工作中我们也感觉到,有的时候在做某一点的时候会费一点劲,但实际上如果一个专业操作得当这个并不是影响最重要因素。

  主持人小马:您说的最主要影响因素是什么?

  刘丰:还是有价值人物选择,我们不能说地球上有60多亿人我们做人物就不发愁了,包括每个媒体有自己的定位,我们是做综合性的,定位有不同标准,因为你用不同标准筛选一些人,剩下这部分人,再加上我们刚才讲的,我采访你可能采访不到,我采访你可能会非常虚假给我提供信息,有的时候面对面采访媒体也会被利用,再加上其它若干因素导致一个采访会不是很成功,或者根本不可能成功,或者不是很成功。再加上刚才我讲的并不是所有人都成为我们报道对象,这两者或者若干者结合在一起,的确是产生一个显得资源相对比较紧张这样一个概念,这是一个。

  另外一点,我们做人还是希望能够做到人性这一部分,因为人不同的角色,今天我在这里可能是一个嘉宾的身份,回到我的单位我可能是一个报纸的总编辑的身份,在家庭里我可能是一个父亲或者是一个丈夫的身份,社会角色是不同的,但是这些所有的社会角色里面一个核心就是人性,我们想能够做出人性来,非常之难,你不要忘了人是社会动物,社会动物它就具有自我保护功能。

  主持人小马:无论从形体上和精神上,都包裹着层层保护,起码采编人员要走进几层保护看到相对内核东西才能把有价值东西挖出来。这个方面涉及到一个报纸的最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就是人才,也是最有价值的一个部分。现在其实媒体的人力资源之争也挺厉害的。

  刘丰:不同的概念,第一个概念大家都认为会写字的人很多,会写字的人都可以做媒体,做记者,显得攻击非常多。事实上不是这样,能够做好、做职业新闻人的,或者能够做得好的编辑、记者在中国目前情况下,实际上还是少之又少。

  对于我们一个新生媒体来说,要想选择一个合适采编人员,真的是需要下大力气,也存在不停的调整的过程,这是一方面。

  另外一方面,因为中国有一句不成文的判断,说媒体是最后一个暴利行业,也导致大大小小资金涌入,很多媒体不停在诞生,也导致新闻媒体、新闻投资或者新闻这块泡沫,媒体的泡沫经济,它从而也让新闻的人力成本增加,并且增加的幅度非常大,两个概念就是说看似好像人很多,实际上能够和一个媒体匹配的相当好的新闻人才并不是那么多,另外一个情况下,因为在某种泡沫存在,又导致人力成本大幅度增高,我们现在做媒体人应该处于两种夹缝之间,但是我们希望我们这个报纸拥有好的团队,好的新闻采编团队,我们真是把新闻采编团队建设当成最重要一个项目来做,因为一个媒体的核心的竞争力,严格的说,在于内容,内容为王这是一个俗语,我们首先要生产出内容来,我们这个媒体才能够在市场上站住角,才能够被读者认同,才能够产生影响力,才能够达到我们种种要求。所以我们这对于人,比如我们在我们的几个公司的文化里面,可能快乐我认为快乐是一个生产力所以我希望大家在这里工作的高兴,高兴、快乐、愉快我们才有智力的迸发,我们才能把这里作为一个文化认

  同,一起为这个媒体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主持人小马:关于快乐营造方面您是怎样做?

  刘丰:我倒是没有总结出一二三四,但是我们会用方方面面,因为我们报纸就是一个以人为本的报纸,你可以想象我们报社里面,编辑部里面也是一个以人为本的这样一个单位,我觉得大家上上下下都比较融洽,公开讨论的氛围比较浓,我们也会很悄悄的关心一个员工生日,到时候送一个蛋糕上去诸如此类的事情。我倒是觉得应该可以在我们公司做一个调查,绝大多数人还是让我感到在这里面工作是比较愉快的。

  主持人小马:说到人力资源方面事情,每次来报纸也好,杂志也好,媒体、总编辑或者老总,都会肯定被网友问到一个问题,因为现在择业,大学生网友、大家都想到一个比较有实力或者利于自己发展平台上去,开拓自己人生,所以在此我们也不例外,对于刚刚毕业或者是即将毕业学新闻的大学生或者别的专业大学生来说,《时代人物周报》选择标准是什么?

  刘丰:新闻是一个实践性非常强的行业,我们当然希望它有实践经验。可是大学生你也知道,经过了四年的学习,从某种角度上来说,我们会吸收大学生进来,我主要看他有一段实习期限,他以前有工作经历,我要看他作品,这是一个。

  另外一个,我会给他一段实习的机会,在实习机会我肯定会安排他去做采访,做访问,肯定去安排他做采编会,这个时候他对于这个报纸的理解,当然我们会有一个员工手册或者是包括跟他实习一个组别老的报社人员给他讲解,他会对这个报纸有一个比较好的理解。在选题提出以至于稿件完成和你以往的经验之间,有一种微妙的体现,我不可能给你更多时间,因为对于我来说成本太高了,所谓成本不是我花几个钱雇佣一个人的问题,而是时间成本和资源占用啊问题,你肯定会有一个很迅速表现,我们根据这个综合表现决定你是否去留。

  我接触很多大学生,包括我们那实习生,有研究生,也有本科生,有些大学生素质非常之高,前一段时间我们有几个,包括人大,包括青年政治学院几个小男孩非常好,我觉得他们对于问题的看法,包括人生经验的积累和知识的积累,包括活跃程度,包括肯付出程度非常好,我希望他们留下来,但是他们实习一段时间以后还要回学校。新闻这个东西是一个实践和知识储备,以我自己的话说,不是四年大学能够训练出来,我主张把大学新闻系降为两年,用两年时间去接受那些所谓理论交易,用两年时间去做实践,做知识积累,做新闻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工程,不是你表述如何,他可能还跟你个人打交道,应变能力,表达能力,诸多能力一种综合体现。但是我也欢迎大学生到我们单位去,不过我们这不是一个所谓的铁饭碗。

  主持人小马:我看简历,刘总毕业于人大,我想您自身的成长经历,在这个过程中一个是能给我们带来很多启示,第二个您刚才说的经验,对于学新闻的孩子来说最重要的,特别是实践。大学教育制度改革不是那么容易,但是真正能够做到学新闻专业中把实践加大、加强对每一个学生都有好处。其实我们学生朋友们或者网友们可以自己去寻找那种机会。

  刘丰:现在机会很多。

  主持人小马:如果有兴趣可以跟刘总联系,看有没有机会去《时代人物周报》能够实习一下。

  刘丰:可以。

  主持人小马:时间过了一半,得和网友说明一下,今天请刘总来是因为《时代人物周报》走过了一年的时间,创刊一周年了,我想一年虽然作为一个报纸来说时间并不长,但是已经到一个有很多总结和为下一步发展做铺垫这么一个时候,看到网友这方面问了不少关于周年问题,转告您一下。

  网友:我想知道《时代人物周报》把什么媒体作为标杆并且走下去。

  网友:美国时代杂志有人物杂志,贵刊叫《时代人物周报》,是否要融合这两个媒体风格于一体?

  刘丰:在中国有一个非常好玩的现象,老想说我想做成某某某,我想做成美国的时代,我想做成华尔街日报,甚至还有做成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这个没有错。在中国办媒体三种方式,一个叫西风东渐,把美国一些媒体它的模式、定位拿过来,我们重新再本土化一下。另外一点东风西进,日本也有一些很高媒体,我们现在拿的多数是时尚类的拿过来我们再重新做一下,甚至有版权的合作。还有一个就是我们本土化。但是说实话,我觉得大家为什么这么提说我要做成时代?的确美国经过三百年发展,它的媒体市场化,那些已经存在和成功媒体是经过市场的扑打做出来的,把它作为标杆没有什么错误。但是换句话说,那么《时代人物周报》会把谁做成自己的标杆?我认为没有这样一个标杆。

  刚才有网友问是不是把时代和人物两者综合到一起,因为它是两个概念,时代是一本以时政为主的新闻杂志,people是娱乐杂志,我们这两个功能都有。但是我有一个想法,我们要做成中国的《时代人物周报》,我们是一个和有价值人在一起这样以人为本的报道对象这样一个媒体,我希望我们向那些已经成功的包括美国的,包括国内的主流媒体一样,我们有影响力,这是我们要追求的影响力。另外我们也希望我们这个报纸在有影响力的基础上,在是主流报纸基础上,做成一个能够赚钱的盈利的报纸,从这个角度上来说,这些已经成功的主流媒体,已经赚钱的主流媒体,都是我们的目标,都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他们操作媒体方式,包括内容操作方式都需要我们借鉴。

  它毕竟是经过长期工业化的发展,它秉承的价值观,对于新闻价值观也是我们需要学习,客观、公正、职业人。但是把谁作为我们目标,恐怕有一个更好?我想把我们明天的报纸,做成我们最好的目标,其实一个媒体人也好,一份媒体也好最大的敌人不是别人,是自己,一定要不停超越自己,不是抄,是超,现在我们媒体习惯于抄袭,这很不好。

  主持人小马:包括您报纸上面文章,您会发现在其它地方能见到。

  刘丰:很多。

  主持人小马:有没打过招呼,没有版权合作的抄袭吗?

  刘丰:严格来说太多了,我们真正有一定书面约定很少的,但是我们被转载的包括电子媒体,包括平面媒体太多了。但是一你让我们拿出这么多时间和精力追究这个事情,不可能,我们睁只眼闭只眼。但是某种程度上这种转载,的确对于传播我们报纸的声誉和影响力还有一定帮助,有很多在你认为不好事情里面还有好的作用,所以我们现在也没有去动用一定的力量去阻止这些事情,这可能跟我们工作不是很到位有关系,所以我今天不希望我在这说完以后有更多的人有这样的事情。但是这是一个没有办法的事情,任何一个媒体都会遇到这种情况。我只能说这表明我们的媒体还要进一步加大自己的影响力,另外也表明我们内容做得还是相当不错。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爱问(iAsk.com)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