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九一八中秋日 勿忘国耻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9月18日04:14 四川新闻网-成都晚报

  又到月圆。月圆的中秋夜,中国人的团圆夜,这是中国人传承了千百代的习惯。

  74年前的9月18日,农历八月初七。中国人都在等待着8天之后的团圆之夜。就在节庆气氛渐浓的时候,日本侵略者悍然发动了“九一八”事变。74年后的9月18日,正逢中秋。夜空里那轮圆月,可否还记着半个世纪前那战争硝烟中的“悲欢离合”?

  月祭·最后一次团圆夜

  1932年9月16日,平顶山的村民们过完中秋节的第二天,家园从此不复存在。一天前,东北村庄平顶山还处在节日气氛中。夜晚,难得的一顿饱餐后,一家4口乐融融安然入眠,11岁的杨宝山却被外面“杀啊、杀啊”的声音吵醒了。第二天听说,原来是“大刀会”——一支活跃在抚顺地区的抗日武装,放火烧了日本人开的商店。人们拍手称快,却没有意识到,一场疯狂的报复正在袭来。

  9月16日上午,全副武装的日本兵进了村,通知说“要给你们照相”。午后1时过,全村三千人几乎都被赶进了屠杀场。当一个“带腿的东西”上盖着的黑布被揭开时,一个日本军官一摆手,几架机枪同时扫射,哭喊着的人群乱成一团。枪响了很久,母亲一直把杨宝山紧紧地压在身下。

  母亲的身体,为孩子挡住了子弹。母亲死了,父亲和弟弟也死了,无忧的童年戛然而止。1932年中秋,杨宝山一生中最后的团圆夜。

  月念·胜利的一天,他们没有归来

  日本宣布投降的那天,延安的幼儿园里,5岁的左太北和小朋友们一起载歌载舞。太北从小就知道,自己的父亲是“烈士”。他的父亲,左权——八路军副参谋长,再也回不来了,他牺牲在1942年5月的一次突围作战中。

  “七七事变”后的第22天,国民党29军副军长佟麟阁殉国于北京南苑。回忆起将军之死,80岁的佟兵哭得像个刚失去父亲的孩子。那年他12岁,母亲说,千万不能让爷爷奶奶知道父亲的死讯。佟夫人常常以佟麟阁的名义写信回家,然后念给二老听。

  抗战终于胜利了。此时,将军的遗骸躺在原本为佟父准备的棺木里,已藏了整整八年。

  老人问:“捷三(佟麟阁的小名)怎么还不回来?”

  佟夫人回答说:“还在南方打仗呢。”老人心如明镜。从此再也不问,直至去世。

  月思·两岸同胞盼团圆

  周青出生在日本占领时期的台湾。从小听惯日本人称他为“清国奴”。这句被周青视作“灵魂当中最痛苦的一句话”一直提醒着他,我是中国人。组织罢工和创作反战歌曲,是周青的抗日武器。他后来成了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另一位台湾少年黄莘则走上了前线。1936年,因不堪忍受“亡国奴”的生活,全家逃回福建。4年后,年仅12岁的黄莘随父亲奔赴浙江金华,加入抗日救亡的台湾少年团。黄莘有副好嗓子,是团里的文艺骨干。从浙江、福建沿海到皖南地区,孩子们慰问英勇杀敌的前线将士,像大人一样对日军喊话,揭露日本在台湾施行的殖民统治,向人们宣传“台湾自古以来就是我们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从1895年《马关条约》开始,台湾被日本侵占了整整50年。抗战时期,台湾与祖国并肩而战。甲子轮回60年。60年前回到祖国怀抱的台湾,60年后,却隔在了海峡的那岸。抗战中盼着团圆的两岸同胞,今天,依然在企盼。

  据新华社

  新·闻·链·接

  “九一八”事变

  1931年9月18日晚,盘踞在中国东北的日本关东军精心策划了阴谋,由铁道“守备队”炸毁沈阳柳条湖附近的南满铁路路轨,嫁祸于中国军队。这就是所谓的“柳条湖事件”。日军以此为借口,突然向驻守在沈阳北大营的中国军队发动进攻。由于东北军执行“不抵抗政策”,当晚日军便攻占北大营,次日占领整个沈阳城。日军继续向辽宁、吉林和黑龙江的广大地区进攻,短短4个多月内,128万平方公里的中国东北全部沦陷,3000多万父老成了亡国奴。“九一八”事变,揭开了日本对中国、进而对亚洲及太平洋地区进行全面武装侵略的序幕。

  《松花江上》

  ·张寒晖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

  那里有森林煤矿,

  还有那满山遍野的大豆高粱。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

  那里有我的同胞,

  还有那衰老的爹娘。

  “九一八”“九一八”!

  从那个悲惨的时候,

  “九一八”“九一八”!

  从那个悲惨的时候,

  脱离了我的家乡,

  抛弃那无尽的宝藏,

  流浪!流浪!

  整日在关内流浪!

  哪年哪月

  才能够回到我那可爱的故乡?

  哪年哪月,

  才能够收回我那无尽的宝藏?

  爹娘啊,爹娘啊!

  什么时候,

  才能欢聚在一堂?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