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文汇报:温总理都倡议了 名师为何还没上讲台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9月14日11:56 东方网-文汇报

  作者:熊丙奇

  今年教师节期间,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会见教师代表时,郑重倡议,教授、名师要上课堂。他说:“有一句名言,大学不在于有大楼,而在于有大师。我们现在许多学校,教授、名师不上课堂,这种做法应该改变。”温总理还深情回忆起自己的老师当年上课的情形,他说,大家都是从学生过来的,知道老师讲过的每一堂课,在学生心目中都留下深刻的印
象,乃至终生难忘。教授、院士要上课堂,给学生讲基础课。希望把这样的传统在各个高等学校推广下去。

  总理对“名师上讲台”的殷切关心,让人们感受到党和政府对大学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视,同时也更引起对这一问题的关注。

  回想起来,早在2001年,教育部就采取了诸多措施,推进高校加强教学质量建设,下发了《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提出12条加强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和意见,又启动了“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其中,规定55岁以下的教授、副教授一学年必须给本科生至少开设一门课,就是这些政策中的一条。这条政策针对的,就是教授、名师不上讲台的问题。

  客观上说,这一政策的出台,一定程度扭转了大学课堂上很难见到教授、名师的情况。但是,虽然有明文的政策,可为何时隔4年,总理在会见优秀教师代表时,还这般语重心长地提出“我们现在许多学校,教授、名师不上课堂,这种做法应该改变”这一问题呢?

  “名师上讲台”,曾被一些教育人士称为“世界性难题”。因为即便在高等教育十分发达的美国,受教育者对学校的不满,就有“在课堂上见不到学校的一流教授”。为什么会如此?原因很简单,是因为这些研究型大学承担着繁重的科研任务,教授们难以在教学与科研上求得平衡,于是只能把更多精力投向科研,怠慢了学生。

  我国的高校也面临这样的困惑,尤其是一些研究型大学,虽然“名义”上是以教学和科研为“双中心”,肩负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以及为社会服务的重任,但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却总是“自觉不自觉”地把中心移到“科研”上。只要看看学校考核教师的论文指标、经费指标、课题指标、专利指标,你就不难明白,学校的真正中心何在。这种考核体系,对教师教学精力的投入以及教学质量势必产生严重的影响。在大学里,不少教师热衷于承接项目,开展课题研究,却不愿意把精力投放到课堂——课堂教学虽能造就一代代人才,却不可能带来一篇篇国际论文,不可能产生一项项发明专利,更不可能得到一笔笔项目经费——论文、专利、经费,这一项项全与个人晋升、薪资待遇紧密挂钩呀!

  于是,即便有政策规定,局面也难以得到根本改变。有的教授按照规定要进本科课堂上课,但却“变着法子”减少自己对教学的精力投入,请其他老师代课,甚至最后演变成叫自己的硕士弟子或者博士弟子上课。而就算他由于科研工作繁重,各类社会活动多,没有完成规定的“上一门本科课程”的教学工作量,学校也不可能就此认定他“不合格”、“不称职”,只要科研硕果累累,项目多、经费多、论文多,谁会责备他没给学生上课呢?

  更令人深思的,是一名教师成为教授与名师的过程,教授与名师诞生在项目与研究之中。在高校目前的考核体系中,勤于课堂教学的老师,往往因为论文少、项目少,而不能晋升为教授,而不是教授,显然就不会是名师。

  解决教授、名师上讲台的问题,笔者认为,这首先需要大学认真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如果一个科研成果丰硕但没有进行教学工作的教师要升教授,学校能不能严格执行规定不聘任他为教授?如果一名教授没有完成规定的教学工作,学校能不能不再聘任他为教授?还有,如果一名教师上课十分优秀,但科研成果较少,他能不能由此聘为教授?如果学校能以坚定的态度,回答一个“能”字,高校教学质量的问题将迎刃而解。

  重视教学,全面改革教师考核方式,才能最终全面提升教学质量,针对这一问题,高校没有拿出实际的行动,还没有质的突破。要根本上解决教学质量的问题,要从制度上着手,要用严格的聘任制度对教师进行聘任,要对没有完成规定教学、科研任务的教授、副教授动真格。如果哪一天,某教授即使完成了科研任务,但却没有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而被学校解聘,或者某位副教授虽然科研成果很多,但由于教学很差却只能申报研究员而与教授无缘,这就表明我们开始真正重视教学,把教学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来进行考虑。

  但愿总理的倡议,能够在不久的将来,在高校蔚然成风。

  (作者为上海高校校报研究会理事长)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