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绝症老师:忍痛上最后一课(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9月07日10:30 海峡都市报
绝症老师:忍痛上最后一课(图)
翁老师最希望再回山里看看孩子们

  经由本报特别推出的贫困教师,省福利彩票发行中心将为他们送去一份经济上的援助,以解他们燃眉之急。本报热线0591-87095055、E-mail:szxw@hxdsb.com继续等您讲述身边贫困教师的敬业故事。

  2004年6月底的一天,学生像以往一样,听完年仅28岁的班主任翁建上的最后一节语文课,雀跃迎接暑假的到来,却没有人注意到讲台一旁的翁老师长长松了口气。7月2日,他被确诊为淋巴癌,全班学生为之震惊。翁老师为了坚持上完学期的最后一堂课,已经忍受十几天的右腿肿胀疼痛,直到他累倒在办公室里被送往医院……

  1997年,翁建成为北峰中学一名老师时,教师于他来说只是一份职业。

  北峰中学位于山区,交通不便,90%学生都寄宿在校。因为部分学生回家特别费时,有的要走2个小时山路才能乘到车,学校安排半个月放一次假。翁老师也和学生一样在学校寄宿,加上身为班主任,翁建戏称自己为“24小时保姆”。

  看着学生在自己言传身教的影响下,由厌学到考上重点高中,由玩世不恭到礼貌谦和,他体会到“教师”二字的分量以及“教书育人”所带来的成就感。翁建从内心认同,教师不仅是一份职业,更是他一辈子的事业。

  2004年6月初,翁建老师的右腿开始疼痛,但期末复习特别忙,他总想拖拖,到暑假了再下山好好看看。然而当他坚持到6月底,处理完最后的事务,得到的却是淋巴肿瘤的诊断书。

  住院治疗一年多,翁老师却强烈牵挂着讲台以及自己未尽的责任。翁建说,“过去,我一直以教导者的身份在教导我的学生。病了,我才发现孩子们比我想象的要坚强和成熟,很快就行动起来,为我募捐和寻求社会上的帮助。他们的善良和成熟让我特别想为他们再上一堂课,再当他们一次知心朋友。我一定会做得更好。”

  以前不停歇的“陀螺”突然闲下来,翁建特别怀念学校,就连平时烦人的粉笔和头痛的学生都让他挂念。他说,能重新走上讲台,是他最大的期望。

  如今,翁建老师已经在省肿瘤医院接受了12个化疗疗程,花去了近20万元的医药费,在学校以及学生的募捐下,仍然负担不起高额的医药费,只能采用最保守和低廉的治疗,不敢奢望骨髓移植这项最有效的治疗方式。

  在采访中,他说得最多的是:“记者不要报道我,多帮助呼吁社会关注山区教育。山区的教育资源确实贫乏,不要让山区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化名”老师:

  困难不让学生知道

  福州四十中陈老师(化名)教过的学生几乎都数不清了,这位下课后还会给孩子补课的老师,家中还有两个打一出生就患上脑瘫症的双胞胎孩子。25年来,陈老师没有因为孩子或个人私事请过一次假,耽误过一节课。但在他引以为豪的敬业的背后,却带着对家人的愧疚。

  那年,陈老师还在城郊的一所中学任教。一天大清早,奶奶去世的噩耗如晴天霹雳,陈老师强忍悲痛,骑车去给学生上课,坚持上完课后,才赶回去给奶奶出殡,这个举动让家人很不理解。“当时没有电话,无法通知学校找老师代课。要流泪要伤心是我个人的事,但孩子们总要上课啊!从职业道德上说,我问心无愧。”至今提起对奶奶的“不孝”,陈老师仍不禁潸然泪下。

  因工作出色,陈老师被指定担任年段长,一下要管理10个班级,除了上课,其余时间都要留在学校,方便处理事务。百般考虑后,陈老师没有推托,让妻子带着孩子住到父母家,自己则住在离学校较近的宿舍里,过起分居生活。

  直到有一天,妻子带着生病的两个孩子来看望陈老师。因为无法同时抱两个孩子上楼,陈老师妻子把其中一个独自放在楼下的草坪上,抱着另一个上楼后,再把草坪上的一个抱上楼去。而这时已经是傍晚近七点,陈老师还没顾得上回家。晚上,妻子微红着眼睛对陈老师说起这件事,独自带孩子太苦。陈老师这才觉得对妻子的亏欠,辞去了段长的职务,多呆在家照顾孩子。尽管如此,陈老师早出晚归,仍然只能在中午时多陪陪孩子。

  25年的教学,陈老师早已经桃李满天下。陈老师一直交代报道不能出现他的真名和照片,他说,“20多年的风风雨雨都走过来,让过去和现在的学生知道了,肯定又是慰问又是捐钱,学校和(教育)局里已经给予非常多的帮助,自己的困难不能再让别人操心。”

  记者手记

  给坚持者以爱

  从前天一大早开始,记者接到不少询问吴裕新老师情况的电话,表示捐助、给他女儿提供学费及家教……电话那端众多内容汇总成一种感觉:爱。

  这时,我想起自己的老师,虽然一辈子平平淡淡,守着山里一盏孤灯和一群不懂事的孩子,却感觉很知足。他曾说过:“你们是我的眼睛,在山外看到什么,老师也就看到什么。”就这样,老师把一批批孩子送进大学,而他却始终留在山区,这也是种坚持。

  我特别希望用笔记录下老师们带来的感动。也许他们并不是非常贫困、多病,也许他们的事情并不惊天动地,但只要他们在坚持,在默默奉献,我都希望这些老师得到社会给予吴裕新同样的爱。

  如果您知道有这样的老师,请告诉我们,本报为读者讲述身边贫困教师的故事。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