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马斌读报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23日12:27 CCTV《第一时间》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欢迎您第一时间听马斌读报。

  今日头条我们说一个现代版的“农夫与蛇”的故事。先给大家看张照片。这是一条广告,我给您仔细读一下内容:“ 寻找现场证人,希望现场目击者、围观者、给卫生纸者、扇扇子者,到现场第一个认识老太太的邻居等等,勇敢站出来说句公 道话,以便弄清事实真相。”这是《大河报》的一幅照片。原来,平顶山市的李先生在菜市场买菜,只见一位老太
太摔在地上 不省人事,头上还流着血。李先生喊了几声没反映,掏出手机拨打了120。当时,还有不少好心人照顾老太太,有人扇扇子 ,有人拿卫生纸,有一位正好是老人邻居,通知了的家人,大伙儿一块帮忙,把老人送到医院。没成想,随后的事情却大出李 先生的预料:老人家属认定他是肇事者,非让赔偿医药费不可。实在无奈,李先生才出此下策,贴出了这无奈的告示。

  《法制晚报》的评论叫《别总让好心人自证清白》。不让他们孤独地自证清白,文章给我们一个提示,它说,目前我 国不少检察机关都有一项正名制度,完全可以借鉴一下他们的做法,具体来说,就是有关部门在接到公民要求,对所做的好事 正名的申请后,由他们出面、而不是当事人自己去调查取证。解决了后顾之忧,会激励更多的人去做好人好事。

  今天的《南京晨报》也做了评论,《谁来为救人者颁发一张“清白证”?》是啊,做了雷峰,反被诬陷,这“清白证 ”谁来发啊?评论说,应该是各级官员。我们社会每个人都应该引领风气,树立榜样,倘若如此,长期下去,风气正淳,人心 向善,自然就是一张最好的“清白证”。

  电影《离开雷锋的日子》乔安山做好事被诬陷的情节历历在目,李先生救人被索赔偿又再次发生。“事不关己,高高 挂起”,人和人之间缺乏基本的信任,以至于贴广告、找证人,这是一个危险信号。咱别再让好人孤独地流泪了。

  换个话题。

  再来看《重庆晚报》的图片。这栋楼建于5年前,投资了4000万元。20日上午10点,“砰”的一声闷响,五 年前才开门迎客,16层56米高的渝西会展中心,在250公斤炸药和5000余发雷管的威力下,只用了5秒钟,就变成 一堆废墟。作为西南控制爆破技术拆除的最高城市楼宇,“西南第一爆”完成可谓是干净漂亮。当年四千万的投资,只用了5 0万元就给炸没了。

  《西部商报》评论文章标题叫〈一爆4000万,摆阔〉。这次爆破有一种暴发户的炫耀心态在起作用,也许确实让 全国人民羡慕惊讶甚至嫉妒一会儿。可4000万元做了一个特大的爆竹,这种浪费根本就不可能有什么合理性可言。

  《中国经济时报》的评论叫《从“豪华一爆”看财富伦理》,说这事涉及到被忽视已久的财富伦理的问题:就是以什 么样的手段致富,以什么样的眼光来看待富人,富人应该怎样看待和消费其财富,树立正确的财富伦理观已成为当务之急。

  接着往下看。

  银川的苗大爷最近比较烦,他要喂小孙子吃药,可是拿着这药的说明书,真是越看越糊涂了。咱一起来听听着说明书 :每千克1.5到2.5毫克,小儿剂量2到3毫克,也是每千克。这苗大爷就不明白了,以前吃药说明书上都写着一次几片 ,一天几次,现在可好,还弄出个单位——每千克。苗大爷问了大夫才知道,好家伙,这每千克是指人的体重!《工人日报》 的文章,“药品说明书:以体重来确定剂量让人糊涂”。文章就质疑了,说有文化的人,兴许能计算出这要是怎么个吃法,可 那些不懂算数的人该怎么办呢?虽说从医学上讲,这按体重吃药有科学依据,但是要是药品说明书上不说清楚、不讲明白,那 不就容易延误病情吗!而且现在的说明书,太重疗效,禁忌啊,不良反应啊,那更是掖着藏着,让人看得云里雾里。这药品说 明书,岂能越看越糊涂!

  《中国教育报》把目光投向了参加大学游的孩子们。文章叫《大学游,孩子是否真受益?》,每到假期,清华、北大 就成了旅游景点,一天多则三、四十个学生团。而这样的旅游团,最多转2、3个小时,也就在北大未名湖啊、清华荷塘月色 啊停一停。您想啊,偌大一个校园,这么短时间,也就是个走马灯呗。有的小孩,除了觉得累,啥都没感受出来;有的是就觉 得漂亮,西安一位初中生说,“这跟颐和园似的,好玩!”对他们来说,这和故宫、景山也没什么区别。加上有的导游现在是 “惜字如金”、“言简意赅”,想感受高等学府深厚的文化底蕴,悬!而且有人认为,让孩子游大学,会给他们造成“非清华 北大不读”的压力,对孩子成长未必是好事。我觉得,如果您孩子成熟了,再来转转,那会有效果。

  《光明日报》说,要开学了,《印刷豪华装帧精美的豪华课本进入校园》。现在的课本,印刷那叫一豪华,16开铜 板纸,比我周末给您读的杂志装桢还精美呢;书好价格也好啊。于是,一本教材,动辄几十,多的上百。正上大二的小绢说, 一本教材68.5,是她一个月的午饭钱,他感叹说:我用不起这么好看的课本啊。文章最后还做了一个统计,减少豪华装, 按每个学生省5元算,就能让500万失学儿童重返课堂。我们一直反对过度包装,书本也没理由免责啊。

  今天的《竞报》也以《提倡节约,呼吁“平民”课本》为题作了评论。文章说,好教材确实有利于求学效果,但用黄 版纸做课本的时代,一样培养出了许多数学大师。可见课本的纸张和教学质量没有必然联系。呼吁“平民课本”,关键是降低 课本价格。这一方面是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需要;另一方面,也是在为贫困生减负作努力。

  下面来看一下今天的读报留言。

  学生“家庭出身”应该填啥?

  这是《北方新报》一篇文章的标题。呼和浩特的小晓,所在学校要填登记表,里面有栏“家庭出身”,这怎么填啊? 他纳闷,就问老师。老师说,家长干啥就填啥。可小晓的父母没固定工作,这如何是好呢。于是记者开始调查。先是人事厅, 工作人员说,按以往规定,家庭出身应写“本人取得独立经济地位前家庭阶级成分”,工人、农民、干部、军人等等。但现在 职业繁杂,实在不好填。这“家庭出身”啊,是不折不扣的“时代产物”,“越穷越革命”“根红苗正”这些观念已经一去不 复返了。

  我不想让自己教的学生成为水货。

  这是〈中国青年报〉一篇文章的标题。因为超过一半的学生考试不及格,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教师杨支柱检讨了自己的 教学失误。同时他还提出生源质量下降已经是个普遍现象了。有的老师会提前给学生透题,可他却不想让自己教的学生成为“ 水货”。

  产妇“产”出一米长纱布?

  这是北海日报一篇文章的标题。北海市的小庞刚刚生下个男孩,可是自从生完孩子,下腹开始胀痛,排尿也困难,像 是有东西堵着,甚至坐着也特别疼。有天早上,小庞一用力,发现从腹部竟然掉出来一团带血的东西。仔细一看,可是吓坏了 小庞,这是一块纱布!原来生完孩子,医生竟把纱布落在了肚子里,这叫“买一赠一”呗?当小庞找到医院时,院方却说,没 有办法能证明这团纱布就是我留下的啊。呵呵,按这逻辑咱还得感谢这家医院呗,没留下个手术刀、止血钳啥的,就算阿弥陀 佛了。

  想搞科研就别做官,做官就不要搞科研。

  这是《中国青年报》引用科协主席周光召的话。目前,很多科技工作者实际待遇无法落实,往往是担任了行政职务才 能享受待遇。手里无权,职称再高也兑现不了应有的待遇。所以,大量科研工作者千方百计要混个官当当。而目前有人既做官 又科研,做官不好好服务,科研弄不出成果。最后是利用职务之便,把经费留在自己的研究所,使真正搞科研的人没有经费, 严重影响科研事业发展。周主席的话掷地有声,也希望能给个别人敲响了警钟啊。

  再来看国际方面的消息。

  最近美国哈佛大学有一项研究发现,女性体内在晚间会产生一种用来调节睡眠节奏的黑色素。如果女性在晚间工作, 受到人工照明的光线干扰,这种黑色素的产生就会大幅减少,荷尔蒙雌激素则上升,这时候危险就来了。《联合早报》文章标 题是,雌激素上升,女夜猫族,乳癌飚高50%。文章说了,女性若长期在晚间或通宵工作,得乳癌的机率会比一般女性高出 近50%。哈佛大学的医学专家调查了1万名女性,而调查结果显示,原因就是天界睡眠节奏的黑色素减少。黑色素减少雌激 素上升从而导致的胸部长出肿瘤的风险。熬夜不光容易得乳癌,还容易衰老。为了青春永驻还不要的好。

  再来看其它方面的消息。

  很多店家开业图吉利,放放鞭炮热闹热闹、吸引人气,咱老百姓也理解。可有家饭店做得有点过火了。《春城晚报》 说,昆明一家火锅城开业,可真费了一番牛劲。上午11点,两辆五吨的吊车浩浩荡荡开到饭店门口,四腿儿一撂,吊臂就升 起来了。只见每个吊臂挂着4串鞭炮,每串都是特制。店家说啊,每串100万响,八个就是800万啊。这些炮仗直直地就 给吊到四楼高。到了时辰,同时点燃,“叮叮咣咣”了5、6分钟,大街上烟雾弥漫、火药味刺鼻。再看地上,全是碎屑,俨 然一张红地毯了。如此庆祝,执法人员肯定不同意啊,于是责令店家清扫干净;两台吊车,一是随便停车、二是阻碍交通,都 违章了。您这是热闹了,还得别人帮着买单。再说也危险啊,别说是崩到了人,就是崩到了花花草草也是不对的呀!为了图个 “火”出点什么事,那您可是真上“火”了。

  不知道您是怎么辨别假币的,不过今天的《新快报》给我们介绍了一个小店老板的土方法验钞,据他说这土方法准确 率达99%。沙河路天平架有一家小食店。就这家小食店的收银台旁的石灰墙上有一道一道的红绿印痕。别小看这一道一道的 红绿印痕,这些可都是50和100的大钞留下的。这个老板说最原始的验钞方法就是将钞票往石灰墙上一擦,出现一道鲜艳 的红印。那这钱就是真的了。如果是假的墙上没有留下鲜艳的痕迹,而是一道很淡淡的红色痕迹。难道真就这么灵?银行的人 说了,这方法验钞从未听说过。还提醒市民,不要故意做一些有损现钞的行为。没有科学依据的事,咱可不能蛮干啊!

  最后来看一封观众来信。

  湖北武汉汉南区的言传欣同学给我写信,说自己是个马上升入二年级的高中生,面临着文理分科。她所在学校学生很 多,却只开设两个文科班,很多想学文的同学被拒之门外。类似的事儿我也听过,确实很多高中认为文科院校少,录取率低, 它为了保证升学率,就少开文科班,或者把门槛抬高。传欣来信中有段话写得很有意思,她说:“一种不适应潮湿泥土的花儿 们,硬生生被移栽到潮湿得可以长出小蘑菇的土地里会是怎样。”写得很可爱,也很有道理。确实,橘生淮南是橘,淮北就是 枳了,上文科上理科,也要看自身的情况,否则学生没有兴趣,怎么能学好呢。

  今天的马斌读报就是这些内容,就到这里吧。


爱问(iAsk.com)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