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把矛盾化解在山村中(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9月12日15:02 金羊网-羊城晚报
  调解员刘河添爱做和事佬,上任以来贵联村无人上访无人诉讼

  本报记者 王晓云 通讯员 李晓 刘洪群 实习生 胡一平

  刘河添的模样太普通了,采访那天,记者愣是没能从人群中认出他。可他这个调解员,却是韶关市翁源县龙仙镇贵联村一个家喻户晓的“名人”。谁家丢鸡丢狗、吵嘴打架,都喜欢找他“评理查办”。

  三年调解全部成功

  约10平方米的房子,桌上摆着“调解员”的牌子。

  刘河添是三年前当上调解委员会副主任的。上任以来,他帮乡亲们调解了各类纠纷近200宗,成功率100%,没有一宗移交上送的,也没有村民到县镇上访,更没有人闹上法院。“乡里乡亲都是低头不见抬头见,要是为了点事儿弄得反目成仇,没啥意思。”他执着地做和事佬,离婚、分房、争地、打架,啥事都管。

  做好调解光凭热心肠不行,还要懂法律。“劝解时得说出个道道,他们才服你”。高中文化的刘河添重新拿起课本,做起了学生。为了把法条记得更明白,他用了最“笨”的方法———抄。从司法所借来《民法通则》、《公民常用法律知识》等,一字字全文抄录。

  刘河添有个“五勤”———勤学、勤记、勤思、勤走、勤讲。他随身带着笔记本,将每次调解纠纷的情况记下来,回到办公室便制作调解案卷,从调查记录、调解意见、协议书、双方权利义务以及当事人的签名,一个不落地收集在案,并及时装订归档。100多本档案卷宗,提起任何一个案例,他都记得清清楚楚。

  “三公五勤”换人心

  刘河添还有个“三公”原则———办事公道,为人公正,调解公平。

  2003年一天,他哥哥跑来求情,原来侄子打伤了村护林员,还把对方手机损坏了。哥哥想从轻处理,刘河添却不领情。他作出调解:侄子负全责,向护林员赔礼道歉,三天内付医疗费、手机维修费和营养费共900元。哥哥当场就摔碎杯子,指骂刘河添:“我们兄弟一场,你竟然这样不讲亲情!”足足过了三个月,哥哥才“谅解”他。

  村里的事再大莫过于坟地纠纷,一旦发生争议,冲突最容易爆发。前年,永兴小组阿德与吉星小组阿平为此发生矛盾,两个家族各200多人拉开战势,操刀持械准备“武斗”。刘河添及时赶到,先疏散人群,拍胸脯保证:3天后给双方一个答复。

  他马上着手调查:原来阿平强行在阿德家坟地新建一新坟,阿德妻子一气之下将新坟挖了。等阿平发现时,先人骨灰已不见,只剩下骨灰瓶碎片……

  几次调解,双方相持不下,阿平提出要赔骨灰,赔不了就拿8000元。刘河添犯难了,骨灰没了,赔偿标准也找不到法律依据。他不断走访老乡亲,了解到村里一个古老风俗:在银牌上刻上名字可以代替骨灰,也表示对先人的尊重。刘河添几番奔波劝解,说服双方各让一步:阿德一次赔1200元给阿平家用于打银牌以及其他费用,阿平不再在阿德家坟地建新坟。

  建立全村调解网络

  调和感情、解决问题,这是刘河添对“调解”的理解。

  他说,如果村民有纠纷调解不了,就要到镇上上访或者打官司,来回一趟的车钱饭钱至少花几十元,而且一次还不一定能完。这样肯定增加他们的负担,矛盾也越激化,“所以无论多难调我都要坚持,十次八次不算多。”

  他靠着实实在在的付出得到了乡亲的信任,村民有关隐私问题都主动找他聊,跟他讨“妙计”。刘河添还在村里建起了“调解网络”。除了调解委员会,再下设9个调解小组,30个信息员,都是由党员、干部以及有威望的老人担任。一旦发生纠纷,信息员会马上通知他,“所以我的消息很灵很快,能闻风而动”。刘河添说,每次看到群众气冲冲地来,笑眯眯地走,“心里觉得很欣慰,有种自豪感。”

  他经常忙得三餐吃不上,全靠水充饥。去年5月,他因胃病住进村里卫生所。来看他的乡亲络绎不绝,有的走了10公里专程赶来。提起这事,刘河添挺动情的,“我真的没想到会来那么多人,当时差点哭了”。那件事之后,老婆也表示理解了:“我终于明白你为什么爱做这不赚钱的事了。”

  记者最后问他:“这不赚钱的活儿,打算干多久?”

  “乡亲们需要多久就多久。”———这不是豪言壮语,而是刘河添真情的流露。
把矛盾化解在山村中(图)
图:刘河添对山里的乡亲真情流露 刘洪群/摄

  (侯颖/编制)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