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江西鄱阳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组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9月06日10:32 中国广播网
  中广网南昌9月6日消息(记者周羽、通讯员操海鹏曹吟)日前,江西省鄱阳县已成立专门的工作小组,组织精兵强将开展“鄱阳脱胎漆器制作技艺”和“鄱阳湖传统渔业生产习俗”的材料搜集、整理、撰写、摄制等工作,以此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江西鄱阳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组图)
渔钩1

江西鄱阳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组图)
渔钩2

  根据国家文化部和江西省文化厅有关要求,鄱阳县“鄱阳脱胎漆器制作技艺”和“鄱阳湖传统渔业生产习俗”被指定为全国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待项目申报批准后,将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据了解,建立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是我国履行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的义务。这对于带动省、市、县各级代表作名录体系的建立,逐步形成有中国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制度,具有重要意义。

  与瓷器.景泰蓝合称中华三宝之一的脱胎漆器在鄱阳历史悠久,制作精巧,以造型新颖,漆面光泽,内壁光滑见长,始于汉代,明清以后,享誉江南,20世纪60-80年代,远销东南亚,欧美和日本,产量跃居全国第二。鄱阳髹漆工艺传承久远,到明清时日渐显著。1914年,县城张洪顺漆器店张席珍,仿景德镇瓷器帽筒,制作出黑退光脱肥脱漆器帽筒一对,被湖北客商买走。次年,这对帽筒送巴拿马国际博览会参展,获四等褒奖。由此,鄱阳髹漆工艺更上一层楼,不但制作出不少器具出口创汇,而且先后两次承制了,北京人民大会堂江西厅的全部脱胎漆器。鄱阳脱胎漆厂制作的三阳开泰赤宝砂扁肚瓶,曾被美国客商成批购买。20世纪70年代后期,鄱阳脱胎漆器厂改革工艺,大胆创新,制作出高2米,直径0.9米的脱胎漆器万件大瓶,成为当时冠万件大瓶之首的工艺品器具。鄱阳脱胎漆产品有300多种,花色达2000多件,曾远销港、澳、东南亚、日本、欧洲和北美,是我国髹漆工业的重要产地。鄱阳是鱼的主要生产地,各种渔具都很发达,其中用铁丝制作的渔钩,至今仍为本县的独特产品和特殊行业。相传,这种手工技艺是在一百多年前,从湖北大冶传入并继承下来的。驿前鱼钩向以钢火适度,钩刃锋利,价格低廉著称。以前为长江沿岸各省渔民看好的主要渔钩产品。近些年来,经过不断探索发展,除生产捕捞天然鱼的渔钩之外,还研制出适合休闲垂钓的系列玩具渔钩。这些产品不仅在国内畅销,还远销到世界各国。饶州渔卡,一度扬名国内。这种用毛竹桠削制成的渔具,品种众多,工艺精致,对保护鱼类资源和发展渔业生产,都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相传,渔卡是姜太公发明的,直钩钓直鱼,说的就是渔卡。渔卡削成后,直直地如同竹针,捕捞时弯成弓形,套上芦苇制成的筒筒,插上鱼饵,才能发挥它的作用。渔卡虽冠饶州,实际上却是鄱阳镇管驿前村的重要特产。

  鄱阳自古“稻饭鱼羹”,是江南有名的“鱼米之乡”。地处鄱阳湖滨,鱼是除稻之外的主食之一,长此以往,食有所择,烩有所究,于是有春钻夏鲤秋鳜冬鳊四季时鱼之分。鄱阳湖是著名的鱼米之乡,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当地民众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湖区生产、生活习俗、信仰、禁忌等,为旅游开发提供了丰富的民俗资源。

  鄱阳县此两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申报,对于这个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抢救、保护和传承,无疑是一次良好的机遇。来源:中国广播网责编:安然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