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高校贫困生生存状态:新生怀揣200元报到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31日07:57 扬子晚报 | |||||||||
![]() ![]() 贫困新生正在填写借款申请。 新闻背景:昨天,南京理工大学4000名新生陆续到校报到。此前,东南大学等高校的新生已经报到,南京大学等更多的高校新生也将在近期到校。据介绍,高校贫困生的比例约为20%,在一些农林院校更是高达30%,他们需要人们的特别关注和关心。 现场篇
到校时包里只有200多元 昨天是南理工新生报到的日子,该校“绿色通道”十分热闹,一个上午,先后为100多名贫困生办理暂缓缴费的手续。学费4600元,住宿费最低600元,代办费590元,很多贫困生口袋里的钱连代办费也缴不起。一位负责人指着登记表告诉记者:“100个学生当中有20几位暂借费用超过6000元。这就意味着,他们入学后首月的生活费尚无着落。”据了解,去年该校新生报到时借给困难生共200万元,而今年仅昨天上午就借出50万元,预计报到三天借出的费用要超过去年。 来自贵州山村的景同学,是南理工2005年动力工程学院的新生。这是他头一次出远门,火车颠了30多个小时,昨天早上刚到南京。走进“绿色通道”时,他的背上还压着被子与席子。一位老师问他带来多少钱时,小伙子把头埋得很深,两只手掏出两个空空的裤子口袋。他压低嗓子说:“包里有200多块钱,要顶两个月饭钱用。”小景是仡佬族人,一家四口靠父母种几亩田为生,年收入不超过3000元。他告诉记者:“我弟弟正在读高三,成绩不错。父亲替弟弟交完学杂费后再也无力承担我的费用。临走时,父亲只塞了700元生活费给我,我把300元省给了弟弟。因为他正处在升学的关键时期,要多补充营养。我可以靠勤工助学养活自己。” 一对带着浓重四川口音的父子引起记者的注意。在儿子登记填表的间隙,这位父亲向记者抱怨说:“南京一碗馄饨3块,招待所一张床睡一晚30块。我实在舍不得,就跟儿子挤着凑合了一晚,一夜过来,我腰酸背痛。”据了解,这对父子来自四川宜宾的一个小集镇,一家四口人,女儿今年读高中。夫妻二人都身患残疾,没有稳定的工作,靠摆小地摊养活儿女,勉强支撑生活,根本没有积蓄。父亲说:“儿子原本不打算到东部上学,主要怕费用高。却因为分数够不上川大,如果学校不承诺可以暂缓交学费,孩子都想复读,明年再考。来南京前,一家人仔细盘算花费。两张来宁的火车票300元,行李托运费30元,孩子四个月生活费1500元,就跟亲戚借了2000元。其他生活用品,如被子、枕头等等通通打包从家里托运过来。”面对即将到来的新生活,儿子用劲说了“刻苦学习”四个字。 记者发现,绝大多数贫困新生所带费用都不足,大多是东拼西凑而来。据了解,根据国家规定,南京本科院校基本上每生每学年的学费都为4600元,再加上代办费、住宿费等,一般得一次性带上6000元,学校在给他们寄了新生录取通知书时也都同时告知。来自安徽蒙城的一名新生说,其实他知道费用不够,到学校报到时心里很不踏实。现在学校借款给他,让他交了学费,以后再为他办理国家助学贷款,还学校的借款。但无论是学校借款,还是助学贷款,毕竟都是要还的,这令他不能完全放松,总觉得压力仍不小。 学习篇 尖子生不多,学习更须努力 记者从一些高校获悉,贫困生的学习成绩总体上并没有超过普通学生,成绩特别优秀和成绩特别差的学生都较少,大多数贫困学生的成绩居中。来自南京理工大学的一份不完全统计表明,成绩特别优秀的贫困生仅占贫困生的5%,成绩优秀的学生也只占10%。 记者昨天对南理工部分贫困新生采访时也发现,贫困新生并不都将入学视作求学的大好机会。一些贫困新生对学习十分重视,今年考取南理工机械工程学院的贺同学是陕西渭南人,考出了649分的高分,家在农村,仅带了部分生活费,是亲戚们一百、二百元地凑起来的。为让他能顺利入学,学校向他办理了借款手续,用于支付学费。在办理现场,他激动地告诉记者,作为农村学生,只有求学才有出路,他十分珍惜难得的升学机会,表示今后要努力学习,四年后还要考研。而另一位来自外省农村的孩子则没有认真读书的心态了。他告诉记者,之所以来经济发达的江苏读书,是想了解一下发达地区的状况,以便将来能找个工作。大学期间,他准备着力培养自己的社会交往能力。 有关专家分析,贫困生总体成绩不佳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心理压力大,没法集中精力学习;二是不少贫困生将较多的时间用于勤工补助上,使他们将本应用于学习的时间用于解决生计上;三是贫困生大多来自贫困的农村地区,综合素质不及城市学生,进入高校后,许多课需要学生动手等,一些农村学生难与城市学生比拼。这位专家认为,贫困学生有各种追求无可厚非,但作为学生,学习仍是第一位的。学习成绩好,对贫困学生来说,显得更为重要。目前,不少学校都改变简单资助贫困生的办法,而是改用奖学金奖励贫困生,贫困生学习成绩好,完全能解决生活困难。 关爱篇 多项政策确保人人入学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各高校对贫困生入学都十分重视,出台的政策不少。一位老师说,在他们眼里,学生没有贫富之分,只有成绩的高低。各高校确保贫困新生入学,并在今后的求学中不应因贫困而辍学。 各高校对贫困新生都开通先入学报到,再分层次帮助。或帮助申请助学贷款,或对特殊对象进行减免,或提供勤工助学岗位,或发给奖学金。南京理工大学学生处周晓副处长介绍说,南理工将新生入学绿色通道分成两步。第一步是“确保每个贫困家庭的新生报到入学”,第二步是“确保每位好学上进的学生不因家庭贫困而辍学”。学校采取“借款”方式,保证所有贫困生先办理入学手续。新生只需向学校出示乡、镇、街道民政部门关于其家庭贫困的证明,再填一张“暂缓缴费表”,可先欠学费、住宿费及代办费。入学后,申请国家助学贷款,补齐学杂费。周副处长表示,学校采取借款方式,取消“减免”政策,是为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另外,在社会热心人士的资助下,学校设立50万元新生入学奖,奖励部分品学兼优的贫困新生。绿色通道的第二步,是关爱贫困生的日常生活。他们根据学生、老师的反馈,给每一位家庭真正贫困的学生建立档案。进入档案的贫困生可享受不少优待。重大节日,学校发放慰问金;冬季免费提供一套棉衣;每月勤工助学20个小时可获250元报酬。 各高校设立多项奖助学金,为贫困生“雪中送炭”。其中奖励金额较大的一项国家奖学金,专门奖励成绩优异的贫困生。一等奖减免学生全年学费并奖励6000元,二等奖减免学费加奖金4000元。南京大部分高校还设立专项奖学金,用于品学兼优的学生,受奖面不少于在校学生总数的20%%,并适当向贫困家庭学生倾斜。例如,东南大学有一套完备的奖贷金制度,学校及社会企业设立各类奖学金800多万元,学校每年还发放定期困难补助等资金200多万元。 心理篇 自卑心理急需引导克服 南京某高校负责学生工作的一位老师昨天向记者讲述了关于贫困生的两件事:一位来自农村的贫困生每天都要比其他同学起得早,他总是第一个赶到食堂,在周围没有一个同学的情况下,只买了一两个馒头,匆匆吃下后离去,而到中午和晚上,别的同学赶到热热闹闹的食堂,吃起热腾腾的饭菜时,很难见到他的身影;发生在另一个班上的一件事是,经历寒假后,同学们纷纷返校,不少同学带着家里带来的食品、家乡的小吃,一起快快乐乐地分享,而这个班上的几名贫困生却返校后即从宿舍消失了,因为他们家里很穷,父母并没有给他们准备返校食品,他们感到不自在,只得一走了之。 一位老师说,当同宿舍有同学一个月消费千元以上甚至更多,而贫困生还在为吃饱饭发愁时,贫困生的心理压力有多大!他们年龄相仿,而生活条件迥异,这些会引起他们的困惑,许多贫困生表现为自卑、内向、不合群、甚至失去学习的信心。记者在报到现场看到,贫困生到校基本上都没有父母陪同,来自陕西的一位同学说“这样可以省去几百元路费”,不少贫困生衣着不合时,脸上少有同龄人的笑容和入学后的喜悦。 专家指出,贫困生对贫困要有正确认识,贫困不是罪恶,应该正确面对,接受这一现实。贫困生更要认清到高校求学的目标,珍惜来之不易的机会,放下家庭经济困难的包袱,通过自身努力,勤学奋进,把大学学业搞好。其次,学校也要尽力呵护好贫困学生,记者在高校新生报到现场看到,对新生接待都十分细心,南理工规定,贫困新生报到时,一律要热心接待,不能因没带钱而看不起,一些学费不足的璺困新生到学校“绿色通道”借款时,都由高年级学生陪同,让他们感受到学校对他们的关爱,消除他们的焦虑心理。本版撰稿 蔡蕴琦 龚学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