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复建“尼古拉”牵动省内读者心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9月03日09:36 生活报

  “看电话号,就知道我是齐齐哈尔打来的。”和毕耀祖一样,连日来,这些曾在哈尔滨或读书,或工作,或与“尼古拉”有过一面之缘的齐齐哈尔人、大庆人、佳木斯人……读了本报复建“尼古拉”的报道后,同样发表了拆“玻璃大棚”、拆电力大楼的想法。

  “上世纪50年代,我在哈尔滨航空工业学院(现在的黑龙江工程学院)读书,有一次以‘尼古拉’为背景,拍了一张照片,这张合照,我向别人炫耀了50年。”如今半个多世纪
过去了,毕耀祖也从哈尔滨求学,到西安工作,最后回到了齐齐哈尔,但“尼古拉”的魅力一直让他不能忘怀。“可自从被毁之后,一下火车,我都不愿意朝博物馆广场看。大约20多年前,那里又有了一个电力大楼和省旅游局办公楼,我一直不明白的是,为什么省旅游局的楼拆了,电力大楼却还能独存?”老人还表示,现在北方剧场、“玻璃大棚”和那两座高楼,“也不咋样”。

  佳木斯的刘彦博,小时候曾在“尼古拉”的围墙内玩过捉迷藏。刘彦博斩钉截铁地说:电力大楼,非拆不可。

  和刘彦博观点相同,大庆读者隋荣说,当年离开哈尔滨,支援大庆油田建设,“尼古拉”的美丽,曾是对天南海北建设者炫耀的资本。如今,博物馆广场的风格尚存,就该原地原样一鼓作气恢复起来。

  大庆读者、一位“老哈”郑杰对记者说,自己的叔父曾在铁路供职,手头关于“尼古拉”的资料有很多,弟弟郑奇也有很多哈尔滨当年的资料,如果复建时需要,愿意奉献出来,供规划部门参考。郑杰说,大约10多年前,回哈尔滨走亲访友时,就听亲友们议论,电力大楼要拆,可一晃10年过去了,这个楼还在。

  供职于大庆市政府的张帆说,到过欧洲之后才知道,老房子、老建筑也不过如此,他们有的,哈尔滨也有,有的甚至比他们还地道。但是,因为观念上的不同,使得哈尔滨的美丽大打折扣,人家绝对不会在凯旋门或者埃菲尔铁塔附近建一些不伦不类或者喧宾夺主的东西。复建“尼古拉”,是个机会,不仅是恢复这座精美的建筑,也将展示城市决策者的魄力和卓识。(生活报)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