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以磨子桥为中心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28日03:24 四川新闻网-成都晚报

  何小竹

  现在,磨子桥终于有了桥。但并不是原来那个让磨子桥之为磨子桥的石桥,而是现代化的水泥跨线桥,呈流线型飞越一环路。我也是最近才听说,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磨子桥是有河有桥的。大约是修一环路的时候,河被填了,桥被拆了。反正,我来成都的时候,就没看见过。

  我是1992年初来成都定居的。那时候,磨子桥还有点郊区,有点城乡接合部的意味。拓展磨子桥南延线(就是现在的科华北路)的时候,到处是裸露的泥土和积满雨水的坑洼。杨黎、蓝马他们租的房子在望江小区,就是修路占了农田和农舍,还给农民的拆迁房。我来成都后,就和他们住在一个小区里。我们合伙办的公司地点在黉门街。所以,每天上下班必往返于磨子桥。再后来,科华北路全线开通,我去了另一家公司经营夜总会,夜总会就在科华北路上。也就是说,直到1996年,我工作和居住的地点,都在磨子桥一带。所以,杨黎曾开玩笑说,何小竹对成都这个城市的概念,是以磨子桥为中心的。

  磨子桥是我看着繁华起来的,这话一点不过。所谓磨子桥商圈,最初还不是电脑。虽然政府规划的是科技一条街,但当科华北路开通之后,却成为事实上的餐饮娱乐一条街。这条街发生过许多故事。我只要说出几个老店铺的名字,皇都,太阳皇宫,大音棚,广阔天地,明清茶楼,等等,相信好多人都会将一些生动的故事回忆起来。现在,还留在这条街上的,只有广阔天地了,其余的都死掉了。1999年,韩东、朱文、于坚、伊沙他们来成都,去科华北路吃“公馆菜”,我就问朱文和于坚,来过这里吗?他们说没来过。我笑说,你们来过的,这里就是以前我经营的那个夜总会,现在我们坐的这个桌位,也许就是当时那个叫“麦当娜”的包间。1995年,于坚、朱文都先后来这里喝过酒。

  不太健忘的人都应该记得,1995年的成都流行“鬼饮食”,就是晚上开始摆出来,一直吃到凌晨的夜宵大排挡。后来叫“冷啖杯”。最出名最热闹的自然是东大街。但是,磨子桥的“鬼饮食”却是我们经常光顾的,因为它离我工作和居住的地方近。一般夜总会打烊之后,我都要和几个亲近的员工到磨子桥吃“鬼饮食”。有卤的鸡脚、鸡翅或鸭脚、鸭翅;卤的猪耳朵和猪尾巴;煮的花生、毛豆角;凉面、凉粉;煨在蜂窝媒炉子上的蹄花;现煮的粉子醪糟等。不是什么店铺,就是一些长凳和矮椅子临时摆在街边,甚至扩展到马路上。反正已经是深夜,也不存在阻塞交通的问题。

  吃“鬼饮食”偶尔也有打架的事情发生。因为附近就有多家夜总会,来吃“鬼饮食”的人都灌了一肚子的酒,脾气可想而知。很多次都是见了血的。我一个哥们的哥哥就在这里被两把砍刀丢翻,住了半个月的医院。被砍的原因还不是偶然的小口角,而是白天的时候,我这个哥们自驾一辆中型商务车,行驶至磨子桥口子上的时候,嫌前面的一辆桑塔纳开得太慢,按了喇叭催促也不理不踩,一轰油门就朝人家屁股撞上去,虽经交警进行了处理(我那哥们自然是全责),但已经结了梁子,人家心里咽不下这口气,晚上就来搞了报复。

  我在想,1995年前后那两年,可能是成都人最像重庆人的时候。一改成都人以前吵半天不动手的奶油形象,而是一搭话就交手,有时甚至一句话不说就伸出拳头,亮出刀子。这个是不是跟重庆崽儿学的我不知道。总之,这种陡然火爆的脾气跟那几年“乱劈柴”的市场经济无疑有很大关系。现在又不是这样了。一是街边的“鬼饮食”没有了,二是市场也规范了许多,三是人们的视野逐步开阔,文明的生活方式再次成为成都人的一种时尚标志。


爱问(iAsk.com)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