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社区读报员可受大家欢迎了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9月09日11:57 新文化报

  社区是社会的细胞,社区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如果我们每一个基层社区都是和谐的,那么整个社会也一定能达到和谐。从争创和谐社区到共建和谐社会,其实离每个人的生活都很近,甚至可以说是息息相关,因为社区是大家生活的重要场所,我们有责任优化社区的环境。

  本报推出《学习社区好榜样》系列报道,如果您所在社区在建设和谐社区方面有好
的经验,如果您对建设和谐社区有好的建议,不妨打电话跟我们说说。本报热线电话0431-96618,恭候您为建设“和谐社区”添砖加瓦。老人在一起学报本报记者 刘瑞秋 摄

  一个楼道俱乐部把180多个小家凝成了一个“大家”,也吸引了周围1500多户居民,这个俱乐部到底有什么样的魔力呢?让我们走进长春市重庆街道崇智社区去破解其中的秘密。

  楼道里弄出个“和心俱乐部”

  “这个‘和心俱乐部’成立10年了,是以前的老居民史品忠创建的。”昨日,“和心俱乐部”的接续者汤晓岩向记者介绍了“和心俱乐部”的情况。

  1996年,66岁的史品忠离休后搬到楼里。“他性格外向,看到楼内居民走路匆匆,进屋就咣地关上防盗门,邻里互不往来,心里不是滋味。看到谁搬家,他就过去搭个话,帮个忙。”汤晓岩说,为让大家都能走出家门,史老就同几个老伙伴带头从家里搬出椅子,把三楼仅有的五六平方米的楼道收拾一下,动员邻里间来这里聊聊高兴话,诉诉闹心事。没想到人越来越多,许多闷在家的老人被吸引过来。居民互相认识了,再见面时也开始打招呼了。史老同居委会商量,把这旮旯起名叫“和心俱乐部”。

  “晓岩”读报 天天“说”新闻

  “我们这个俱乐部活动高峰在春、秋、冬三季,惟独我的‘晓岩读报’是天天有的。”汤晓岩自豪地说,她的读报在1998年就开始了,比央视的“马斌读报”早多了。

  “我婆婆在世时喜欢看《新闻联播》、《焦点访谈》等电视节目,患病卧床后,我就订报纸,每天给她读报。有一次,我推着她参加俱乐部活动时,她当着俱乐部的老人们夸耀:‘我儿媳妇可好了,天天给我读报。’大伙都说:‘看你多有福气,还有人读报,我们两眼抓瞎,啥也不知道。’”汤晓岩当时一听,很受触动,就说:“如果大家愿意,我就把读报场所搬到俱乐部。”

  汤晓岩订了3份报纸。每天报纸一来,她就把报纸挨个仔细看一遍,把要给大伙读的就用红笔圈上,然后加以总结。“我读报就是唠嗑,到了秋天,就提醒大家添衣服,小心心脑血管疾病;到了寒暑假,就举报纸上的例子告诉老人看管好自己家的孩子,不要让他们到网吧去;报纸上揭露骗子骗术的,我就详细地讲给他们听,让他们出门时小心点……反正,我就挑报纸上适合咱老百姓的新闻读。”到现在,汤晓岩做俱乐部的义务读报员已经8年了,一天也没落。

  “体力储蓄” 大事小情不用出楼

  “和心俱乐部”还创建了“体力储蓄”,就是组织热心人成立志愿者队伍,让年轻一点、身体好一点的中老年人照顾年纪大的、身体差的老人;当这些志愿者自己年老多病或需要帮助时,他们的“体力储蓄”就会发生作用——将有新的年轻志愿者为他们服务。

  俱乐部在社区帮助下,召集楼内有特长的居民组成志愿者服务队,无偿帮助孤寡困难户。俱乐部的登记本上有“电工”、“木工”、“医生”甚至“掌鞋工”。齐力是低保户,2005年3月1日晚上,他的老伴病故了,由于没有钱,都是这些邻居帮忙料理的后事。齐力是个“万能工”,现在谁家水龙头坏了,谁家的下水堵了,都会积极出手相助。正是在这种连环不断的“体力储蓄”作用下,志愿者队伍像滚雪球一样壮大,并辐射到周围1500户居民。现在有个大事小情什么的,居民们不出社区就能解决。

  (新闻编辑:)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