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第一届两岸民间菁英论坛在上海举行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9月16日11:38 北京日报

  据新华社上海9月15日电(记者张勇 季明)第一届两岸民间菁英论坛15日在上海隆重开幕。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和亲民党主席宋楚瑜出席了论坛开幕式,并分别发表了演讲。

  贾庆林作了题为《全面深化和扩大两岸经济交流与合作,努力促进两岸关系朝着和平稳定的方向发展》的演讲。他说,我们举办这届论坛,是落实今年5月胡锦涛总书记与宋楚瑜
主席会谈公报的重要举措,也是我们党与亲民党深化交流与对话的重要活动。近4个月来,我们和国民党、亲民党一道,积极努力地推动落实各项共识,并取得了实质性进展。凡属大陆单方面可以做到的事项,均在逐一落实。同时,凡属需要两岸双方协商落实的事项,我们也一直在积极推动。我们对台湾同胞的每一项承诺,言必信、行必果,认真兑现,决不失信。

  贾庆林指出,当前,经过两岸同胞的共同努力,两岸关系中有利于遏制“台独”分裂活动的积极因素有所增强,但反对和遏制“台独”分裂势力及其活动的斗争依然严峻而复杂。遏制“台独”分裂活动仍然是两岸同胞当前的首要任务。

  面对历史性的机遇与挑战,贾庆林希望所有的中华儿女都要认真、严肃地思考中华民族的发展前景,并且站在这样的高度,思考两岸关系的前途。他说,胡锦涛总书记在与连战主席、宋楚瑜主席会谈时指出,要构建和平稳定发展的两岸关系。这是一个具有远见卓识的阶段性目标,符合台湾同胞的主流愿望,顺应世界和平发展的潮流。为构建和平稳定发展的两岸关系,胡锦涛总书记提出了四项主张。我们希望台湾同胞能体认到这四项主张合情合理、务实前瞻,与我们一起构建一个和平稳定发展的两岸关系,实现两岸关系的阶段性进步。

  贾庆林强调,在构建和平稳定发展的两岸关系中,促进两岸经济交流与合作,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不可替代的重大作用,并且蕴藏着巨大的潜力和广阔的发展空间。两岸同胞应当进一步携手合作,互利互惠,共创双赢。

  贾庆林就全面落实今年5月胡锦涛总书记与国、亲两位党主席会谈达成的共识,深化和扩大两岸经济交流与合作提出四点意见:

  第一,搁置分歧,努力创造两岸经济交流与合作的良好环境。对两岸政治分歧,完全可以通过在体现一个中国原则的“九二共识”基础上进行谈判,寻求解决办法。两岸同胞应当团结起来,共同反对“台独”,维护台海和平稳定,为两岸经济交流与合作创造良好的环境,为两岸经济共同发展繁荣提供可靠的保障。

  第二,顺应民意,切实推动两岸直接“三通”进程。目前,实现“三通”的关键在直接通航,而直航的突破口在实现两岸客运、货运包机直航。大陆方面愿意采取灵活、务实、有效的做法,积极推动两岸民间行业组织,以2005年春节包机协商的模式,尽早就客运、货运包机问题开始商谈,就有关技术性、业务性安排达成共识,一并安排,同步实施。

  第三,提升层次,不断拓展两岸经济交流与合作的深度与广度。一是要利用高新技术提高传统产业的科技含量、附加值和竞争力。二是要积极开展金融等服务业的交流与合作,为两岸经济交流与合作提供更强有力的支撑。三是要积极推动两岸经济合作的产业、地区合理布局,发挥各自产业、区位优势,促进协调发展。四是要加强两岸在高新技术、基础科学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努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在深化和扩大两岸经济交流与合作的进程中,我们将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切实维护和保障台湾同胞的合法权益。

  第四,着眼长远,构建两岸经济合作机制。逐步建立互补互利、务实有效的经济合作机制,符合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也是深化和扩大两岸经济交流与合作的需要。建立这样的机制,主要是建立会议制度和协调机构,商讨两岸经济交流与合作的重大问题,协调两岸之间的投资与贸易政策,进行合理的资源配置和有效的分工合作,充分发挥优势互补的经济效果,实现两岸经济关系正常化、规范化、稳定化。

  宋楚瑜在演讲中说,为什么亲民党这么重视两岸关系?事实上,不论国外还是国内,只要读通中国历史的中国人,只要了解世界趋势与国际现实的人,都会高度关切两岸问题。没有稳定的两岸关系,台湾的经济根本无法持续发展。

  宋楚瑜强调,面对全球企业竞争的挑战,两岸要在经贸上做到分工互补,首要问题就是两岸交通要便利。我们相信,未来的两岸经济关系,将进入两岸共同发展阶段。基于此,为了使未来台湾的工商企业与大陆工商企业的整合能够有利于国际上的竞争力,两岸之间就需要建立许多有关经济的信任机制,以使两岸的工商企业得到健康的发展。

  网络编辑:刘春燕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