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城市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26日17:13 东方网-文汇报

  编者按

  建设节约型社会,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一环。上海市委、市政府对此高度重视,要求各部门、各区县、各单位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节约利用资源和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效率为核心,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努力把上海建设成为资源节约型城市。

  前天,市政协和本报联合举办了“建设资源节约型城市”委员专题座谈会。围绕这一话题,参加座谈的政协委员们争相发言,纷纷建言献策,提出了很多真知灼见。

  精明增长防止出现四大爆炸

  张绍梁(市建委原副主任):

  五十年前,因为工业化的快速发展,资本主义国家的一些城市出现了四大爆炸:人口爆炸、郊区爆炸、高速公路爆炸和旅游区爆炸,使得城市问题非常严重。后来他们提出了城市要精明增长的概念。这是一项将交通与土地利用综合考虑的政策,从而促进更加多样化的交通出行选择。

  “精明增长”通过公共交通导向的土地开发模式,将居注商业及公共服务设施混合在一起,并将开敞空间和环境设施的保护置于同样重要的地位。

  我们现在也已经出现了四大爆炸的趋势。要避免类似情况出现,出路就是建设节约型社会,关键是加强整合能力。我建议:一是把大容量的有轨交通建设提上议事日程。上海人口密集,能源紧张,土地紧缺,只有依靠发展大容量公共交通才能解决问题。二是充分利用沿海大通道建设,平衡上海交通格局,改变市区东北和东南两翼交通滞后的状况。三是增加水路和铁路交通运输的比例,以减轻总量在80%左右的公路运输对于交通及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

  潮涨潮落、风口浪尖,都可以变成能源

  黄庆荣(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石油分公司原经理):

  上海在能源节约的工作方面走在了全国的前列,但目前对能源的利用效率上还赶不上世界的平均水平。

  建设资源节约型城市,上海应大力推动节能和新能源开发,要把节能产业、新能源开发产业当作支柱产业来发展。潮涨潮落、风口浪尖、高温酷暑其实都可以变成能源,问题就在于我们怎么利用。这一点我们应该向日本学习,在日本,每12万户家庭产生的废弃物用来发电,可以供2万户家庭使用。

  要抓改革促节能。以公车为例,一辆公车五六年就要大修,七八年就报废,而私车用十年还能保养得很好。这里面的浪费很大。广大领导干部应该带头促进公车改革,减少资源浪费。

  让孩子们从小树立资源危机感

  沈思(上海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原巡视员):

  小学课本要作适当修改,除了讲“地大物博”外,还要增加关于我国人均资源占有量在国际上的排位的相关内容——我们有相当一部分资源的人均占有量排位很低。要让孩子们从小树立资源危机感。建设节约型城市不是一代人两代人的问题,因此对节约一定要从小开始教育。

  建设节约型城市,首先需要节约型政府。政府要有具体的实际行动,不但“十一五规划”中要考虑节约型城市的未来,而且现在就要拿出实际行动,或者提出一些具体可行的措施。

  努力提高水的重复使用率

  陆柱(华东理工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教授):

  水资源的节约是一个重要问题。传统或狭义的节水概念主要是指减少用水量。面对水资源紧缺矛盾的加剧,节水的理念应扩大到“用过的水可以直接再利用”或“经过适当处理后再利用”等新的层面上,这样才能真正体现节约用水的内涵。

  而在实际操作中,要实现工业用水、农业用水、生活用水三方面全面节约。比如,在工业用水方面建议大力推广应用循环用水、密闭用水、一水多用、污水和中水回用等,努力提高水的重复使用率。在农业用水方面建议以滴灌、管灌、微喷灌等节水技术改变过去的漫灌方式,大力发展节水型农业。在生活用水方面,积极推广应用节水器具与设备,包括卫生洁具、各种节水龙头以及防止和减少管道和阀门的漏水等。

  政府要扶持循环经济产业

  朱德瀛(在沪全国政协委员民建上海市委副主委):

  上海是一个水质型缺水城市,但在我们的生活中仍然有很多浪费优质水的现象。比如上海的水箱清洗用水,我作过一个统计,全市每年为清洗水箱白白放掉的自来水多达330万吨。330万吨自来水被白白浪费的背后,是我们缺乏对水资源循环利用的意识和手段。

  实际上循环经济中相当一部分产业在启动之初都面临着投入大、回报慢的问题,致使各类资本都不愿意进入这些产业。但是,计算资源循环利用的成本和效益,不能仅仅停留在眼前的账面成本上,对于这些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产业,政府应该尽量予以扶持。

  实现能源的梯级利用

  郭揆常(上海石油天然气有限公司高级顾问):

  提高能源利用率是经济持续发展的需要。要树立以效率为核心的观念,实现能源的梯级利用。对不同品位的用能需求提供不同品位的能量,用高品位的能源满足高端的需求,用低品位的能源满足低端的需求。同时,能够使用一次能源解决的,尽量不要使用二次能源,能够利用废弃能源的,就不要使用优质能源。

  节约土地从道路开始

  董绍诚(上海闵行联合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

  上海的土地太金贵了,因此,节约土地资源对上海尤其重要。

  闵行开发区最近这几年非常注意土地节约利用。闵行开发区只有3.5平方公里,在全国的开发区里,它是单位面积产生企业利润最大的:去年税收24亿人民币,今年肯定突破30亿。

  根据闵行的经验,我提五方面建议。一是开发区的道路不要做那么宽。闵行开发区最阔的道路宽18米,20年没有堵过车,够用了。和市里相连接的主通道可以宽一点,但支干道完全可以小一点,这样可以节约大量土地。二是绿化率的标准。现在的规定要求开发区的绿化率是30%,我觉得25%够了,可以节省5%的土地。三是在引进外资时,不应该再拉一般性的外资,而应该引进技术含量高,单位面积产出大,有利于上海实施科教兴市主战略的。四是开发区里特别要注意企业的圈地行为。这在一些开发区很厉害。地方政府应该有法规,到了一定期限,投资款项没有到位的话,就收回土地。

  充分利用第二资源

  姚诗煌(文汇报高级编辑):

  上海的垃圾产量以每年6%到10%的速度在增长,废弃物排放已经成为上海城市发展的一大困惑。过去靠填埋,现在搞焚烧,但焚烧也会造成污染,并不能真正解决问题。要成为资源节约型城市,上海一定要充分利用城市废弃物。变废为宝,这里大有文章可做。我们可以把废旧物资称为第二资源,要充分利用这第二资源,上海首先要开发第二物流系统,比如建立废品回收网络。

  及早形成资源循环产业

  黄建清(上海市供销物资总公司副总经理):

  循环经济离不开资源的再生利用。在这方面,希望上海率先建立四大体系。一是政策支持体系,目前上海正在逐渐形成这一体系,希望能够再快一点;二是投融资体系,对资源循环来说,投融资体系尤其重要,国外在这方面已经有了很好的经验;三是科技支撑体系,本市应该在资源再生利用方面有专门的研究方向;四是再生资源的产业体系,希望看到上海能及早形成资源循环所必需的再生、回收、利用的产业。

  把废弃物变成可用资源

  郭翔(上海国翔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我一直在想,如果能把让人头疼的废弃物变成可用资源,那么既符合环保要求,又能达到循环经济目的。

  我们正在探索将泔脚料与有机污泥混合,经生物现代工程技术处理,做成“人造煤”。现在,“人造煤”已经通过了实验室检测,燃烧值比标准煤还高,接下来就等着在锅炉上真刀真枪地干了。

  市民要自觉树立节约意识

  王晓平(市经委原总经济师):

  垃圾分类是开展循环利用的第一道工序,要让市民提高这方面认识和自觉性。这方面应该向日本学习,日本国民一般都会自觉把牛奶盒、啤酒瓶洗净送回超市以供回收,而且不收取任何费用。

  建议通过地方立法,授予物业管理公司新的职能,对小区里有利于形成节约型城市的事情,物业要参与管理。

  尽快设立共性技术研究机构

  张其标(市科委原副主任):

  建设资源节约型城市需要相关技术支撑,但现在没有专门机构来研究资源节约技术领域中共性的、关键的技术。这类机构多数具有公益性,建议政府尽快成立相关机构。

  此外,要大量开发太阳能利用。现在的太阳能产品还没有形成规模,转换效率也比较低,应该在提高性价比上多下功夫以利推广。

  建立节约型社会的统计测评方法

  吴声雷(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一研究所原所长):

  关于节约型社会,说到底是人和自然怎么共生、怎么协调的问题。因此,我们在规划中就要做到减少和消除那些不可持续发展的生产行为和生产模式。

  但规划之后更重要的是执行,这涉及到执法力度的问题。

  值得注意的是,节约型社会是一个大系统,目前急需就其效果建立统计和测评办法,并使这套办法能够保持延续性。

  应对资源危机应以节约为主

  郑龙(市经委电力处处长):

  上海的资源,包括能源,已经从潜在危机变成现实的危机。“十一五”末期,上海的能源供应,无论一次能源还是二次能源,都有缺口。要应对这个危机,一是开源,即整合社会各方能力来形成合力;二是节流,今年上海电力迎峰度夏主要通过节约和避峰让电。从长期来看,节约用电力还是节能的重要手段之一。

  (整理:本报记者钮怿邵岭)

  图为委员们在座谈会上踊跃发言。申卫星摄

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城市
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城市
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城市


爱问(iAsk.com)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