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北大清华学子期待李敖来访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9月19日11:48 光明网

  本报讯 台湾历史学家、作家、学者李敖,今天下午将飞越台湾海峡抵达北京,开始为期12天的“神州文化之旅”。在京期间,李敖将在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演讲与座谈。还将参观一些文化名胜古迹,并看望自己的小学老师和同学。

  根据行程安排,李敖将于21日上午在北大办公楼礼堂发表演说,并和北大学生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北大国际关系学院学生陈光认为,相对于曾在同一地点演讲的克林顿、普京
和连战,李敖这次更多地突出自己的学者身份,如果说他也有一些政治使命的话,那就是他打破了原来不离开台湾的说法,从中看出他也希望推动两岸交流。

  23日,李敖将到

清华大学演讲与座谈。清华大学新闻传播学院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男生称,当天还有一场美国精英社团组织的聚会,何大一、杨致远等著名人士都会参加,但大部分同学表示对李敖的演讲更感兴趣。他最希望李敖演讲能从文化学者的角度梳理1949年以来,台湾社会心理的演变过程。

  李敖会演讲什么?他面对媒体时三缄其口。据其身边亲友向媒体透露,李敖行前这几日都在“闭关”读书,并开出长长的书籍、资料清单,托付身边友人替他搜集。其中以历史、政治类书目为主,其中胡锦涛主席的讲话也列在其中。

  据悉,李敖的妻子王小屯以及儿子李戡、女儿李谌都将随行。李敖的两个姐姐,也将分别从上海和昆明到北京,和李敖见面。

  故人

  恩师卧床“听”完李敖作品

   李敖千里转交礼品赠送小学老师

  李敖小学时候的老师鲁荣坤今年86岁,因为患有帕金森症已经卧床9年。昨天晚上,鲁老师的二女儿傅惠还在教妈妈,如果李敖来家里,如何与学生交流。因为鲁老师现在已经不能说话,傅惠就告诉妈妈,如果到时候李敖问什么话,鲁老师要是回答“是”,就伸出右手食指,轻轻点几下,否则就摆手。

  这几年来,鲁老师基本上就是用这种方式与人交流。

  傅惠说,4年前,当时已经不能独立阅读的鲁老师在女儿的帮助下“听”完了李敖的作品《上山、上山、爱》。

  当时傅惠从朋友那借到这本书,鲁老师虽然还能说话,但是眼睛已经看不清东西了。于是,傅惠挑选精彩的段落读给老人听。“我跟她说,这是你的学生李敖写的书。她说她知道。”

  鲁老师躺在床上听,傅惠坐在床边读。这样的阅读持续了一个多月,每天读三五页,大概20分钟左右。

  据傅惠回忆,鲁老师并没有对学生的作品发表什么看法,只是静静听书。

  1993年春节,鲁老师的学生章棣和来家中看望老师,并带来在台湾时李敖委托自己带给鲁老师的礼物———一个牛皮钱夹。鲁老师将钱夹放在柜子的抽屉里,一直没有用。

  傅惠说,这个钱夹现在成了每个记者都要参观的展品。虽然12年过去,棕红色的钱夹看上去还是崭新,外面套的深蓝色纸盒也是当年从台湾带回来的“原配”。

  “李敖同学”很重感情

  昔日同窗回忆与李敖数十年交往

  “我与李敖同学10年没见面了,我们在北京的同学也好几年没见面了,李敖同学这次来,给了我们一次聚会的机会。”中央交响乐团的章棣和先生与李敖是小学同学,尽管已是70高龄,章老先生称呼李敖仍用“李敖同学”。

  1993年,章棣和随中央交响乐团访问台北,昔日同窗相见,“我们谈起了北京生活的小学,也谈起了健在的老师,还聊到了他的一些情况。”章棣和说,他从谈话中感觉李敖非常怀念北京,怀念母校,怀念这里的老师和同学。

  章棣和回忆说,当时李敖在大陆名气并不大,只出版了《李敖回忆录》,自己也是通过这些了解到他在台湾的情况的。于是就有同学想方设法找到他的联系方式,“我去见他就有一个任务,就是请他回到大陆来看看,来母校来看看。”

  章棣和第二次见到李敖是在1995年。虽然有好多老同学几十年都没见过了,但李敖还是分别给不同的同学准备了不同的礼物,“他是个挺注重重感情的人。”每个礼物都用牛皮纸包着,也都写一句话,“其中就包括给鲁老师的那个钱包”。

  章棣和说,他们14位小学同学将与“李敖同学”见面。这些同学将一起送给李敖一个礼物,“李敖同学很喜欢收集字画,我们很可能会送给他一幅字画。”

  故地

  今日主人细说李敖故居

  在《李敖回忆录》中,李敖称自己的故居位于东城区内务部街甲44号院。昨天,甲44号院现在的主人、国务院前副总理纪登奎之子纪坡民先生梳理了院落的历史沿革,并表示,自己曾看过《李敖回忆录》。

  纪坡民先生介绍,“甲44号”是原来院子的后门,旧门牌号码在前门,位于内务部街南侧平行的史家胡同内。原来的大院是两进四合院,后来被单独隔开,此后在重新确定门牌号时才被称为“甲44号”。

  纪先生说,他所知道的甲44号院最早的主人可追溯到清朝,那时曾做过李莲英公馆。清朝末年,赛金花的丈夫、时任驻德国公使的大臣洪钧曾住此院。

  行程

  9月19日 17:00 抵达首都机场

  9月21日 9:00 北京大学演讲与座谈

  9月22日 8:00 凤凰卫视《鲁豫有约》采访

  9月22日 11:30 钓鱼台国宾馆同学会

  9月23日 9:00 清华大学演讲与座谈

  9月24日 9:00 凤凰网

视频聊天

  9月26日 9:00 上海

复旦大学演讲与座谈

  9月27日 14:30 上海新天地上海记者见面会

  9月28日 15:00 香港海逸酒店记者见面会

  对话

   父亲狱中写信为我庆生

   李文谈父亲李敖神州文化之旅

  希望父亲表现魅力一面

  新京报:你是什么时候知道李敖的大陆之行的?

  李文:大约在四个月以前吧。爸爸没有具体跟我讲,因为怕我被媒体“轰炸”,所以他跟我说不要讲出去。

  新京报:李敖在北京时会住在您家里吗?

  李文:本来组织方安排,是不是爸爸要跟我亲近一点。但后来知道爸爸的太太、儿子也要来。他们是第一次来北京,爸爸可能会依着他们的行程。

  新京报:整个行程您都会陪着父亲吗?

  李文:去演讲我会陪着,来我家也会比较轰动,其他就看行程了,爸爸的一些私人活动我不会去。我也有我的事情,我的官司会在下个星期开庭。

  新京报:李敖在电视节目中演讲,与到大学演讲会有什么差别?有人对他现在光上电视不写书颇有微辞,您怎么看?

  李文:大家在荧屏上看到的是有讲稿的,而与学生们在现场的交流,不会那么死板,大家会看到他另外的一面。爸爸开玩笑时有他可爱的方面,有魅力的方面,希望这次能够表现出来。

  很多人说我们是在作秀,在炒作。真正理解我们的人知道,是媒体利用我们,我们也在利用媒体。现在是媒体的世界,媒体也需要新闻点。所以有人讲你靠你爸爸,我就讲那又怎么样呢?

  父亲狱中写信为我庆生

  新京报:9月22日是你的生日,他会为你祝庆生日吗?

  李文:我没法控制他的行程。我也对爸爸说,看不到你的话,最起码要看到礼物。我看那天行程上没有太多安排,他应该是上午或下午来为我庆生。

  新京报:希望收到什么样的生日礼物?

  李文:我最希望他给我的生日礼物,是他70年代坐牢时,用来教育我、鼓励我的信。原版的80封信,他是一个字一个字写的,信上的配图也是想办法从书上割下来的。爸爸出狱后,为了整理出版,从姥姥手里把信拿走了,我希望爸爸这次把这些原版的信给我带来。

  新京报:对那些信你还有印象吗?

  李文:爸爸1974年9月14日给我的信祝我生日快乐。他说9月22日是一个伟大的日子,不光是小文的生日,还是林肯的生日。爸爸很喜欢林肯,他说这个日子对人类说来,除了光明之外,还带着自由的意思。这些信的读者是我,不是给大家看的,所以可能看到爸爸温柔的一面。

  他在这封信里说给我15美金,虽然不是很多钱,但当时他在牢里,很没有钱。现在他来我就要15万美金(笑)。

  新京报:这些信在你成长的过程中起了很大作用?

  李文:他在这些信里教我维权的方式,我受到了教育。小时候,父亲就是这样教我一些人生的观点。

  新京报:李敖在你很小的时间就离开你去坐牢,所以老说亏欠你,你也这么认为吗?

  李文:小时候每逢节假日,就会比较孤独一点。但有好也有坏,而且他也弥补了很多,我能够理解他。

  打赢官司给父亲当礼物

  新京报:这么多年没见,您也一定有礼物给父亲吧?

  李文:我有很多礼物要送给他。包括这个房子漏水的现象。这个房子是他帮我买的,他付首付,我付月供,总价241万元。

  新京报:拿房子漏水现象当礼物?

  李文:对啊,就拿这个当礼物。我在这里住了快一年了,物业给我写了86封道歉信。我的礼物还有我最近打赢的3个官司,分别赢了1块钱,1000块钱。

  新京报:好像你和父亲都喜欢打官司?

  李文:我不是很喜欢打官司,而是因为大家法律意识不够,我要鼓励大家。这不是为了个人权利,而是公众的权利。

  新京报:父亲当年因战乱离开北京,你现在又回到北京,是因为这是父亲的城市吗?

  李文:这个问题很有意思,我不去上海广州,因为那里不需要李文。北京是最牛的地方,是一个窗口。一定要把北京管好,特别是2008年要来了。我是爱之深,责之切。虽然是美国籍,但我很自豪自己的中国人身份,都是穿唐装的。

  新京报:李敖对你有个评价,是“冰河期的幸存者”?

  李文:这是讲我到哪里都能生存,不过他又开玩笑说,蟑螂也可以哪里都生存。他讲我是幸存者,我不知道他是心疼我,还是欣赏我。但他又说我是没有“那话儿”的李敖,不要靠李敖就可以生存。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