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2005:民生体验(4)北京4位“4050”人的生活故事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9月11日09:16 工人日报天讯在线

  引子

  “4050”人员通常指的是男性50岁、女性40岁以上的大龄下岗失业人员,也泛指年龄在40岁以上的大龄下岗人员。这些人员是下岗失业人员中就业最困难的群体。与其他年龄段的下岗失业人员相比,他们的受教育程度低,再就业能力弱,家庭负担重。形象地讲,他们的特点是“上有老,下有小,退休尚早,再就业已老”。

  根据抽样调查,下岗失业人员中1年以上没找到工作的占74%,失业周期最长的几乎全部是“4050”人员。“4050”人员再就业难已成为当前再就业工作的突出矛盾。

  笔者近日走访了北京市的几个社区和街道,了解了许多“4050”下岗人员的生存状况,我走进了他们的家里,对几位“4050”人员进行了贴身采访,亲身体验了他们的生活。

  “凡事努力,总会有收获”

  【小档案】

  姓名:尚军

  性别:男

  年龄:49岁

  文化程度:初中

  原工作单位:北京某汽车集团

  下岗时间:2002年夫妻双双下岗

  目前生活状况:家庭月均收入600多元,有一孩子即将上大学

  最大愿望:找到一份稳定工作(已经实现)

  2002年,尚军失业了,和许多职工下岗的原因一样,也是因为单位股份重组、人员调整。同年4月,妻子也下岗了。妻子身体不好,血压高、有糖尿病。尚军家的住房,也正赶上拆迁,真是“屋漏偏逢连阴雨”。

  尚师傅摇摇头说,那时的心情真的很复杂。儿子正在上中专,孩子还一心想考大学。值得欣慰的是,在去年,孩子通过参加辅导班,仅用了9个月时间,今年高考就如愿以偿了。孩子的不懈努力最终获得了回报,尚军说:“孩子的努力也给我不少启发,我从此坚信凡事只要努力就会有收获。”

  下岗之初,尚师傅也积极寻找工作机会,但都是一些临时工。主要还是给别人开车,但随着年龄逐渐增大,找工作越来越难,更别说是找到稳定的工作了。

  2004年,尚军一家用拆迁费和毕生积蓄在石景山区八角中里买了一套住房。搬到新家以后,尚军的档案随之转到八角街道。他说,记得当时有人说他很幸运,因为八角街道办事处是全国的先进街道。尚军当时不以为然,并没在意。搬到八角后不久,有一次,在交党费的过程中,尚师傅不经意地说了一句自己失业了,结果引起了组织的高度重视,产生了一连串连锁反应。

  今年的“七一”,街道主任和副书记等领导同志来到老尚家,还给他送来了慰问金。主任语重心长地说:“你的困难是暂时的,组织上会帮助你战胜困难。”很快,组织上就帮他找了一个公益性岗位———交通协管员(可以上三险),通知他考试、面试,最后他被录用。每每提到八角街道和社保所,尚军都是心怀感激。

  虽然一个月仅有600多元的收入,尚师傅却很满足:“只要厉行节约,也就够了。”看得出来,生活中他是一个非常乐观的人。重新上岗,使尚军对生活重新燃起了热情,对未来的生活充满了希望。他说爱人今年47岁,再过三年也能领到退休金了。那时,孩子也差不多完成学业,要走向社会了……

  在交给社保所关于自己再就业的心得体会的材料中尚军这样写着:在从西城区搬到石景山区八角中里,在一个陌生的环境里举目无亲,沉重的压力几乎使我难以承受。当我把组织关系转到中里社区,社区党委书记、主任接纳了我,使我感到了家的温暖……

  “心态摆正,就能跟上形势”

  【小档案】

  姓名:马义强

  性别:男

  年龄:47岁

  文化程度:文盲

  原工作单位:石景山区某铸球厂

  目前生活情况:身体残疾,早年离异,独自带一孩子。

  下岗时间:长达15年

  最大愿望:自己找到一份工作,孩子也能顺利就业

  这里是老舍先生笔下的骆驼祥子拉车的地方,穿过蜿蜒曲折的一道道巷子,在约好的地点———街道社区委员会的一间办公室里,笔者见到了马义强。

  老马看上去很健壮,精神抖擞,只是一只眼睛失明了,老马说那是先天的。

  老马学龄时正赶上“文化大革命”,父亲“成分”不好,又得了重病,所以,老马没上几天学。老马把上学的机会都让给兄弟姐妹,用自己幼小的肩膀承担了照顾父亲的重任。老马16岁就参加工作,在厂里做装卸工,上世纪80年代中期单位越来越不景气,老马也就下岗自谋职业了。

  没文化是老马一辈子的痛,他说自己是“新时代的文盲”。我问老马哪一次上当受骗中印象最深刻。老马告诉我,那是他在河北邯郸打工的时候,头一年半,雇主都很按时每月给他工资,最后半年,老板说单位效益不好了,一直没给工资,老马也没说什么,心想等到干完活人家总会给我吧。然而,等到合同到期的那天,老马得到的却是老板写下的欠条,说日后有钱了再让老马来取其报酬。老马回家告诉了孩子,让孩子看看条子,这一看傻眼了,儿子告诉爸爸:“您上当了。这上面写的是您欠单位6000元!”

  这几年,老马做过不少的临时工,自己卖过蔬菜,给人修过房,在环卫局干过,当过重症病人陪护,送煤工等等,老马说:“只要能就业,有活干就行,不管挣多挣少。”

  从老马的举止言谈看,很难把他和文盲联系起来。他说:“生活就像浪一样,有起伏,有高有低。”他还说:“只要心态摆正了,就能跟上形势。”

  居委会的大姐告诉笔者:“别看老马是文盲,他很喜欢看新闻,对政策法规比一般人还了解呢。”在准备办低保的时候,老马曾经通过法律手段维护过自己的权益,原单位不得不给老马补齐了所有手续。费尽一番周折,老马终于可以办低保了。此时,他却出人意料地做出一个决定:不要低保。

  老马说:“我已经有失业救济金(一年总共不过2000多元钱),自己能劳动,干吗要再给国家增添负担呢。”他还笑着说:“劳动光荣嘛,有劳动所得多好!不劳动,老拿钱,那不成了寄生虫了吗?”

  老马离婚已有十多年,全凭自己一双手把孩子拉扯大。不仅如此,由于弟弟故去多年,他还帮生活困难的弟妹照顾孩子。在家里,老马既当父亲也当母亲,孩子上学的学费,他从来没有向别人借过,就靠自己到处打工挣来的,他供孩子读完了技校。难怪,街坊邻居都尊敬他,亲切地叫他“马三郎”。

  提到往事,老马有道不尽的心酸。他说要是自己有文化,一生的经历可以写成一本厚厚的小说。有一次,他出车祸了,两个胳膊都骨折了,肇事者掏了6000元。老马在医院匆匆住了一个多星期,花了2000多元,就提前出院了,他是想把省下的钱给孩子作学费。

  老马的希望在孩子身上。幸运的是,老马的儿子非常懂事。孩子告诉爸爸说:“表弟今年该升初三了,如果表弟要考大学,我一定会供表弟读完大学再结婚。”

  “现在什么工作都愿意做”

  【小档案】

  姓名:杨茹谷(化名)

  性别:女

  年龄:45岁

  文化程度:高中

  下岗时间:1998年合同到期下岗

  原工作单位:门头沟区某液化工厂

  家庭状况:家庭月收入1200元左右,两个孩子上学

  最大愿望:希望国家能让部分女性退休年龄提前到45岁

  杨茹谷家住在石景山区法海寺附近,4口人挤在一间平房里,卧室加上厨房总共面积只有17.2平方米。两个儿子,一个在技校,一个在大专就读。

  杨茹谷家是个组合家庭,爱人在地铁公司上班,全家人的收入来源是丈夫的工资加杨女士的低保。

  居委会也一直操心帮着杨茹谷找工作,但是一般招聘的单位都要求年龄在35岁以下。再则因为没有一技之长,所以她在市场竞争中难免惨遭淘汰。下岗后本身心情不好,一次次地寻找工作,又一次次地遭受打击,她的心理压力不小。

  自1998年下岗后,杨茹谷几乎每年都在找工作,但成功的次数寥寥无几。谈起再就业中的艰辛,她叹叹气说:“已经受伤多次了,现在什么工作都愿意做。”

  她记忆深刻的一次是,社区的工作人员都忙着为她找工作,好不容易碰到合适的机会———某医院招保洁人员,面试后对方让她回来等消息。杨茹谷没有手机,为了等工作消息,都不敢出门,唯恐错过了通知。可这一等就是泥牛入海,杳无音讯。

  为什么找工作这么难?连保洁员的工作都应聘不上呢?杨茹谷说,这是因为竞争的人太多了,像这样的体力活,人家(单位)宁愿要外地来的、比较年轻的流动人口,没有什么拖累,包吃包住,还好管理。

  杨茹谷也曾经试过在职介所找工作,但碰到的是家恶意中介。她交了介绍费60元,做一临时工干了不到20天,就被对方找各种借口辞退了。如果要找新的工作,又需要再交钱。

  两个孩子一年上学的学费需要8000元,大部分都是向亲戚借的。一部分还靠杨茹谷父母的退休金,老人不舍得乱花一分钱,都把钱都攒起来给孙子交学费。“自己喝粥吃咸菜不要紧,但是得供孩子读书啊。我们这辈人没文凭,要让孩子上学。”杨茹谷苦恼地说。

  杨茹谷面临的最大困难,就是家人看病难、孩子上学难。目前,女工法定的退休年龄是50岁,这意味着她还要交5年的保险金,每年要交几千元,才能有一定的退休金。由于现在没钱交,到退休年龄后领取的退休金大概只够每月的生活费,而且没有医保。

  孩子又要开学了,她孩子上学的学费却还在筹措中。我们真心希望杨茹谷一家能在自救与社会的救助中渡过难关。

  “大男人老闲着,真不是滋味”

  【小档案】

  姓名:栗雨生(化名)

  年龄:43岁,

  文化程度:高中

  下岗时间:1998年起下岗

  原工作单位:某煤炭公司

  家庭状况:一女儿刚考上技校,夫妻都处于失业状态

  最大愿望:找到一份能上三险的稳定工作

  1998年,栗雨生在公司的股份制改革中下岗了。3年以后,公司经营不善破产了,拖欠了老栗两年的工资。为了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老栗和同病相怜的10多个同事了一起打了一年的官司,厂里最后把机器设备都卖了,才算偿还了拖欠他们的工资。

  下岗后,老栗也尝试过自己搞点经营。他曾经和人合作养羊。干了一年,结果老栗投入的4000多元都赔了进去。老栗和家人这下可都着急了,因为没有再投入资金的能力了,只能就此收手。

  老栗也找各种工作,不选好坏,脏和累都不怕,就是想有份正当职业。但是,他体形单瘦,要真干力气活儿,哪里比得了20多岁的小伙子。有一次,去应聘一个搬运工的职位,老板当时就要老栗扛着一根两米多长,碗口那么粗的铁管上三楼。结果,老栗的身板没经得起考验。

  老栗说:大男人总闲着,真的不是滋味,没有我这种经历的人,是无法体会我的这种心情的。

  老栗的妻子今年41岁,前些年一直是北京的农村户口,最近几年才农转非,也处于失业状态,还有高血压等病。目前,一家三口就靠低保维持生活,每月900多元的收入。

  庆幸的是,女儿今年考上了某航空技校,老栗就盼望孩子好歹能有个工作。其实,女儿的学习成绩不错,孩子哭着要想考高中、上大学,但是,老栗无能为力,只能让孩子选择交钱少的,能尽快就业的学校上,不得已选择了读技校,学费2000多元,加上别的杂费,全学下来怎么也要五六千元,还不包括生活费、交通费等。显然,孩子的学杂费成了老栗面临的最大难题。

  老栗说:有不少像他这样的失业人员,由于长期失业,生活困顿,他们慢慢变得自闭并有自卑感。下岗后,他们的人际交往也主动中断了。老栗说他春节都不出去串门,除了去母亲那里。

  采访感言

  北京市石景山区八角街道负责人介绍说,该街道登记在册的失业人员有1100多人,其中“4050”人所占比例有40%左右。毫无疑问,“4050”人的就业问题是当前再就业工作中最困难的人群。

  造成目前“4050”人再就业难的主要原因是:社会提供的岗位机会少,他们的职业技能单一、生活压力太大(上有老,下有小,负担重),同时,他们大多数人身体也开始有病了,身体素质下滑。很明显,这个人群遇到了人生中最大的关隘,他们也需要社会更多的贴心关怀。

  在采访中,笔者切身体会到了“4050”人身上沉重的经济压力。同时,他们的精神压力似乎更加难以承受,不少的“4050”人出现了自闭和孤僻的症状,他们很害怕被社会抛弃。

  大部分“4050”人表示,政府对他们的帮扶政策还是比较到位的,但是,相关的社会配套措施则很欠缺。以银行的小额贷款政策为例,其手续之烦琐,程序之复杂,让人望而生畏。

  为了让更多的“4050”人走出人生的关隘,一个政府、社会和企业界的联动机制亟待建立。让我们共同期待。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