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2000公务员走进招聘会(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9月17日08:36 东方今报
  广州行政区划改革官员队伍大整合
2000公务员走进招聘会(图)
在越秀区东风街选区,来自宗教界的选民正在投票

  【核心提示】

  9月6日,“全国首例”在岗公务员招聘会在广州举行,2000多名在岗公务员竞争200多个新职位。在此之前,广州市“合并两区、新设两区”的区划调整方案获国家批准。但行政区划调整将带来700多名公务员的分流,处级和科级领导干部的转岗和竞争上岗,合并区人大代表资格的终止和新的人大代表的选举。

  正处级干部走进人才市场

  正处级干部孙礼平没有想到,自己也会像大学生一样走进人才市场。9月6日,广州天河路南方人才市场,孙礼平带10多名下属前来觅职,这一天,被称为“全国首例”的在岗公务员招聘会在此召开。

  今年4月28日,国务院审批通过广州市行政区划调整方案,撤销广州市东山区、芳村区,分别划归越秀区、荔湾区,并新设南沙和萝岗两区。并区带来的一个直接的结果是,相关区政府部门的处级以下公务员被推向市场。

  9月6日当天,在广州市政府主导的招聘会上,共有2000多名公务员就市直有关部门和南沙、萝岗等区的200余个职位进行了“双向选择”。

  广州市人事局一位负责人介绍,两个新区有望在本月底或下月初挂牌,各区正按程序组建机构,一场大规模的公务员选调也将真正展开。

  区划调整保密3年

  “广州的区划调整此前经过3年调研,在此期间我们一直严格保密。”广州市民政局区域地名处处长潘应强介绍,市里很多官员也是看了5月22日的媒体报道才首次获知此事。在被问及“保密”缘由是否因为涉及人员安置时,潘应强的回答是:那属于组织和人事部门工作范畴,但调整本身确实具有敏感性。

  一个插曲是,在广州市申报的最初调整方案里,拟将增城市和从化市一并撤市列区,但民政部提议暂缓。广州市为此特地重新修改方案,将增城和从化的区划调整删除后重新申报,终获批准。

  在潘应强看来,之所以暂缓增城、从化两市的区划调整申报,正是因为有关方面担心动作太大而影响稳定,才要求暂缓申报。

  “同广州一样,上海等多个城市均有意进行行政区划调整,并予以申报,但只有广州获批。”潘应强认为,广州区划调整最终能顺利过关,除有利于城市管理和发展之外,更具备了人员安置的基础条件。

  700多名干部分流

  7月29日,广州行政区划调整后的正式交接仪式在越秀山下的东方宾馆举行。这意味着,从2005年8月1日零时起,各相关区(市)经济、社会行政管理事务进行整体交接,之后,人员的安置也提上日程。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设立萝岗区后,人员编制从225个扩充到383个,南沙设区后编制从140个增加到304个。但萝岗和南沙新增的编制数尚不能完全消化老城区合并后所削减的编制数。

  越秀区组织部提供的数据显示,目前越秀、东山两区编制内公务员有1100多人,而新越秀成立后只有700多个编制职位,理论上将有400余人面临分流。

  9月10日,周六,荔湾区组织部大部分官员在加班加点。他们正对区内公务员实有人数、个人具体情况进行统计。同越秀区一样,芳村区并入荔湾区至少也将多出300个编制。“初步统计有700多名公务员分流。”广州市人事局有关负责人说,区划调整必然带来利益的整合和重新分配,而最难调处的便是人员的安置与分流。

  科级竞岗处级选任

  9月6日,原东山区区委书记周庆强出现在选调会上,按当地媒体的报道称,这位新越秀区筹备组组长是来为越秀区分流的公务员“打气”的。

  广东省委机关报《南方日报》以“人物特写”方式报道了周庆强在双选会上“推销”公务员的成效——成功推销出两名处级干部。周庆强与萝岗、南沙两新区的有关负责人当场“拍板”,将老越秀区的科技局局长孙礼平和教育局党委书记陈松分别选调到萝岗和南沙的教育局任负责人。

  周庆强在选调会上表示,“越秀区教育系统的公务员,或者在这个系统工作过的公务员,个个都是才俊,但越秀和东山两个教育强区合并后,即使流失一部分人才,两区的教育管理还是不用担心。”据记者了解,在那场双选会上,孙礼平和陈松并未准备简历,他们当时只是按要求组织本单位公务员前去参加选调会的。陈松说,当日他到选调会上并没有想到为自己去应聘,最后得知南沙教育局相中他,有点“吃惊”。“以往公务员调动是政府行政命令说了算,公务员去也得去,不去也得去,而现在人性化地首次启用了双向选择模式,是一个很大的进步。”周庆强在双选会上接受媒体采访时这样说道。

  大专学历“铁门槛”

  一个显著特点是,学历也是此次人员安置的重要要求之一。对于在区直机关各工作部门中,未达到大专学历的正、副处级领导干部须改任同级非领导职务;未达到大专学历的科级以下(含科级,下同)干部不能参加机关定员。

  对于该部分不能安置的未达到大专学历的人员,广州市人事局给予的安排是,进行脱产学历教育,取得国家承认的大专学历文凭,而学费由所属区财政统一安排。在学习期间,待遇按国家和省、市、区规定的基本工资与20%的岗位津贴计发,工龄连续计算,保留全民所有制干部身份,人事行政关系由原单位管理,但不占编制。

  广州市有关部门作出的决定是,学习时间最长不超过3年,逾期未能取得国家承认的大专学历文凭的,其学习费用和待遇不再计发。

  据广州市人事局介绍,上述人员取得国家承认的大专学历文凭的,可按“柔性定岗定职”的办法由区统一安排工作,否则由行政关系所在单位另行推荐工作,而本人3次拒绝就业的,则视为自谋职业,针对自谋职业的按有关规定给予补偿,档案可挂靠到人才市场。

  “柔性定岗定职”的方式是,对于无法安置的人员,由所在区统一安排工作,不占编制,按在职人员进行管理,通过自然减员逐步消化;原单位有空缺职位时可参加竞争上岗重新定岗。在过渡期内,柔性定岗定职人员保持原职级待遇不变,同样,期限是3年。

  区人大重选代表

  与官员大选调几乎同时,广州市合并区人大代表资格终止和新代表的选举正在进行中。

  7月15日,广州市人大常委会第16次会议召开,按照选举联络工委向广州市人大常委会所作的报告,越秀、荔湾、萝岗、南沙四区将选举产生新的区人大代表。

  9月8日,广州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厅一位工作人员在电话中介绍,区划调整各区的区级人大代表资格全部终止,对于原来由番禺区、白云区、天河区、黄埔区、增城市选区选出的区(市)人大代表,如仍在原行政区域的,其代表资格继续有效,如不在原行政区域的,其代表资格终止。

  该工作人员介绍,按照《选举法》有关规定,调整后的越秀、荔湾区人大的代表名额需要重新依法确定,区人大代表人选也将重新选举,目前,选民登记已基本完成。

  据介绍,调整后的越秀区、荔湾区和新设立的南沙区、萝岗区代表名额分别为349名、261名、149名和152名,番禺区、白云区、天河区则分别为296名、270名和236名。

  由于黄埔区、增城市人口数变化不大,广州市人大常委会决定代表名额不再重新确定。按照此前广州市人大常委会的决定,要求四区在9月26日前召开人代会,新一届人大、一府两院机构也将于9月底产生。

  “9月底或者10月初,有些矛盾可能会凸现出来。”广州市民政局一位官员说,到那时各新区挂牌成立,人员的安置才真正展开。但这位官员还是对这轮公务员调岗保持乐观态度,“因为广州一直在进行机构和人员的精简,公务员早已习惯了竞争”。01Z新京

  选调会“史无前例”

  “新区优先选用,充实市直各区,支持提前退休、脱产学历教育,鼓励自谋发展,柔性定岗定职。”8月26日,广州市委办公厅和广州市政府办公厅联合下发了《广州市部分行政区划调整定岗定员和人员安置实施办法》的通知。通知称,广州将采取定岗定员的方式对人员进行安置,并实行三年过渡期。

  对于新组建的南沙区、萝岗区充实选调公务员的具体操作方式,广州市人事部门作出了决定,即“通过个人自愿、双向选择等形式,优先从原越秀区、东山区、荔湾区、芳村区的现有工作人员中选调。”“史无前例”,广州市组织部一位官员用这四个字来评价9月6日的那场双选会。该官员称,广州市组织部正是打算通过这个机会,达成公务员和新区用人单位的双向选择。

  在会上,越秀区科技局局长孙礼平见证了逾2000名广州在岗公务员争抢着投下自己的简历,他们主要都是科级以下的基层公务员。当日,共有南沙、萝岗(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广州市园林局等市直单位提供了共计200余个职位。按此前安排,新区组织人事部门将在10日内公布用人结果,而按照《安置办法》所要求,新区选调人员应在9月10日前完成。“现在可能要推迟了。”广州市人事局一位官员说,“人选”可能推迟到本月底才能公布。“很多高素质的公务员还是不愿到新区工作,可能是暂缓公布的重要原因。”广州市民政局区域地名处处长潘应强说,两新区对“选调会”收到公务员简历的情况不大满意。

  “本次调整让不少公务员作出牺牲,市民应当为他们的包容喝彩。”9月6日,新越秀区筹备组组长周庆强在选调会现场说。周还表示,“在老区工作了多年的公务员说走就走,难免有情绪,但人事部门会做工作。”广州市人事局一位官员则表达了另一种观点:新区虽然离老城区较远,但机会也多,真去了也不会有什么不满。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