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盛世警钟:永远的民族记忆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9月19日11:58 北京日报

  74年前的9月18日,日军炮轰北大营,进攻沈阳城,掀开了大举侵华的序幕;

  10年前的9月18日,沈阳市在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次为铭记国耻而拉响防空警报。自此,每年的这一天,揪心的警报声都会在沈阳城鸣响;

  10年后的今天,2005年9月18日,包括沈阳在内的全国上百个城市再次鸣响勿忘国耻
的警报。

  10年弹指一挥间。从沈阳到东北,继而扩展到山海关内外,“九一八”的警报声传遍长城内外,响彻在华夏大地,回荡在每个中国人的心中:牢记历史、维护和平、奋发图强。

  1995年,9月18日夜10点20分。沈阳市170处防空警报骤然响起。马路上的车辆缓行,行人肃立。

  原“九一八”事变陈列馆馆长李惠春还清晰地记得那天的情景:“没到10点,已经有上万人自发地来到陈列馆前。有人唱着爱国歌曲,有人拉着‘勿忘国耻,振兴中华’的横幅,还有人激动地喊起口号。10点20分,在日军自爆南满铁路的时间,警报响起,从四面八方传来。这时经过陈列馆的汽车都停了下来鸣笛示意。”

  沈阳市人防办公室副主任王子君回忆说,当时在地下操作室里,所有工作人员都把表调准到北京时间。当表的指针指向10点20分这一刻时,工作人员潘守勤摁下了警报按钮,刹那间全城警报长鸣。“大家的神情很严肃,因为我们知道自己在执行一项神圣的任务。”

  从这一年起,长长的警报声都会在每年“九一八”这天响彻沈阳夜空,每年都会有成千上万的群众自发来到“残历碑”前,重温历史。

  警报铭记历史,源于沈阳普通市民郝松青老人10年前的一条建议。

  1995年9月8日,原沈阳胶带总厂销售处的退休干部郝松青给沈阳市人民建议办公室写了一封信,信上说,警报音响传播范围广,尖锐的声音能够刺激人的神经,希望在“九一八”事变纪念日当天,鸣响防空警报,提醒人们“九一八”是个耻辱不能忘记的日子。

  郝松青老人的建议通过人民建议办很快转到了沈阳市委领导的办公案头。中共沈阳市委、市政府采纳了这个建议,并提前发布了9月18日夜在全市鸣响防空警报的公告。从提出建议到警报鸣响,这一过程仅仅用了10天。2004年的9月18日,警报超越了沈阳和东北的界限。景德镇、临沂、新疆石河子等上百个大中城市也鸣响起防空警报,其中天津、拉萨、昆明、杭州、郑州等多个城市是首次在“九一八”鸣警报。在香港的维多利亚湾,5艘游轮也与沈阳同步鸣响汽笛1分钟。

  3分钟的警报,对群众的教育效果远远超过3分钟的说教。但是“牢记历史不是传递仇恨,而是要我们的后辈铭记耻辱,把振兴国家,维护和平作为己任。”辽宁“九一八”战争研究会名誉会长张一波说。新华社记者 徐扬 王军(据新华社沈阳9月18日电)

  沈阳:纪念“九一八”商家拒绝庆典

  “经商不忘爱国”,这是今年沈阳市商界纪念“九一八事变”74周年的共同心声。在这个特殊的日子来临之前,沈阳市工商联向全市1.5万多家会员发起倡议:9月18日不搞庆典活动。

  这份倡议书中说:为了警示后人,以史为鉴,今年的9月18日所有会员单位不以任何名义搞婚庆、企业庆典等活动。

  沈阳市工商联常务副会长李朕林告诉记者,我国工商界在抗战时期就素有爱国传统;在和平年代,仍应不忘国耻,居安思危。沈阳是国难的发生地,沈阳的商家更是责无旁贷。通过商家不搞婚庆和庆典活动这种方式,给社会群众强烈的印象,有着生动的教育功能。

  记者随机采访了沈阳几家庆典公司,均被告知收到了总商会的倡议书并表示积极响应。一家庆典公司的经理告诉记者:“如果接了业务,会被人耻笑赚钱忘了国耻。”

  曾经有一段时间,“九一八”被一些人认为可以“讨口彩”意为“就要发”,而成为炒作的大吉大利之日,开业庆典、举办婚礼,屡屡与“九一八”撞个满怀。舆论普遍认为,国耻日欢天喜地搞庆典,尤其是深受日本侵略惨重的东北,实属不该。新华社记者 徐扬 王军(据新华社沈阳9月18日电)

  哈尔滨:千盏河灯寄情松花江

  哈尔滨中秋夜,深情的松花江静静地流淌。来自六千里外成都的许铁骑抱着父亲、抗日英雄许言午的遗像,对着松花江深深地鞠了一躬,心里默默地呼喊着———父亲啊,你看见了吗?这就是你魂牵梦绕的松花江碍…

  许言午是辽宁人,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当天,他同很多东北人一样不得不踏上漫长的逃亡之旅。许言午一生中两次在9月18日死里逃生,参加抗战后隐姓埋名40年。这位抗日英雄一直希望能有一天再回东北松花江看看,但想不到今年8月23日带着遗憾离开了人世。

  74年后的今天,在举家团圆的中秋夜,他的儿子许铁骑终于在“九一八”74周年纪念日来到了松花江畔,了却了父亲多年的心愿。

  晚上7时,一千盏河灯被轻轻放进松花江,“你们的爱国精神值得我们永远追求”、“我们会更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一个个美好的心愿写满了河灯。点点灯光,滴滴真情,照亮了静静的江水。

  河灯越漂越远,烛光渐渐稀疏,大家唱起了那首熟悉的歌曲———《松花江上》。“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还有那满山遍野的大豆高粱……”深情的歌声,在松花江上空久久回荡。刘海 黄粟 徐宜军(据新华社哈尔滨9月18日电)

  北京:千年古寺响起和平钟声

  本报讯(通讯员刘学)昨天,门头沟区千年古寺潭柘寺内钟声悠扬,来自孟加拉国、韩国、泰国、越南、匈牙利等20多个国家的驻华使节、商务参赞、国际友人与国内400余各界代表齐聚千年古刹潭柘寺,共同敲响了世界和平之钟。

  上午11时,伴随着矗立在广场东侧高2.3米,直径1.5米,重达1.6吨的青铜和平大钟的第一下撞击,包括中国北京戒台寺、南京栖霞寺、山西五台山、沈阳“九一八”纪念馆等地以及韩国、泰国等国在内的150座国内外著名寺院和

抗日战争纪念地祈愿世界和平之钟同步响起。平西抗日老英雄、解放军代表、宗教界代表400余人汇聚在潭柘寺毗卢阁前,与各国使节和国际友人与在场的游人一起,在一幅长达18米的祈愿和平条幅上,郑重书写下了祈愿世界和平的愿望和自己的姓名。据了解,此前的9月13日,这条签满万余名来宾和游客祝福话语的条幅已经由中国人民解放军三军仪仗队和天安门国旗护卫班战士进行了首签。

  网络编辑:刘春燕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