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古文名篇不该退出小学教材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27日06:36 生活报

  新版六年级语文教材篇目改动很大,一些名家名篇将“退出”,而一些儿童故事则被收入其中。主编范守纲先生解释说,语言太晦涩、文章太冗长是这些篇目被删减的原因。

  对于范守纲先生的解释,笔者不敢苟同。如诸葛亮的《诫子书》全文仅有84字,郦道元的《三峡》全文仅有152字,怎能算“冗长”?两篇文章文笔清丽、流畅,富有音乐感,根本谈不上“晦涩”;对六年级学生而言,只要老师稍加讲解,这两篇文章的内容不难理解,
也说不上“艰深”。

  其实,范守纲先生在新教材中加入儿童故事,摒弃一些古文名篇的做法,反映了一种根深蒂固的认识。上个世纪初,胡适等人将杜威“生活即教育”、“理解为教育前提”的实用主义理念引入国内。他们主张:教材的选编要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孩子能懂的才教;教育目标遵循实用原则,儿童生活上有需要才教。这种认识至今仍然深深地影响着我们的教育界,导致儿童教育不再采取朗诵、背诵的方法,而着重知识的灌输和理解。这或许也没有错,问题是我们不能把背诵经典的传统完全抛弃。

  人类原始的教育方法,只有一个,就是背诵。书读百遍,其义自现,道理就是这样。在中国古代,这是个普通的教育方法,也是具有相当科学性的学习方法。笔者不反对让一些艰深的古文名篇“退出”小学语文教材,但同时应收录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古文佳作。每个民族都有文化遗产,其中就包括一批历代流传的经典,这是传统得以代代相传的载体,也是这个民族始终保持创造力的活水源头。因此,从小学接触背诵一些古文名篇有深刻的文化传承意义。(生活报)


爱问(iAsk.com)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