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组图:到新疆摘棉花去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9月03日10:36 宁夏日报

  “我们新疆好地方……”这首歌人们耳熟能详,其悠扬的旋律和天山南北的景色一样美丽,令人神往。除了风光绮丽,新疆还是我国最大的棉花生产基地,这里的长绒棉可与世界著名的埃及长绒棉相媲美。每到棉花成熟时,需要40万至90万左右的临时工摘棉花,当地劳动力缺乏,每年得从河南、四川和甘肃和宁夏省区调集劳动力填补。熟练工每天拾棉至少80公斤左右,月收入可达千元以上,对农民工很有诱惑力。

  今年,我区首批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百余名摘棉工由银川市劳动就业服务局组织的。记者随行,对摘棉工的吃、住、行及工作情况进行了实地采访。

  8月16日,在银川市劳动就业服务局的组织下,100余名劳务人员分乘两辆大轿车赶往兰州,再从兰州乘火车到新疆首府乌鲁木齐。18日上午,由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八师149团二连租用的大轿车,把劳务人员送至摘棉花所在地。农民工到新的生活环境需要一个适应过程,为此,二连领导让大家调整休息两天。因回民多,连部当天还给了一只羊,考虑到回族风俗习惯,决定由劳务人员自己宰。

  农八师149团二连有8900亩棉花地,今年总产达240万公斤,是收成最好的一年。据二连技术人员介绍:摘棉花很简单,技术含量不高,讲究的是熟能生巧,刚开始速度慢些,只要手快,不间断地摘,就能挣到钱。二连为摘花工开出了每公斤0.65元的工资,一个农民工摘两个月棉花,就可净赚2000元左右,这相当于农村人均一年的收入。21日早上,入住二连的劳务人员开始下地摘棉花,每人发放一个大白布袋子,要求每人必须带上帽子,防止头发掉进棉花里,影响质量。太阳当头照棉花对我笑

  在棉花田里,一个个成熟的棉桃绽放出一朵朵白色的花,百十名拾棉工走进了棉田,不一会就消失在辽阔的棉海中。不远处传来歌声,唱到“太阳当头照,棉花对我笑”时,大家精神为之一振。16岁的马伟龙是劳务人员中年龄最小的一个,初中毕业后因家里没钱上不起高中,只好弃学了。这次出来打工,他还要靠邻居照顾,他说自己要求并不高,能挣上700元至800元,回家给两个上小学的弟弟交学杂费、买衣服,让他们完成学业就行了。人数最多的一家

  同心县王团乡罗家河湾村杨明有带着妻子怀抱着仅有9个月的儿子,小舅子和媳妇,还有妹妹和弟弟一家大小7口人。有厨技之长的他,曾在西宁、上海等地的餐馆当过拉面师傅,每月能挣到1000元至1200元。他说,家乡是靠天吃饭,因干旱,没有收成,家里其他人又没有劳动技能,只靠他一人出来挣钱是不够的。考虑到任何一家用人单位不会一下子接受他们这么多人,杨明有早早就打听摘棉花事宜。为能拉家里人赴新疆摘棉花,8月5日他们一家就赶到了银川,一等就是十几天。他认为,等这十几天是值得的,如果他们每人能挣到1000余元,加起来6000余元,够他们全家生活半年了。他告诉记者,新疆就是天气热,其它条件还不错,他现在只想努力挣钱,来孝敬老人,改善家庭生活。当天他们摘了53.5公斤棉花。到新疆“浪一下”

  兴泾镇的于文军今年64岁,不愁吃不愁穿的他,说他来摘棉花的目的很简单,赚个零花钱,到新疆“浪一下”。于文军老人说,自己上世纪六十年代曾来过新疆,一晃40年了,这次来摘棉花,想挣点钱,再去伊犁、乌鲁木齐去看一看。别看他年龄大,但摘起棉花的速度并不比年轻人差,一天下来,很轻松地摘了24.5公斤。夫妻俩摘棉花只为儿子上学

  灵武市梧桐乡范生强、王慧琴夫妇,携带着两个儿子出来摘棉花,这是一个特殊家庭,共4个孩子。夫妇俩到新疆摘棉花,是给两个即将要上中学的孩子挣学费,除了挣学费,他们还想开一个卖羊杂碎的小餐馆,这样稳定下来,也好照顾上学的孩子。因还没挣到学费,在家两个孩子又没人管,他们只好把孩子带出来摘棉花。一到二连,王慧琴就着手打听孩子上学事项,想一边挣钱,一边让孩子上学,不耽误孩子的学业。也许是多挣钱的动力激励着他们,一家4口,第一天摘棉花达98公斤。摘棉花比掰玉米摘枸杞轻松

  在银川市劳动就业局组织赴新疆的劳务人员中,兴泾镇人员就占了三分之一,为此该镇专门派人带队。领队梁兴成说,如果这边安排妥当了,随后镇上还有四、五十人要来。棉花的高度有65公分,摘棉花需要弯下腰,它的高度可能更适合女同志。19岁的兰彩玲是母亲一起来的,母女俩仅在半天时间里,就摘了53.5公斤。兰彩玲说,她曾干过掰玉米、摘枸杞的活,相比之下还是摘棉花轻松些,摘棉时腰弯下去,时间长了腰就不疼了。

  据二连连长王奇新介绍:银川市劳动部门组织劳务人员,是首批进入他们连队摘棉花的,为让农民工高兴而来,满意而归,连里千方百计从生活环境、人身、财产安全上考虑。我们要对得起他们的辛苦,及时兑现劳动报酬。今后,二连想与银川市劳动就业服务局长期合作,希望成为农民创收的途径,达到双赢。

  自治区劳动就业服务局领导介绍,从去年开始,我区就在新疆设立了劳务人员管理处,重点向新疆输出季节性劳务人员,并组织8000人左右赴新疆摘棉花,劳务人员每人能挣回1500元至2000元不等。今年,我区又组织两个专列,务工人员达10000余人。劳动部门选择有经济实力、管理水平好,且棉花长势好、收成好的建设者兵团148团、150团等。目的是让劳务人员提高采摘数量,赚上更多的钱。150团的朱政委向我区劳务人员承诺,采摘4500公斤买一张返程飞机票,摘棉4000公斤买一张卧铺票。劳动部门算了笔账,摘棉花时间前后有70天,如一天能采摘六、七十公斤棉花,完成4000公斤不成问题。

  赴新疆摘棉花的宁夏回汉劳务人员,每天都在辛勤的劳作,快乐的生活……(本报记者 江澎 文/图)

  年龄最大的摘棉工于文军。

  灵武市梧桐乡范生强一家4口。新闻来源:新消息报 责任编辑:马江 田丽 实习生:马彦娜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