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俄驻华临时代办贡恰罗夫:中国发展不是威胁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25日14:40 人民网

  人民网北京8月24日讯 记者沈凯报道:俄驻华使馆临时代办贡恰罗夫近日接受人民网记者专访,就所谓的“中国威胁论”、中俄关系和中俄能源合作等问题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在回答如何看待“中国威胁论”的提问时贡恰罗夫说:“对待这个问题我认为语言表达要谨慎,必须严格区分“挑战”与“威胁”。“威胁”与武力和高压是联系的,指使用军事力量或威胁使用军事力量强迫另一个国家做其不想做的事,侵犯其主权、领土完整。“
挑战”完全是另外一个概念,一些国家因新因素的出现需要作出自我调整,改变昨日已适应的状况。这种新出现的因素构成了“挑战”。与中国相关的这一现象是“挑战”而不是“威胁”。有人说,中国发展的动力是不断增长的巨大内需,因为中国有着这样大的人口,所以我们说是“挑战”。

  中国的商品,如轻工业产品更有

竞争力。亚洲一些国家,甚至其他地方感受到这种热力,甚至阵痛,他们需要调整,这是“挑战”。一些政客借机鼓吹“威胁论”以获取好处。迎接挑战的办法是加强自身的能力,通过谈判找到符合共同利益的办法。宣扬“威胁论”的人试图获取政治资本,却不能提供建设性的解决方法,这是死胡同。所以我认为中国的发展构成“挑战”,是对你能力的测试,而不是“威胁”。

  在说到中俄关系时,贡恰罗夫说:“有些人对我们与中国这种建设性的关系不是很高兴,倒是希望我们之间有些冲突和不信任,对过去十来年中俄关系的发展心存顾忌。如果我们回顾这些年的历史,自从叶利钦总统1992年对华访问以来,有几个阶段曾有人预言两国关系没有未来。第一阶段,即1992年之后,有人说一个是民主的俄国,一个是社会主义的中国,从意识形态上就会有争端,就象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那样。但这没有发生,我们的关系发展很快。接着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有人说我们的边界问题很复杂,存在了有300年,无法得以解决,但我们证明了他们是错的,我们解决了这些问题。

  他还说,俄罗斯人民对中国和中国人民的态度是良好的。俄国的一些调查显示,20%以上的俄国人把中国看作盟国,30%到40%的人认为两国的关系非常好。但同时我们也不能忽视其他一些倾向,比如我们谈到过竞争,俄国一些地方的纺织业就受到了影响,一些人对中国产品的竞争感到担心,这不容否认。

  在谈到中俄能源合作现状及前景时,贡恰罗夫说:“我想从一个整体角度来谈这个问题。这是一种长期的交往,俄国很重视与邻国中国的关系。中国是个快速增长的、相邻的大市场,中国的需求和购买构成我国收入的相当大一部分,甚至还会增长。单从这一点来说发展与中国的关系也是很重要的。从中国这方面来说,情况可能稍有不同,

石油价格上涨的因素其实对俄国消费者也有影响,这也是不可改变的事实。对中国来说,俄国也是一个很重要的邻国,我们可以提供能源供应,不仅仅包括天然气、石油,我们最近也在探讨电力、核电等等。这是我们关系的互补性。还有一个正在出现的特点,即两国将在上述领域加强合作,如天然气、石油的再加工等,再将成品出口到中国,这就是对增值部分的分享。我们分享一部分附加值,而中国获得稳定的供应。我正与中国几家大公司探讨如何合作对俄国的天然气、石油进行再加工,我想这是一种趋势。总体来说,(中俄)能源合作的前景是光明的。用不了两三年人们就将谈到电力合作了。”

  贡恰罗夫还谈到了正在进行的“和平使命—2005”中俄联合军事演习,他说,此次演习是历史上首次,也是中国人民解放军首次与外国友军的联合军事演习。因此两国都非常重视,演习也吸引了世界的关注。它的目的正如其代号那样是和平的,通过此次演习,我们想增强双方军队的准备状态,增进了解,提高军队现代战斗能力,面对本世纪所面临的挑战和威胁。

  贡恰罗夫说他与中国人民解放军有很密切的接触,因此对中国人民解放军也有所了解。“总体来说,我们的关系发展顺利,而且因为我与中国人民解放军的高层有着近十年的接触,我感到中国人民解放军整体的成熟,不仅仅是指备战状态和装备,还有官兵的教育水平,组织水平。从一个邻国的立场来说,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发展并不是为侵略做准备,而是与中国整体经济和技术发展相对应的。在这里我可以引用邓小平在中央军委一次会议上说的一句话,‘军队要—切服从国家建设这个大局’。”

  贡恰罗夫讲到,“随着

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有能力将一部分资源用于军队建设。”“我们与中国有着很长的共同边界,我们理解象中国这样一个有着漫长边界线、众多邻国、正在日益全球化的国家不能没有一支先进的军队。”“因此我们不认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发展是种威胁。”


爱问(iAsk.com)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