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失忆之悲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9月18日10:05 沈阳今报

  9月18日,中华民族的耻辱日。

  这一天,不应是新婚情侣眼中的良辰吉日,不应有商家鞭炮声中的“开业大典”。“九一八”的耻辱不应是几个人的;没有耻辱感何谈爱国。“九一八”研究会的张一波、王建学、詹洪阁等人,正尽其所能地还原那段历史,以期用真相激起全体国民内心深处的记忆……

  传承记忆中

  流亡,历史外围的沉重同期声;传承,才能让历史成为历史。

  流亡,不是个体的片段式记忆;传承,才能让“九一八”的记忆穿越时空,接力式地烙在接力棒一代的心中:不断的我们,不断地从历史中走过。

  总在衔接历史的民族,就会是一个完整的民族;总在衔接历史的个人,就会是一个完整的个人;完整的个人集合起来,才会成就一个完整的民族。

  不是要叠加仇恨,而是要正视历史。

  穿越“九一八”的时空,一代又一代的大脑要出现同一行字:正在记忆中……

  老人的焦灼

  “九一八”非良辰吉日

  “这是一个什么日子?怎能想到在这天举行婚礼呢?亏你们想得出来,什么‘九一八,就要发’,你们还是中国人吗?”

  2000年9月,70多岁的张一波在电话里以出离愤怒的语气拒绝了一位朋友的婚礼邀请。“孩子们不懂事,当老人的怎么能这么糊涂?难道你不知道‘九一八’是什么日子吗?那是国耻日啊……”

  生活并没有因为一个老人的愤怒而改变。很快,张一波就发现,不仅仅情侣们选择了9月18日作为今生难忘的日子,许多饭店、商场也把这一天当成开业、促销的良辰吉日。

  “一种记忆正在国民的头脑中渐渐隐退,这是怎样的悲哀啊!”当张一波的情绪由愤怒转为焦灼时,他觉得,必须做点什么,为了中华民族,为了子孙后人。

  当2001年末某明星的“军旗装事件”发生时,一个民间组织连夜起草了一份声明:这不是简单的服饰问题,这是摧残中国人民感情、亵渎民族尊严、严重伤害国格的精神犯罪行为。

  “九一八研究会”列举了该明星“四大错误”,这在全国引起极大轰动:一是丧失国格;二是伤害民族尊严和感情;三是精神犯罪;四是为日本军国主义复活摇旗呐喊。

  一时间,一股来自中国民间的正义力量已然形成。而该研究会的发起人亦第一任会长就是74岁高龄的张一波。

  记忆的唤醒

  “真空组织”的凝聚力

  “张一波老人现在虽然是我们的名誉会长,但只要我们有活动,他都会拄着拐杖去参加,哪怕是在外地,他也从不耽搁。”9月16日,现任“九一八研究会”会长王建学在接受今报记者采访时,表达着他对张一波的敬意。

  2005年,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是王建学等人最为忙碌的一年。

  学术研究、演讲报告、史料收集,此三项构成了他们的核心工作,而且均没有工资;不但如此,许多纪念活动或史料展览的举办经费要自行解决。换句话说,如果寻找不到赞助商,那么经费将从每位会员的腰包中支出。

  “纯粹是公益性的,如果是用来盈利,我想我没有必要担任这个会长。”王建学,这位表情严肃的学者清楚地知道自己在做什么。“成立至今,1000多场的学术报告、演讲会场场爆满。可以说,我们正在唤醒国民的集体记忆。”

  名誉会长冯经育,离休前曾任沈阳军区前进报社社长、高级编辑,而他另外一个身份则极具传播意义:沈阳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爱国主义报告团副团长。“孩子们听冯老报告时,经常是泪流满面。这样广泛的社会效应其意义是不可估量的。”

  研究会至今没有正式的办公地点和正式的挂牌仪式,用副会长詹洪阁的话说,“它存在于真空中。”会员之间以电话为主要联系方式,有活动基本约定在省委党校会合,共商事宜。

  “它更像是我们意识深处的统一战线,围绕它的凝聚力是不言而喻的。”詹洪阁认为,作为公益性的民间组织,在没有经费的前提下搞了很多大型的有历史、现实双重意义的活动,实在是有些不可思议。“政府支持肯定是一方面,而公民集体记忆的唤醒,更是我们的动力所在。”

  个人的信念

  听钟声祭月秋风刺骨

  詹洪阁,34岁,兴趣广泛,民间收藏家。这是大多数人对他的了解。关于他的万件抗日藏品所花去20年的时光、100万元的家产,很多人也认为:如果不是另有所图,这个年轻人疯了。

  新华社曾以《万件抗日藏品寄托公民责任》为题对其详实报道,詹洪阁非常满意用“公民责任”来概括自己行为的说法。

  “现在让我说,为什么收藏这么多抗日藏品?这已经不仅仅是出自爱好兴趣了,我已经习惯把它当作一种职责。一个人时,我常常这样想:不是我找到了许多历史的碎片,而是那段历史找到了我。”

  目前,他手里抗日题材的藏品有1万多件,有些藏品弥足珍贵,甚至在国家图书馆、博物馆、档案馆里也罕见甚至没有。

  如他收藏的辽宁省爱国人士杜重远上世纪30年代创办的《新生周刊》,从创刊号到停刊号,总共57期他一本不少。“九一八”之后,关内的东北籍人士创办的《救国周报》、《救国旬刊》也都有收藏。

  詹洪阁还拿出自己收藏的两本画刊给记者看:一本是日本朝日新闻社1931年9月30日出版的《满洲事变通讯》;另一本是上海良友图书社同年10月10日印刷的《日本侵占东北真相画刊》。这两本都是用真实历史照片最早反映那一事件的画报,封面选的是日本侵略军攻占沈阳城的同一幅照片,但日本画报明显颠倒黑白,令人愤怒不已。

  詹洪阁为自己保持的一个“纪录”感到自豪:1991年至今,每年的9月18日,他都会来到“九一八”军事博物馆,让刺耳的警钟震撼全身的每一个毛细血孔。

  “今年,9月18日正逢中秋节,我打算听警钟祭月了。”

  民族的心愿

  期待 9·18 成国耻日

  令张一波、王建学等人欣慰的是,他们主张的“14年抗战”的说法已经得到各方历史学家的认同。

  “1931年9月18日,日本军国主义发动侵华战争,中华民族经过14年浴血奋战,在1945年8月15日取得反抗外来侵略的第一次伟大胜利。中华民族死伤3500万人,损失6000亿美元。”王建学认为,74年后,应该在全国范围内纪念“九一八”事变。

  “9·18”会不会在将来定格为“国耻日”,研究会的成员们谨慎地抱以乐观的态度。

  “其他战争受害国每年都用一个特殊的日子来牢记和纪念反侵略战争。韩国每年8月15日光复节,全国纪念,总统讲话。以色列每年4月纳粹大屠杀纪念日,全国广告和娱乐活动停止,降半旗,警报长鸣两分钟,行人肃立,车辆停驶。每到5月9日卫国战争胜利日,俄罗斯阅兵、集会,总统讲话。”

  据了解,我国各界人士已经建议尽早每年举行正规化、法制化的全国规模、全民参加的隆重纪念“九一八”的活动。今年9月18日,届时全国各地百座城市同时鸣响警钟,以示国人。

  以史为鉴,面向未来。纪念“九一八”仿佛是和平时代拢起的一团篝火,侵略战争狰狞的面容从火苗里映出,时刻警醒着世人。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