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现代科技铸就千秋伟业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9月06日13:10 北京日报

  三峡船闸夜航(摄于2003年7月)。新华社记者杜华举摄

  现代科技是创造三峡奇迹的第一推动力。

  攻克难题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水利工程,三峡工程面临一系列世界级难题。

  三峡大坝全长2309米,最大坝高181米。大坝的布置,既要考虑防洪,又要考虑发电和航运。通过攻关创新,三峡大坝设计最大泄洪流量为124300立方米每秒,26台大容量机组布置于大坝左右两侧,采用坝后式电站厂房,船闸和升船机则利用有利的河道地形条件布置于长江左岸。优化比选后确定的方案,成功地解决了大流量、多机组带来的河床宽度不足的难题。

  三峡大坝泄洪坝段全长483米,汛期约有四分之三的洪水要从这一坝段通过,如何保证在特大流量情况下,洪水从大坝安全下泄,是三峡工程遇到的一个关键技术难题。在大坝建设中,对泄洪坝段采用了三层孔口布置方式,布置23个深孔,22个表孔,为进行三期施工导流和截流布置22个导流底孔,从而解决了在高水头、大流量、多排沙复杂条件下,大坝因高速水流可能出现的空化及泥沙磨蚀和消能防冲问题,确保了大坝安全运行。

  三峡工程双线五级船闸是世界上总水头最大,连续级数最多的船闸。整个船闸开挖要在花岗岩山体中深切,两侧要形成最大高度达170米的直立高边坡,如何保持如此复杂的船闸高边坡的稳定,在国内外尚无先例,是一道世界级难题。在船闸建设中,通过运用大量高新技术进行地质勘测和多学科综合试验研究,采取预裂爆破、光面爆破、坡面喷锚等新工艺,成功地解决了高边坡开挖失稳和变形的问题。

  大坝混凝土浇筑出现裂缝,是水利工程的“常见脖、“多发脖。为满足三峡混凝土耐久性的特殊要求,优化混凝土原材料及配合比,创造出二次风冷技术、综合温度控制技术等一系列新技术、新工艺。技术创新,有效地减少了混凝土的收缩变形,控制了裂缝的产生,使混凝土浇筑产生裂缝的顽症得到根治,2003年下半年三峡工程进入三期施工后,大坝浇筑质量不断跃上新台阶。2004年,三峡主体工程混凝土单元工程质量优良率达92.7%,比二期工程提高了10个百分点。

  提升效益

  现代科技不仅为三峡工程质量提供了保证,还为三峡速度和效益的大幅提升提供了巨大动力。

  三峡工程在大坝混凝土快速施工技术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在施工上,三峡创造了以塔带机为主,辅以高架门机、塔机和缆机的综合施工方案,使水电工程混凝土施工从传统常规的吊罐浇筑,升华为混凝土一条龙连续生产,实现了工厂化作业生产的特点。三峡工程创造的混凝土快速施工工艺和现代化施工管理体系,因其标准高于同行业国家标准,被建筑界誉为“三峡标准”。

  新技术、新工艺使三峡建设全面提速。从1999年到2001年,三峡工程进行了连续3年的高强度混凝土施工,年浇筑量都在400万立方米以上,其中2000年创造了年浇筑548万立方米,月浇筑55.3万立方米、日浇筑2.2万立方米的三项混凝土浇筑世界纪录。

  由于三峡大坝施工进展加快,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决定提前一年在2006年长江汛后将三峡水位提高到156米高程,这样不仅可以提前发挥三峡工程的防洪调控作用,而且将提高三峡机组的发电能力,并显著改善三峡航道的航行条件。

  三峡工程建设总工期17年,将于2009年完工。工程建设初期曾预计整个三峡工程的总投资需要2039亿元,由于工程成本的降低,现在预计工程投资将控制在1800亿元之内,节省200亿元。三峡投资大幅节省,科技创新功不可没。

  实现超越

  现代科技不仅解决了三峡工程自身的道道难题,也因此带动了我国诸多领域的科技进步。

  据不完全统计,自1993年开工以来,三峡工程已有10多项科研项目获得国家级科技成果奖,200多个科研项目获得省部级科技成果奖。在三峡建设过程中申请和应用的发明专利达700多项。

  三峡工程进行的两次截流———1997年进行的大江截流和2002年进行的导流明渠截流,其综合技术难度均为世界截流史上所罕见。在两次截流中,进行了大量水力学模型试验以及数值计算和机理分析研究,取得了一系列技术创新成果,使我国河道截流技术跃居世界领先水平。三峡大江截流设计及施工技术荣获1999年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三峡导流明渠截流技术被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联合评为2002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

  三峡船闸是当今世界上技术最为复杂的船闸,堪称世界超级船闸。在船闸建设过程中,围绕船闸水力学、自动化控制技术和船闸金属结构技术等方面的攻关,使我国航运建筑设施的技术水平跃居世界前列。三峡工程对于我国机电制造业的促进作用尤为突出。

  三峡工程的水轮发电机组、高压电气设备、升船机和船闸设备、直流和交流输变电设备的技术参数、容量、规模都代表世界当今最高水平,三峡工程在这些领域的技术突破和超越,极大地提升了我国民族工业的制造水平。

  新华社记者施勇峰江时强

  (据新华社武汉9月5日电)

  网络编辑:李亚敏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